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么学习,快来和我们一起看综艺!”
“装什么装,老师又不在,搞学习给谁看?”
“哟,大半夜还在搞学习,怎么?是想得奖学金吗?”
“下次能不能早点回来,吵到我们休息了,不知道吗?”
“你到底是想一个人学习,还是想和我们一起?”
“……”
(壹)
如果大学可以重来,我想我不会为了谁而改变自己的初心,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融入一些对我而言没有意义的群体。
我不知道,你们在学校寝室,有没有遇到上面这种情况,反正我每天都活在这些冷嘲热讽里。
其实最开始进入大学,我也是和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憧憬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幻想着我们一起学习改变第一学历差劲的现状,可我没有想到,从一开始,我就往不那么好的结局前行。
室友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性格迥异,同处一个屋檐,总会有些许摩擦打破本来平静的湖面。
我是第一次住宿,初来乍到,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人生中第一批室友,也不知道把她们放在哪种身份会更适合。
没来学校前,我从知乎等网站了解过室友这种神奇的生物,网上的评论让我对室友充满了恐惧。
“女生宿舍,处的好就相安无事,处的不好简直就是一部甄嬛传。”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室友背着你有几个小群。”
“表面把你当姐妹,背地里把你贬到尘埃。”
“...”
这些负面的评论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消极的消息,本身内向的我,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该“表里不一”?还是“走独木桥”?
说实话,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父母告诉我,一定要处理好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告诉我该如何处理好?
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我于人海之中遇到了相处四年的室友。
(贰)
“啊啊啊,他好帅,我好爱!!!”
“哈哈哈哈,这一看就是综艺效果。”
“...”
本来坐在位置上认真看书的我,脑子里突然全是她们的嬉笑声,吵吵闹闹,让我心生烦闷。
我不由恼怒到:“那个能不能声音小一点?”
“怎么?学霸在搞学习吗?”
诸如此类的话我听过不止一句,却一句比一句刺耳,我不知如何反驳,只能独自一人生闷气。
我哭着跟家里人说,想换个寝室,他们都不好好学习,拿着父母的心血钱恍恍惚惚度日,父母安慰我一会以后,也开始责怪我不合群,一个人独来独往,谁愿意和我做朋友?
我不由地开始反思自己,是我的原因吗?于是,我开始融入她们的圈子,追剧、打游戏、看小说、逛街、出去玩...和她们一起做了很多事情,我不否认,有快乐,但更多的是疲惫。
我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都是她们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那个兴致勃勃学习的我好像已经开始消失了,看着镜子里那个浓妆又陌生的自己,我突然感到害怕了。
每次开口说学习,她们不是夹枪带棍,就是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很多话全都被咽回了肚子,再也没有见光的机会,
最恐怖的是,恍惚间,竟也习惯了现在的这个自己,但是有一个人及时把我带出了这个不属于我的圈子,那个喜欢学习的自己好像在慢慢回归。
大一过得真快,感觉每天自己都在忙于合群,最后渐渐地迷失了自己。
古人言浪子回头皆是好汉,我想及时抽身于我是另一个天地。
(叁)
大二的时候,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听了闺蜜的话,参加了一些社团,认识了一群优秀努力上进的伙伴,原来合群是要加入适合自己的群体,而不是盲目的为了一时的欢愉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我背对着她们走向光明,而她们还在黑暗中寻找。
慢慢地,我和她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多了,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规划自己的时间,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可我也和她们形同陌路。
我去参加活动,她们在追剧;我泡图书馆,她们在睡觉;我在熬夜学习,她们在打游戏聊天...
突然的离开说不落寞是假的,但我也知道得到的对立面永远都是以失去为代价,毕竟没有什么本来就该是你的,所以失去时稍微难过一下就好,遗憾不过是人间常态。
何必拼命挤进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委屈了自己,又为难了别人。
(肆)
因为疫情,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都热爱文字,他们喜欢写,我喜欢看,你看其实有时候互补也算和合群。
有一句话叫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而合群,是一群人的孤单。
合群,也许只是表面的快乐,而灵魂却是孤单寂寞的,你说要是失去了灵魂的共鸣,那人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伸了伸腰,望着窗外,此刻外面依旧灯火阑珊,我好像透过灯光看到那个努力合群的自己在交代我:不是说合群不好,而是要看那个圈子有没有必要加入,毕竟夜里的星辰最为璀璨。
我坐在床头回复她:现在的我没有那么傻了,不在为了不值得的人或事来让自己徒增烦恼,我已经学会取舍,学会向优质的圈子靠拢,毕竟夏天要到了,熠熠生辉的阳光也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