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小学 孙利娟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由简·尼尔森、琳·洛特和斯蒂芬·格伦联合创作。简·尼尔森和琳·洛特都有着心理学学术背景和心理学从业经历。特别之处还在于,印在封皮折页的作者简介,提及了作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具体到是几个孩子的母亲、祖母和曾祖母。以上背景信息预示,这本书尝试读懂孩子的心理,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以及诉求。《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正面管教》系列图书中的一本。与同系列图书相比,这本书以学校为场域,阐述正面管教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成就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 感悟反思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传递的一种力量特别打动我,即鼓励、唤醒学生主动生长。这种鼓励不是停留在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层面,而是相信孩子有能力参与制定解决方案,应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各色情形,这一举动唤醒了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不过,思维定势在作祟,将问题解决权限开放给孩子不容易做到。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暗示着教师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以及接纳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面对班级涌现的问题,班主任常常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以便完美应对,于是自嘲 “问题解决大师”。让我陷入思考的是,如果教师负责处理所有问题,那么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正当心里有些犹豫,我产生了灵感。小鸡破壳、蝴蝶破茧、小牛站立……生命虽然脆弱,但又异常坚韧,逼仄、黑暗、疼痛都不能摧垮生命,傲慢的举动反而会损耗其主动生长的内驱力。或许,成人比孩子更害怕犯错,因而选择将一切攥紧在手里。现在已经到了让孩子主动生长的时机,《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就提供了诸多思路。
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孩子心里
“和善而坚定的领导者,运用鼓励,而不是赞扬和奖励。鼓励,是本书讨论的所有概念的基础”。鼓励就像春日的阳光,柔和地洒落在孩子们身上,温暖每一颗害怕犯错而怯懦的心灵,给予孩子们主动生长的勇气。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打开孩子的心窗,让阳光照进来。理解并读懂不良行为,可以帮助教师叩开这扇心窗。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丧失信心是所有不良行为的根源”。“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