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共读过十二本书(其中包括听书三本),推荐以下六本
一、《写作课》
《写作课》作者艾丽斯-马蒂森在这本书中,主要是以小说的创作为出发点进行指导,结合一些出名的小说的分析作为案例分享。写作需要些什么条件呢:一个好的心态,积极学习的动力、不断阅读、观察、记录,打磨修改的过程。
非常好的是,作者在这本书里还列举了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没有灵感怎么办?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人物和事件要如何安排、叙事的方式有什么讲究?在多维度对写作进行一次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易懂好学。
前段时间,看到中华书局对李娟的一个采访。李娟被问到:大家都说你的写作总是浑然天成的,这种姿态是自然形成还是努力坚持的呢?
李娟回答说:“总是字斟句酌,尽量避免他人阅读中的障碍和误解。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反复修改的产物。我想,人们所认为的“天然之美”,应该是指“偶然之美”吧。因为绝大多数“天然”的事物其实是极平凡的。而我不喜欢“偶然”这种东西,我的写作也许都挺艰难,但都是自己能把控的。无法想象碰运气般的写作。
二、《不安的时候 坐下来写》
第二本也是一本写作书哟。
与第一本不同的是,这本写作书的内容并不是以方法和案例为主的,而是以心态为主的讲述。也就是讲心法的过程。
喜欢写作的朋友一定有样的经历:在开始写之前,有时候会非常焦虑,担心自己写不好,会跑题,写的内容别人不喜欢看,或是无法静心坚持几个小时的写作状态。如果有这样的问题,看这本书就对了。
针对一些写作遇到心理问题,作者娜塔莉总结了一些书写的练习方法:
1、手不要停。闭嘴,开始写。
娜塔莉写到:“过去二十五年,每次有人问我,要有什么条件才能书写?我总是重复这五个字:闭嘴,开始写。你需要不断练习,一步一步地踏出,一次一次地呼吸,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去。在那个狭窄的悬崖边,你会一再地在爱恨生死之中遇见自己。”
2、允许自己写出全世界最烂的文字
许多人都认为在写作前,一定要有精妙的构想,心中有一个完美的故事才可以开始写作。其实不是这样的。
娜塔莉在讲到这一点时说:我们不是在寻找宝石头,而是借此接触并接受我们的整个心智。写下无聊的事情、抱怨、暴力、生气、执着,具有破坏性的、恶毒的、丢脸的情绪。让我们看到它们,并和我们的这些部分交个朋友,不逃避它,也不抗拒它,生活中亦如是。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你越是反抗的东西,它不仅会持续存在,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写作的情绪也是如此,如果有在写之前的焦虑太多,你根本无法开始。
3、要精确
不要只写“汽车”,要写“凯迪拉克”,不要只写“马上”,要写“奶油色的马。不要只写水果,要写“苹果”或是“香蕉”。
《红楼梦》在写黛玉初进贾府时样子:“……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体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一个精确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4、不要控制
说你要说的话,而不是说你该说的话。
三、《中国人容易读错的字》
《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
这两本是一起读的,所以放在一块说。这两本书的主编都是李问渠先生,他曾经还编过《咬文嚼字》。
这两本书中的字,都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学习中最容易出现读错的字,从源头上分析入手,进行本义辨析、读音辨析、结构辨析。解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尴尬与窘境。
认识正确的字,写出正确的字,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时代的我们,似乎可以用表情包聊天,但是,用正确的文字的交流和表达始终是交流的根本所在。这一点,在我看来,是一个人的体面的一部分。
这两本书实际上算是工具书,可放在手边随时翻开来看。你一定会再次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
四、《财富自由之路》
《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两本书也放在一块说,因为它们的作者是同一个人: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是李在2009出的书,我的是2013年的新版本。《财富自由之路》是李在“得到”上的专栏内容结集的内容。
这些年来,李笑来一直强调终身学习这概念,他也一直在自己践行并带领他人一起学习。
在这两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主线,就是通过学习完成心智成熟、认知升级、思维升级。他常常把人的大脑比喻成一个电脑的操作系统,并认为大脑要和操作系统一样,要不断升级迭代才行。找对方法、克服自己的缺点或是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自我的学习进步成长、摆脱所谓出身、基因的局限。
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自主权。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财富自由根本不是终点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九月看电影十部,推荐这三部
一、《立春》
长相丑陋的大龄青年王彩玲有着一幅天然歌剧好嗓,一心想唱到国家歌剧院。志大才疏的长发业余画手黄四宝梦想成为梵高。平凡小镇青年的艺术梦想和这个小地方显的格格不入。
总的说来,电影中人的和现实中的人,其实有一个共同之处,也是幸运于他人的地方。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天赋、执着、甚至是勇气。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敢于和他人不一样,他们勇于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可不幸之处也更多,他们低估了自身的局限,小看了环境的束缚。他们在自己的梦境里挣扎幻想,成为“怪人”。当小人物有了大梦想,结局总会显得悲凉。电影很现实地反应就个说法,人人都有自己的归处,却与梦想甚远。
好在,电影也给了一个接近于现实的答案,逆袭并不会发生。
只能说,人生的悲凉之处莫过于此。我们都有是曾经有过自己的梦想和执念的人,想成为跟别人不一样的人。大胆一点的坚持的时候长一点,胆小的则很快就会随着潮水淹没。
那么,梦想,要不要坚持呢?全看你自己,没有答案。不过,这个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自我参照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以及梦想。
二、《死亡诗社》
非常不好意思地说,看哭了啊,而且哭的稀里哗啦的。
一来是因为电影的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前两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离世,二来是为电影中的故事感动。
罗宾饰演的基丁老师在电影中说:
人只有在追求梦想中才是自由的,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被别人的节奏带走,不要只看别人怎么想,要知道自己怎么想。
尽管最后,理想依然要妥协于现实,但电影中的同学们遇到了这样的一位老师,教会他们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内心的热爱,真的是在青春期特别的经历。而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幸运。
有多少人,说到梦想还会热泪盈眶呢?青春的时光呼啸而过,剩下太多平静的绝望。可是,只要活着,就得有自己的思想的灵魂,去吸取生命的精华。
三、《明月几时有》
喜欢导演许鞍华的表达方式。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把镜头对准的是乱世之下的小人物身上。在国仇家恨的氛围中,没有英雄人设,没有哭天喊地的卖惨。是一种有些沉重、却又带着希望和温热感的情绪在蔓延。
据说票房不好,大概是意料中的事。曾经的《黄金时代》也是这样,很欣赏许鞍华电影的风格。不去凑的热闹,不玩花哨技巧。一切都是扎实的真情、扎实的表达。
配乐极好,摄影取景画面好看。张家辉演的真是太好了。
想知道你的九月都有读过哪些好书、看过什么电影呢?
在留言区等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