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木云伊
卡耐基关于《行之有效演说》的第一章已经总结完毕,接下来是关于第二章内容的总结。第二章题目是演说,演讲者与听众。本篇总结第一小节,争取谈话的权力。本节通过对比大学教授与卡车司机的演讲效果-大学教授用词华美,逻辑清晰而卡车司机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甚至有时词语都是错误的,但后者对观众的吸引却大于前者。要想吸引听众注意力,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四种方式。
限制话题数量
一旦选择了演说的主题,就一定要掌握好边界,演讲时牢牢地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而不要闯入更加开放的范围内。比如用两分钟进行一个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演说,那是不可能的估计猿人还没说完,时间就到了。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就会包含太多的要点,这样更不会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困倦。没有要点与通篇都是要点效果基本一致。比如需要谈论一个地区的美景,多数人都会把各个景点都说一下, 没什么亮点,但是如果挑其中某个最出彩的景点详加说明,一定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个跟写作的道理是一样的,要突出重点,不能如走马观花一样泛泛而谈。
这条规则对于任何职业都是适用的,演说开始前就需要限定与选择,将你说的主题限定在你可应用的时间内。作者的经验是,如果少于五分钟的可支配时间,那主题应该只有一到两个。如果时间少于半小时,那四到五个要点的演说也很难成功进行。
挖掘
一个演说,如果只是浮于表面而不深入挖掘事实,那是很容易的,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很少能给听众留下印象。限定完我们的主题,下一步就是问自己问题来加深我们对主题的理解,并使我们对演讲的内容更加具有权威性。如,为什么我相信这个?在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么?我想证明什么?这个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尽早选择主题来深化我们的演说,如不要把整理素材的任务推迟到只离演讲还有两三天,我们可以及早进行。如果我们比较早的定好了演讲的主题,那我们可以应用潜意识这个有利武器来为我们服务。如下班后的无聊时光,我们可以展开我们的话题并尽量精细化我们想要表达的想法;开车回家的路上,等公车或者地铁时,我们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时间来打磨我们的演说材料。经常在这个时候,会有出人意料的灵感光临,因为你提前准备的缘故,潜意识里会思考这些内容。
当达到这个状态时,我们也许会很想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一个词儿一个词儿的。但尽量不要这样做,因为一旦设定了某种模式,我们就会对此非常满意而不再产生任何有建设性的想法。另外,我们也会落入前边所说的背诵演讲稿的陷阱里。正如马克.吐温说过,写下来的东西不是用来说的,它们具有文学性,不具有柔性,它当然也不是通过舌头来表达欢乐的。
加入事例
无论是说还是写,故事都能很有效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如何应用事例类的材料呢?我们需要应用以下五种方式。
1,人性化-善用鲜活的事例
一个平庸的演说如果添加上丰富、有趣的故事,也将会变得很吸引人。演讲都应该把握好话题点数量并将这些点丰富起来--加上活生生的事例,这样便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了。当然了,最丰富的故事还是需要来源于你自己的背景,不要担心自己的故事别人会不爱听,除了那些自吹自擂、自大狂式的自述,大家还是很喜欢听带有个人故事的演说的,这也是吸引注意力最确切的方式。
2,个性化-应用具体的人名
在你演说的故事里用到人名可以使你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而不仅仅是那个人,这个人的。如果故事具有私密性,也可以应用化名,而不能不带名字,因为没有哪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没有名字的。我当年的经历,如果哪个科目的老师知道我的名字,我就会格外努力的学习,看样子名字是个很关键的东东。
3,细致-让你的演说具有细节
你或许会问,以上说的很好,但是我如何确保我的故事里有足够的细节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运用5W原则,其实就是那非常常见的五个疑问词,when/where/who/what/why,翻译过来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与原因,跟我们学习过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差不多。应用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将一个故事表达地很详细了。当然了,太多的细节也是很坏的,它会使听众陷入迷雾中,而不明了你的主题。
4,戏剧性-应用对话
对话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很重要,因为它可以使你的故事变得更富戏剧性与趣味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应用当事人的口音或者语调来讲述,那效果会更好。
5,可视化-演示你所说的
心理学家曾经披露超过85%的知识都是通过视觉印象进入我们的大脑的,但对于公众演说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同样应用视觉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内容更加立体化。如你花一个小时坐在那里讲述如何游泳,我基本上会感觉非常无聊,但是如果你站起来,在关键的时刻用动作来演示你的内容,我则会全身心的听你讲话,这样的演说才能很好的传递你所说的内容。
应用具体、熟悉的词句产生图像
在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过程中,有一个目的或者技术是最重要的,但是被多数人忽略,那就是使用可以产生图像的语言,即在听众眼前创造出图像,即不是单纯的听到说话而是看到图像。这些说的都太抽象了,什么语言才能产生图像呢?有很多经久不衰的谚语就是这样的,如“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没水喝”,一说出来,第一次听这个话的人一定是联想到和尚在挑水,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是不是也一下子能联想到图像?另外,我们也需要将我们的内容变得详细、明确、具体,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与保持大家的注意力。
应用本章所说内容可以使我们的演说更加丰富多彩,也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大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那些在对话中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的,通常都是遵循这些原则的,当然了,只是他们一直在用却不知道这些规则。
总结目录:《The Quick and Easy Way to Effective Speaking》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