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一个渴望成长的你!


作者 l M叔

 

你好,我是M叔,一个快30的男人。

 

问你个问题:这2年疫情让你有哪些变化?

 

是啊,一晃已经2年多,还记得2020年的1月23日,我从江西宜春开车回到湖北宜昌老家过年。

 

当时网上因为疫情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多大感知——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

 

后来,武汉封城,湖北的各个城市开始封城、封路,高速路口开始关闭,小路也都被挖土机用土堵住。

 

开始有点慌了。

 

为什么?封城意味着出不去,出不去意味着无法回到工作岗位,不上班意味着收入减少,房贷不会考虑这些,但这都是我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等”!等一段时间等疫情好了不就正常了吗?

 

可我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不可能知道这一等,就是3个月才解封。这一等,如今快3年还是陆续会爆发。

 

你看,这种情况,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如果呆在家里,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短期内风险最小的选择;但长远来看,风险未知。而选择出城,短期来看风险较大,但长期来说,却是最能受控制的

 

一直到30号,我开始了四处打听信息,有人跟我说“去高速路口看看,可能没封”,我去了,确实封了;社区人跟我说“去XX部门,他们可以办通行证,你可以让公司开证明然后去办”,因为我们公司正好也属于保供企业,所以我听了建议去办,结果,并未成功。

当时不断打电话寻求出城方法

 

我一直在不断寻找渠道,寻找可以出去的方案,甚至在地图上查有没有小路能出城,上高速,都没有结果。

 

但机会,永远是留给想争取的人。我亲爱的父亲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群内有人说可以在“XX宾馆门口”办理通行证,仅限半天。

 

我毫不犹豫的立即驱车前往。

目的地并没有几个人,但是让我惊喜的是:有工作人员在那!

 

我简直找到了希望!测体温,写承诺书,签字按手印,车身消毒,整个流程大概20分钟,我拿到了想要的通行证。

出城通行证。

 

调转车头,直奔高速。因为从开始找方法出城的那一刻,我的行李就一直放在车上,给家人打了个电话,油门一踩,立即出发!

 

到高速路口,出示通行证,顺利放行,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一路上,高速上一辆车都没有,连续6.5个小时除了中途上个厕所,一刻都没有停的奔往目的地:宜春。

 

我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考验等着我,我只知道,这一刻,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我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回到社区后,向门口的保安叔叔报备,听说我是从湖北来的,车都不让我开进去(挂着鄂字车牌),只好将车停在小区外,拧着行李,登记、回家。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如果当时我没有坚持,可能现在还被困在家里吧。

……

第二天,社区的大白就穿着防化服敲门,按流程测体温,消毒,告知居家隔离14天不允许出门。跟公司做了简单的报备后,开启了我的居家办公模式。(公司听到我从家里敢过来,也挺意外,因为湖北当时疫情形势确实很严峻,很少有人能出来)

 

总之,没有耽误工作,挺好。

 

在家办公,突然感觉时间多了出来(前老板请原谅我的摸鱼,哈哈)。因为当时在门店工作,门店无法开门,每天只能营业2小时打包发货,所以店里的员工也都居家上班,做线上销售,自然而然就多了很多空闲时间。

 

而买了快一年的书也终于迎来了开封的机会。(都落灰了)

 

正是隔离的那14天,我养成了每日阅读的习惯。上午忙完工作,我就会拿起书阅读,每次约30-40分钟。

 

慢慢的,每天不读一会书,就感觉不自在。

 

直到后来疫情好转,可以正常外出上班,我才把读书的时间改到了每天早上的7点至8点,定时定点的读1个小时,这一坚持,就是2年多。

 

开始的第一年,我读书的速度并不快,读完后也没有太多感觉,是因为大脑还没有这种习惯。

 

那时的大脑只会被动的接受信息,并不会主动去思考。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书中获取了知识转化成为行动,逐渐让我发生了改变。

 

后来,随着书读的多了,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个是改变思维:

