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P.E.T是什么?
最近在复习一本一年前就看过的书,这本书叫做《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P.E.T是一套高效简单可以落地的亲子沟通工具。
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界限不清很常见,在一段良好的家庭关系中,我们都知道要尊重、接纳、同时也免不了会有冲突,遇到冲突时需要制定规则,而贯穿在关系中的是沟通。如若无法分清界限,在问题的界定上,更无法明确问题归属,自然也无法做到尊重、接纳、解决冲突。
而在这本书里,用一条接纳线加一个长方形的行为窗,将问题权属分的很清楚,界定清楚问题的边界,理清问题的思路,比解决问题本身更重要。而对于如何将亲子沟通高效的落地,这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方法——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等等,帮助孩子去克服情绪的困扰,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与孩子建立一种温暖而亲密的关系,孩子没有叛逆期不是不可以期许。
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亲子关系,本质上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这种方法还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和冲突管理——家庭、职场、朋友。
二. 父母是人,不是神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听过最多的话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等等这样的话。有时候自己做不到却要求孩子做到,而孩子却是我们最好的监视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他的眼里。而有时候为了做一个好妈妈,我们会认为自己有责任表现的优秀,有责任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为孩子作出牺牲,还不能用曾经自己父母对待自己最讨厌的方式那样去对待孩子。
在听亦一老师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分享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些画面对我有所触动: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我想吃零食时并不想让他看见,要么躲在房间自己吃着,要么单独外出时顺手买个甜筒;为了不让孩子养成爱看电视的习惯,电视从怀孕开始这三年内再也没有打开过,每次自己想刷剧时,总是在孩子睡着或外出时打开pad...而孩子随性用pad看完两集小猪佩奇时,还想再看,我却很严格按照规则请他关掉。
为人父母最大的错误是忘记了自己是凡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会有局限性,而人拥有着真实的情感。任何规则的建立都应该建立在能够顾及双方感受、让大家放松并且都能认可的基础上,若如不是,每当运用权威去逼迫孩子做事情时,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为自我负责的机会。而作为父母丧失了人性,变成了最佳扮演妈妈的演员,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样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我们期待中的父母是真诚,富有人性并且可以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的那种。
所以,只有让自己成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能成为高效能的称职父母,孩子也会喜欢父母表现出来的真实性。
三. 关于接纳
P.E.T中将所有行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情,都可以一个长方形来展示,这个称之为“行为窗口”,而我们对其行为有些是可以接纳的,有些是无法接纳的,所以可以把行为窗口通过一条接纳线分为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
行为之后是感受,我们都希望别人在某个行为上,接纳区和自己的一样,当不接纳区比较大时,我们会觉得和这样的人难以相处。而一个接纳区较小的人,与他的成长历程、个性有关。
接纳线会变化:
1. 受自我影响
当自己心情比较好时,接纳线会下移,接纳区会变大,比如孩子想让我给他读书,一般情况下这是在接纳区的行为,喜欢读书是值得认可的事,但当某天早晨自己很困,孩子却早早起床非要让我去给他读书时,这件事或许会因为烦躁的情绪变得不可接纳。因此我们的情绪根据每天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接纳线会变化,我们必然会对孩子前后不一致。
2. 受环境影响
有句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狗屋,在自己家孩子吃饭没有太多餐桌礼仪这样的行为可以在接纳区,而去朋友家作客,父母却可能因此恼火责怪孩子没有礼貌,孩子会很困惑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妈妈前后的态度会不一致。所以,我们接纳线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受他人影响
如果很小的孩子撒娇,我们会觉得很可爱,这个行为在可接纳区,同样的行为换了是自己的老公,我们就会把这个行为放入不可接纳区,接纳线还会受年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尿床,我们会认为这个行为是可以接纳的,但如果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对于这件事的容忍度会越来越低。因为同样的行为,接纳线会因人而异,也会受年龄影响。因此多子女家庭,父母会有心头爱也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
所以,P.E.T打破了几个为人父母的神话:
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我们对孩子的感受前后保持一致
我们必须和家人在教育孩子时站在统一战线上
一致性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拿零食这件事来说,妈妈觉得零食不应该吃,爸爸觉得可以吃,对于孩子吃零食这个行为上,爸爸和妈妈的接纳区并不一致,而孩子显然会意识到在某个行为上谁会比较接纳自己,如果爸爸迫于妈妈的权威,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将这个行为归入不可接纳区,而孩子会通过非语言信号来探测到爸爸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孩子会对爸爸的行为和真实想法产生迷惑。但实际上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吃零食与否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果大家都不能真实的表达自己,给孩子造成的潜在影响是孩子会形成非黑即白的信念,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对于自己的接纳区而对别人的接纳区表示出排斥和抗拒,而不是尊重。面对这种不一致性,最佳的做法是允许大家有不同的接纳线,让孩子看到这种不一致,而在孩子向爸爸提出要吃零食的要求时,爸爸可以这样说:“我与你妈妈的意见不一致,但是我要支持妈妈的意见,孩子,请你听妈妈的。”另外,正面管教提供的方法里,家庭会议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四. 问题的界定
P.E.T的核心理念是问题归属原则。如果无法明确问题归属,我们很容易把孩子的球踢给自己,去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对于问题归属如何界定,有如下标准:
1. 谁有情绪,谁有问题
2. 谁有需求,谁有问题
3. 谁认为别人有问题,谁有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无问题区是最幸福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是孩子有问题,我们需要使用倾听技巧,而当父母有问题时,需要使用面质技巧。而如果父母并没有问题,因为解决孩子的问题时,拥有了问题,那么双方都拥有问题,需要使用解决冲突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积极倾听自己的情绪。P.E.T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无问题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