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五种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中有2种属于家庭关系,有2种属于社会关系,夫妇关系属于从社会关系发展为家庭关系,而这个属于一个小家庭的根基。
夫妇有别
夫妻之间关系是孩子的根基,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又受着各自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两个人的结合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在处理好孩子的事情前,先处理夫妻之间的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天行乾,地势坤,所以男人行的是乾道,自强不息,女人行坤道,厚德载物。
女人和男人在结婚前,愿意在一起,是男人给女人带来的美好的感觉,女人也是如此,所以在婚前,彼此都愿意用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都愿意给对方一个良好的感觉。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本性,不是爱一个人而和对方结婚,而是因为这个人的出现给自己带来的感觉让自己舒服喜悦,从而产生的肾上激素的反应,让自己喜欢上这种每次他出现所带给自己的感觉。也就是喜欢自己的那种感觉。所以一旦这个感觉减弱了,消失了,被参杂着其他不好的感觉时,我们就会怀疑对方爱自己的程度了。
所以一旦结婚了,男人与女人相处,男人是猎人,女人是男人囊中之物,当结婚后男人狩猎成功,男人就会放松。这个时候,女人就看到了很多男人生活上和自己不一致的地方,开始唠叨、指责,给男人带来了不良的感受,男人慢慢变得不愿意回家。同时婚后,女人对男人有很多的期待,做家务、帮忙带孩子等等,有期待就有失落,就有抱怨。女人也对这种感觉产生了怀疑。
如果有了孩子做了全职太太,每天只为等着男人下班,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男人转,自己的价值看不到,得不到肯定,自己能量会越来越低,先生、孩子的语言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很容易生气。人就越活越自我为中心。
当我们认清了人的本性,认清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接纳这个发展变化,自然就会放低期待,放低要求,自己越来越强大才是根基。逐步完善自我,了解自身的需求,合理表达,彼此尊重协商,这日子就会过得风生水起。
这也就是夫妻结合,组成了家庭,但彼此还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经济生活,相互支撑和信任,彼此都有自己的界限,也有相互交接之处。
要达到这个境界,也是要学会与己和。
与己和
每个人要攻克金钱关、名关、异性关、宗教关,这些都是个人成长的卡点,突破了才能达到丰盛的人生。
金钱关,一方面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自己的实力挣钱和如何顺势而为,抓住机会。另一方面如何在消费上物有所值,而不是去衡量这个带来的经济价值,而要去突破带来的附加值,在关系、环境上带来的美感。只有在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条件下,才有能力去突破一些屏障。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的金钱关,和先生的金钱观。他是当下有多少消费多少,我是考虑3-6个月的时间规划,在这个时间节点下我们可以如何配置财务。
在我的思想观念中只有凭自己的手艺、劳动获取的价值才是最心安理得的,所以我的定位不能是商人,对于现在的微商模式我做不好。我很在乎别人对我身份的评价,也就是名誉关。我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有占便宜的感受。
其实保证好初心,真诚做自己能提供的部分,产生最大的价值就好。
上周参加一个课程,某些理论是很有道理,很实用,但是最后一个环节要收下一次培训课程的费用,我心里就质疑举办方的初心,感觉一天课程下来最后是为了下一次课程的招生,这样就让我对课程的质量的感受打折扣了。我相信很多人还是很愿意学习,而我需要悦纳,尊重这样的做法。而我参加课程的目的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
找到需求点,彼此相互滋养
当我们一切往内看时,在关系中站在对方的需求上,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很多事情容易解决。如果我们和先生、孩子在一起就是工作的状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和区域,在这个区域谁也不能来打扰,那这样就能做到彼此尊重。
所以在夫妻之间的沟通中,示弱和幽默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融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