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丁公藤
拉丁学名: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
别名:斑鱼烈、麻辣仔藤、麻辣天、麻辣子藤、包公藤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茄目
科:旋花科
属:丁公藤属
种:丁公藤
族:旋花族
命名者及年代:Benth.,1861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均被列为易危(VU)
二、形态特征
丁公藤是旋花科丁公藤属的大木质藤本植物,株长达20米。其幼枝干后黄褐色,明显有棱,不被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冠白色;浆果红或黄色,椭圆形。花期6-8月。

三、产地生境
丁公藤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地及沿海岛屿,多生长在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它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较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涝,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较好。
四、繁殖与田间管理
繁殖方法:丁公藤一般通过分株繁殖,也可通过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前需对种子或植株进行适当处理以提高发芽率或成活率。
田间管理:主要考察在大田种植过程中,追肥时施肥类别及频率对药材产量或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需按一定用量和频率进行施肥,并注意其他田间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