“重要的是人们对待投资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而不要受自己的情绪所影响。”
我想,大多数人进入股票市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然而,市场波动却在所难免,有时获利,有时则难免损失。所以,学会如何承受损失就成了股市获利的一堂必修课。
在没有做空机制的中国A股市场中,造成损失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便是持有的股票下跌了。如果说下跌幅度不大,尚且还能“一笑置之”的话,一旦下跌幅度加大(通常10%以上),人们可能就会出现情绪的波动,从而对自己最初的判断产生怀疑。据某心理学者研究分析,在相同数值的前提下,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往往是对盈利的偏好程度的两倍。那么此时,往往最可贵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勒伯所说的——保持冷静和理智了。
面对较大幅度的“浮亏”,我们要理性地分析其原因。倘若是企业的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所导致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警惕了。譬如今年年初的上海机场,新冠疫情的发生导致其与中国中免签订的相关合同直接沦为“城下之盟”,主要负责创收的免税业务遭遇毁灭性打击,股价也从年初最高的每股80多元,腰斩至40元不到。如果不幸遭遇类似的情况,接受损失并快速出局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不是傻傻地等待着股价可能的反弹。正如勒伯所言:“认为跌下去的肯定还会涨回来,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很多人都抱有这种想法,放弃了无数次能换成好股的机会。”
当然,也有其他的情况。当市场遭遇系统性风险(比如前年的中美贸易战期间)时,即使你手中持股的基本面没有恶化,也会被市场整体的悲观情绪所带动,发生大幅度的下跌。此时,如果被“癫狂的市场先生”所影响,失去了对价值的理性判断,同样慌不择路地选择抛售,那么就是让自己成为了情绪的奴隶。故而,此时最好的选择便是:承受已经产生的账面损失,有闲钱逢低加仓,没有闲钱“就地趴下”,从容等待市场情绪的恢复。因为历史已经被多次证明,这一时刻终将会来,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一种更难抉择的时刻:持有的个股遭遇短期重大利空事件,造成股价大幅下跌。相较于“普跌”的系统性风险,此时考验的就不仅仅是投资者的情绪了,更考验投资者对持仓个股的理解程度。倘若对其商业模式理解足够深刻,我们就可以辨别出该利空对公司持续经营究竟造成的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影响。倘若是遭遇类似康美药业、獐子岛之类的财务造假事件,那么唯一的选择也只能是“认赔出局”。但如果是遭遇类似“塑化剂事件”之于贵州茅台呢?此时如果对类似企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准确判断出短期利空不足以影响其长期的稳定经营,那么就能够“扛住”暂时的损失,避免丧失优秀企业的股权了。当然,这也许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但稳定的个人情绪、深刻的对企业的认知,或许再加上一些些运气,就可以帮助我们平稳渡过最危险的时刻,与优秀企业一起成长,共同分享其长期利润了。
总之,能够正确地承受损失,是最终获利的必要条件。如何正确?记得随身携带这“两大法宝”:良好的心理建设——免受市场情绪影响、深刻的商业和财会知识——看透企业经营的本质。不过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这两项能力。因为,自然,从不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