我不再像螃蟹一样左右摇摆,而是能果断做出决定;不再像树濑一样行动缓慢,而是说干就干;有多余的时间,不在打游戏看剧,而是学学东西,提升自己的认知。

 

认知有4种状态:

第一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在这种境界的人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妄自尊大者、盲目自信者的集结地,占人群95%。

 

第二重:知道自己不知道,心存敬畏,他们已经能够克服本能,向“不知道”开放了自己的心怀,他们知道自己不知道,占人群4%。

 

第三重: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他们能做到明确把握自己的认知,并且知道它在整个认知蓝图中的位置,他们知道自己与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之前的差别,也知道自己与更高明的人之间的差距,占人群0.9%。

 

第四重:不知道自己知道,空杯心态,他们有能力把所学到的有关知识转化为自己身上的一部分,身体力行,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变成下意识的反应,占人群0.1%。

 

阅读,让我从第一种状态进化到了第二种。我突然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是不知道的。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值得我去探索的东西。这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兴趣。

 

从阅读中,我看到很多优秀的作者、名人,他们的一些案例,让我深受启发:原来人还可以做到这样!

 

也就在这时,以前可能没有想过的问题,开始在脑海里生根发芽。

 

第二个改变是习惯:

 

养成阅读习惯后,即使是在周末,我也能保持6点30起床,洗漱完毕7点准时看书,看到8点出发上班,生活变的比之前更有规律了。

 

而且,不知不觉,我每天的时间就会比其他人多出1小时。一个月就多出30个小时,一年就多出将近半个月的时间。

 

你再想想,其他人,空余时间可能在打游戏,看电影。而我利用这些时间提升自己,一正一负,与周围同龄人的差距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大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一旦进入这样的一个正向循环后,整个人都会变的更积极更有精神。还会花空余时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弹钢琴)。

 

第三个改变是行动:

 

行动比任何言语更有说服力。

 

首先,我会把书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有一些大家都能学的好方法,好想法,我会开始在团队里做分享。每周例会时,我会拿出1个知识点,讲给我的团队听,让他们跟我一起学,一起成长。

 

这也是从书中学到的,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以教代学。学会了,并且能通俗易懂的讲出来,还要别人能理解,并学会,这每一个境界要达到都不容易,但我依然坚持在做。

 

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收获。

 

改变思维:

改变习惯;

改变行动;

 

可能你会觉得,我已经30多了,现在开始做,会不会晚。

 

想做,立刻去做,永远都不会晚。因为,行动才会有结果,空想永远是0。

 

看完这篇文章,不要等待,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结合感悟行动起来,你一定会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共勉。

 

END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也是我们焦虑不安的本质原因。

 

如果你也有“不想行动”、“懒”、“没动力”、“不知道做什么”等问题,关注我,我会尽全力让你每一天都有收获。

 

*作者简介:

M叔:9年资深全渠道运营,逆袭成长的自律达人,互联网创业者 2020年前,我还是一个过一天算一天的普通青年;

2020年后,每天坚持阅读2小时,每年读完50本书,成功靠认知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

2022年,一个互联网创业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难忘的一次上班经历,希望以后再也不会碰到“肺炎”类病毒,再也不会封村!———题记 2020年3月17日03点57...
    林思阅读 3,627评论 11 22
  • 01 在武汉封城、湖北封省的严防死守下,在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地奋战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依然肆无忌惮地蔓延着。...
    向上的蓝馨阅读 7,440评论 2 22
  • 这个仅仅是我个人及我们一家的案例,并不能说明全部。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的国家还有人民真的都在这次新冠病毒黑天鹅事件...
    飘皓宇阅读 4,095评论 0 0
  • ——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 又是一年旅行季,今年的出行因为暑假原因提前了半个月。见惯了一些城市的大同小...
    吉淼阅读 4,655评论 2 2
  • 一。冬天直到宿舍空了一张床,我才意识到夏天到了。直到夏天到了,我才意识到冬天已经过去。元旦从台湾回南京的时候,肠胃...
    杉岫eva阅读 3,6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