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个月婴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发音热情进入沉默期

        这一阶段的婴幼儿似乎突然没有了以前热情的咿呀声,就连以前已经学会的几个简单的词,爸爸”、“妈妈”、“打打”、“拿拿”等,很多时候都不再说了。其实,这是婴幼儿出现了发音紧缩现象。婴幼儿在前言语阶段所能发出的母语中有的或者没有的语音在这一阶段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他们往往只用手势和动作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那种自发发音的活动,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期。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这是人类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规律,是由语言发展本身的规律决定的,每个人的语言学习都要经过相似阶段。“沉默期”主要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短至几小时,长达几个月。克拉申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会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种“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在此期间,婴幼儿通过听,即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整理。经过这段沉默期后,婴幼儿似乎下意识地习得了输入的语言。沉默期很可能是儿童在接触和理解语言时的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婴幼儿的大脑中的动作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发展不对称,13-15个月阶段是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相当迅速阶段,如学习走路、跑、跳、跨等动作。婴幼儿的语言中枢的成熟变得缓慢和被抑制了,从而导致沉默期现象的出现。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沉默期对语言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这段时间,婴幼儿通过大量的“听”来提高语言能力。经过一定的“听”的积累,婴幼儿语言学习才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听”是婴幼儿语言习得的重要形式,通过“听”婴幼儿可以积累记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能从这些材料中总结出该语言的基本规则。

(二)理解语言迅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所能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但是会说出的词语相对很少,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能听懂的话比他们能说出的话要多得多。这一阶段的婴幼儿所能理解的名词和动词很多。名词主要是婴幼儿周围生活中的、所熟悉的家用物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较明显的身体器官名称等。能理解的动词主要是表示身体动作的,其次是表示事件和活动的能愿动作和判断动作。该阶段婴幼儿主要能够理解的句子是呼应句。呼应句是发生在本阶段的且功能频率较高的功能句。

(三)喜欢听成人重复地说话

        由于这一阶段婴幼儿说得少,相对而言,就更愿意听成人说话。他们对语言学习突然有一种特殊的热情,非常喜欢听成人说话或听别人聊天,甚至会要求成人说相同的话,而且喜欢听好几遍,不厌其烦。

(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字词出现

        婴幼儿大约在1岁左右,会说出第一个常用的字词(但一些晚说话的婴幼儿并不表示他们发展晚)。虽然对字词的理解力通常在8个月左右就快速地发展起来,但这和婴幼儿说话的欲望是分开的。婴幼儿的第一个字词通常都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物品或经验有关—最喜欢的人(爸妈和他自己)或东西(玩具熊或车子等),也包括常用的语言,如“不要”、“还要”。一般早期会说的字词都是比较容易发音的字,有些字词是婴幼儿已经知道,只是还不会用;同时这些字词也和情境有关,也就是说婴幼儿学习并使用这些字词,是属于他们某个整体体验里的一部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抓住一切机会对婴幼儿说话 由于这一阶段婴幼儿言语发展特点是:理解性语言多,表达性语言少,即婴幼儿在日...
    龙玲Ivy阅读 4,643评论 0 2
  • 现在,每当我们谈到做某件事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回答就是:没时间呀!读书没时间,运动没时间,陪老人哄孩子更没时间,那么...
    红山老妖阅读 4,661评论 4 12
  • 吃饭时,我在问儿子:昨天准备的谜语讲给大家来吗? 儿:讲了,被人猜猜出来了,gy(同学名字) 我:那你的判断还是很...
    小关_dec3阅读 3,1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