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两周没有更文了,实在有点对不起支持的小伙伴们。这段时间,去了趟北京,面了几家公司,还是没有很好的结果,有点累了。不过我也会坚持写下去,写我的专题采访,写旅行,写这世间万物,感谢还陪伴着我的你们。
周三在大角社区做了一个线上的分享会,与小伙伴们讨论了关于短期支教的体会与感受,后来也再次思考了一些关于短期支教的事情,也有小伙伴们在微信私我聊了下她们的想法。这篇文章也算是对于这次分享的一个文字总结和我自己的反思和考虑吧。也希望与简书上的小伙伴有个交流吧。
还记得我准备去支教前,网上突然开始疯传一篇以小朋友口吻写的《叔叔阿姨们请不要来我们学校了》的文章。大致的内容是吐槽一些短期支教的不足以及作者所认为的短期支教如一个猛兽般压抑着那些小朋友们。当时票圈也争议很大,我也认真读完了这篇文章,说实话,也很担心会出现其中的一些事情。但我决定怀着一颗平静而平等的心去自己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亲生体会,然后再来评论。
2016年7月,我去了广西桂林六塘镇塘头小学。一个月的时间,我们13个志愿者与小学3年纪到5年纪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运动、玩耍。
不想去赘述那段时光,但我想告诉你们,那段时间我过得很好很充足,也很怀念。
那说回题目,也是那篇文章的中心。我们去,到底有用吗?
我的答案是有用。
我很直接也很肯定回答。一个月的相处下来,我感受到了大部分孩子们是学到至少接触到了他们以前甚至以后不会再有机会学习到的知识,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我们设计的游戏中玩耍的开心,也感受到了一个月他们是真正喜欢我们。虽然我可能不是与他们相处最深的、感情最深的,但13个队员中,孩子们有真正喜欢的,至少走的时候,他们自发送我们礼物,是他们最真挚情感的表达。
我想,这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吧。
诚然,中间也会有问题,就像我对自己的打分也只是一个及格。我觉得我还做的不好,没有用太多的感情投入其中。但就短期支教这件事情来言,他比大多数慈善活动更加真实的一点是,不管你的感情投入多深,你都需要去投入,你都需要身体力行的去参与当中,是实实在在去去做,相比之下,最近网络上出现的一些诈捐着更加让人恶心。
或许,我不应该与这个对比。但是我只想表达的是,或许我们有很多不足,每个志愿者或者爱心机构运行都有差异,就像爱心捐赠一样,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爱心捐赠是真实并且绝对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有些事,只有做过,才有资格评判吧。
(ps:好烦,刚刚写了一不小心就没了,有得来一遍,蓝瘦)
另外两个观众度比较多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感情投入和我们对于他们正常的教学影响。
这两个问题的焦点是对于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首先第一个问题,在于孩子们一起相处一个月时间,孩子们和我一样,都有产生感情,这点毋庸置疑,就我来说,我现在也想念他们。走的时候也很伤心。但这对于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呢?跟我们一样,回到自己的生活里,过自己的日子,然后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挂念,逢年过节,一句问候,一句祝福,就这样。
有时候,人啊,别把自己想的多牛。
我们都一样。
你们也别把那些孩子们想得多脆弱多无知多可爱。
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有顽皮也有天真,去的地方不多但也知道苹果手机,大多数也比我们要坚强。
所以,在一起后,我才觉得他们和我小时候一样的,小孩子嘛。所以才会以一个更加平等和随和的心态与他们一起度过暑假。
第二个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短期支教都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以冬令营或者夏令营的形式展开。所教授的也是兴趣课,我们不会去碰级他们的正常课程,不冲突,不贬低教师,并且教授方式也是多元化。
我们会以老师的姿态去教于他们知识,但更会以一个远方朋友的心态去接近他们。
但是我这里想说,山区的教育资源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在国家大力扶持下的山区偏远地区大部分学校的硬件已经不错了,但很多设备没人会用,我们看过他们的试卷,实在和城市有一定差距,但这不是短期支教可以解决的。这是需要国家层面,师范院校和教育专业人士共同来解决的事情。
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我不多说。
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所以,很敬佩那些长期支教,把青春奉献给山区教育的社工和志愿者。
在此致敬!
最后我想说:
在上次分享结束后有小伙伴也和我私聊过,她也作为一个志愿者,不禁也在反思短期支教的一些问题。
我们不回避这些问题,也把问题反馈给公益组织。并且虽然每一届去的志愿者不同,但一般公益组织会持续对所支教的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所以也不用担心我们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这些问题。
短期支教,每一届的志愿者是短期的,但对于学校和学生的服务,是长期的一个过程。
对于孩子们,我们能够做的是科学的陪伴,然后才是兴趣知识的拓展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ps:中间的意外确实打断我的思路,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疑惑或者问题,我可以回答或者讨论,比较常见的我会再次更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