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新疆中语会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在克拉玛依一中圆满结束,也让这所成功转型的学校为更多教育人熟知并称道。
回想当年,克拉玛依一中也曾遭遇优势师生资源流失、家长不满、政府苦恼和教师无助诸多尴尬难题。可喜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北京十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突出重围,成为新疆素质教育的样板和旗帜。
联想到几年前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由于推行教学改革受挫而辞职的遭遇,不免唏嘘感慨。
但凡改革,大多不是居安思危得来,常是痛定思痛而来。
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将这所学校划入撤并学校的行列。
洋思中学是1980年由泰兴县天星镇六个村的农民,为解决子女就近上初中的问题,集资两万元钱,买了七亩地,建了26间房,办起来的,起初只有5个班,13名教职工,220名学生。在1982年以前,洋思中学的学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参加中考没有一个学生的数学能考及格。
教改前的涿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为山地、盆地和丘陵,县内最偏远的学校距离县城130多公里。大多数学生靠考试改变命运。县里一流学生去衡水、石家庄读高中,二流的学生去张家口读高中,剩下的学生才在涿鹿中学念书。
俗话说,穷则思变,置于死地而后生,涿鹿的教育现状比克拉玛依更堪忧,和当年的杜郎口、洋思有的一拼。按理说,改革的最好契机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据说,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由“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组成,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情况属实,说明郝金伦局长理念正确,他不瞻前顾后,有背水一战的魄力和决心,是个富有胆识、有实干精神的领导。
那么,涿鹿为何会遭遇失败呢?究其原因,郝局长可能忽略了一些现实的问题:
一、 自下而上改革慢,自上而下改革难
2014年4月,时任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带队到河南省西峡县考察“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发现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回来后,经县教科局局务会研究,决定引进并实施该模式。可见,这个改革属于行政推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且不说这改革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求证,是否是当局者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单是当一个决定来自少部分人的决定时,势必遭遇更多阻力。
涿鹿自 “三疑三探”模式推行以来,家长反对声音不断,理由是考试少了,考了也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几百名余名家长呼吁请愿,涿鹿改革被迫全面叫停。
家长的情绪从何而来?涿鹿相当一部分教师因课堂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秩序混乱反对“三疑三探”, 有些教师因为改革增加了负担嫌麻烦,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于学生的不断提问,觉得是节外生枝很厌烦。这种负面情绪在与学生家长交流中传播,并在贴吧、微信圈中持续发酵。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仍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不能自拔,如果不能唤起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动力和热情,没有足够的优秀老师保证全方位推进教改,没有一部分教学素质和能力胜任的老师做排头兵,推行过程中出现疲于应付甚至推波助澜者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和杜郎口、洋思和克拉玛依一中不同的是,郝金伦面对的是一个县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我们都知道,思想的改变是最难的,墨守成规不承担风险,往往一劳永逸,拘泥于惯性思维的人们,如果看不见短期的利益,对于境遇改变有一种潜意识的抵触,如洪流遭遇高山,没有水漫金山的浩荡,没有迂回曲折的执着,再汹涌的浪潮,恐怕不是被烈日炙烤枯竭就是被砂石吸纳耗尽了,郝局长如挥舞长矛独战风车的唐吉诃德,命运可想而知。。
二、循序渐进改革易,大刀阔斧改革难
不到一年间,涿鹿县所有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学科,所有课堂都逐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我们姑且不论这“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之优劣,但再好的模式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橘生海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河南的模式是不是适用本地,事实证明,直接“拿来主义”是存在风险的。
诚然,大刀阔斧、高歌猛进的改革乍看可能效率高,见效快,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要从实践出发,进而指导实践,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有一班强有力的不折不扣的笃信者、执行者。另外,教育是个慢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宜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没有十足把握的贪大求快,搞一刀切,推行方式方法简单,就难免会触碰现实之礁。
出版社要出版新教材,会在一些地区先行试点,局部试点的目的在于检验教材的价值,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然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许多政策的推行也用这个办法。
我们学校在实行“活动化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时候,不是全校行政命令,而是骨干引领,先培训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给教研组长免费发放《活动的课堂》一书,学校各项活动的奖品都发教育教学类书籍,然后利用“、骨干教师示范课、集体备课和联合教研等活动,逐步开展推进,期间,有的教师公然反对,有的持消极观望态度,学校课改小组坚定不移地执行,引导,经过几年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斐然,教师不断在各级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学生成绩更是稳中有升,学校课改团队也荣获“自治区教育先锋号”称号,在不争的事实面前,反对者偃旗息鼓,观望者逐渐改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那天看见一篇题为《吴家小学的静悄悄革命》文章,介绍了一位叫杨聪伟的校长,起先因为改革被教师联名告状,后来“他变得低调、严谨,他为这场变革定的基调是‘小步走’”学校管理从课堂到文化,教师从“被改变”到“要改变”,他们经历了漫长而艰辛地探索。他总结了四条经验:
(1) 充分注重文化的力量
(2) 高度关注人的存在
(3) 关注成长感和体验感
(4) 坚信和坚持的勇气
我们为郝金伦局长悲壮的转身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应该感谢这位改革的先驱者,他用经历告诉后继者们: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富有事业心和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学改革经验,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改革更是需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的思想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油城的克拉玛依一中因地制宜,科学论证,稳步推进,成功走出了一条艰难探索的改革之路,更难能可贵,可喜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