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 看完(乡土中国)-费孝通,《克利斯朵夫》和严歌苓的《芳华》

首先,《乡土中国》。1947年,费孝通在云南大学,去广西大瑶山乡间考察调研,随讲随写成书。农耕文化下的中国社会形态,解释了,1乡间重语言不重文字,2讲究长幼有序,3故土难离,落叶归根,4重礼治和熟人社会,5农业民族受游牧民族侵略等等,语言朴素不深奥。

乡土中国,是面对面文化。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来行事,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求,催生了计划。

乡土是个熟悉的社会,不需要法律,只需要约定俗成规矩和睦相处,现代社会陌生用法律来应付,“土气成了贬义,乡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

“差序格局”的解释:中国乡土社会遵循的道德体系是儒家孔子的推己及人,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体系,社会范围变成一根根私人联系,每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决定不同的道德对待,这一道德体系是有差别的,团体道德是缺乏的,即道理标准缺乏普遍性。

与西方道德格局的区别:西方社会团体格局中社会的道德体系来源宗教观念,人在神面前平等,且神对每个人都是无差别平等的。

费孝通先生,留过学,是社会学大家,仍多次去乡间体验生活,真知灼见。

乡土中国是你我成长的地方,乡土东西已融入我们骨髓中,通过乡土中国,可以了解土地背后所蕴含的乡土文化,也让我们更多了解现代中国。

《约翰.克利斯朵夫》1912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长篇小说,傅雷翻译。1915年诺见尔文学奖,以贝多芬为原型。

从出生到死亡,跟随这本书伴克利斯朵夫走完奋斗一生。儿时音乐天赋,青年对权贵蔑视反抗,成年后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避居意大利,致力宗教音乐创作,不问世事,做为世故老人,进入享受精神宁静的境界。

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童年生活在童话里,青年桀骜不顺,充满偏见,老年后时,宁静,协调好自己狂放不羁的情感,糅合德国的深奥神秘的思想,意大利热情温存的曲调,加上法国细腻丰富的节奏,创作出最伟大的作品,《平静的岛》《西比翁之梦》。

《芳华》,是严歌苓个人自传,美丑,价值观,年代背景不同英雄的定义和落差。部队文工团一群青春少男少女,青春荷尔蒙激情下的过错,过错生出懊悔,对那段历史,潮流更替,境遇变迁复杂感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从婆婆家回来,第一时间想告诉同学一个好消息,公公婆婆,我和老公还有小姑子一起吃了顿饭,对我来讲,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卜芳阅读 1,722评论 2 11
  • 抽象类 1.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2.抽象方法必须被子类重写,重写必须重写父类中所有的抽象方法,如果不重写,子类也是抽...
    GS的BLOG阅读 1,683评论 0 0
  • 尹西花&九越灵。
    凉的白开阅读 1,891评论 0 0
  • 这几天凉风阵阵,阴雨绵绵,才感觉清明又到了,很悲哀,很凄凉的感觉。。 说真的...
    雯雯yh阅读 1,5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