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短暂的静谧的夜晚……打开手机总想写点什么。瞧瞧身旁的小人儿,眉眼带笑睡得浑身舒展,想来是做着不知怎样的美梦,看的人温柔到心底,也悄悄笑出声来。如此难得的空闲,那便,写些什么吧。
早上出去的时候,院子里一片白霜,阳光洒过去,亮晶晶的特别好看。最近天气是真的好,蓝天白云,冬日暖阳,屋子里待着,晒得人总想一觉睡过去什么都不管,但屋外也是真的冷,嘴里哈着一口一口的白气,还有冻得通红的鼻尖。
这几年都不曾在家过冬,以至于北方的冬天到底有多冷,模糊中总也想不起来,如今张罗着各种各样的秋裤保暖,才让这记忆又重新鲜活起来。那凛冽又刚硬的风,那光秃秃的连一片黄叶都不肯待的枝杈,还有人们那厚重又瑟缩着的身影,如果这时,再加上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晚上昏黄灯光下簌簌的落雪,还有一闪一闪的一世界的安静银白……那会是我脑海里最原汁原味的冬天,如此,便觉妙不可言。
今天翻看日历,元旦过后是新年,算来,离新年,也不过就剩一个月了。我爱回忆我尚不算长的岁月中的往事,当然,也更难忘记这每一个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新年。
年纪还小时,每到快三十了,妈妈总会吩咐我和弟弟,一人一把笤帚,沿着墙根扫院子,一人一块抹布,每一扇窗户也都由我们负责。我和弟弟当然是很不乐意干活,无奈母命难为,一边进行着无效的反抗,一边最终还是完成了扫除。再大一些,最喜欢做的,就是跟在爸爸屁股后面贴春联,屋门要贴,大门也要贴,爸爸会提前熬好浆糊,所有对联铺开,分好,一边几个人叨叨着哪个上哪个下,一边搬桌子抻对联刷浆糊看高低,贴完心满意足的拍一拍,再站远一点细细端详一番。还有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团丸子,煎带鱼。妈妈做的丸子吃起来总是觉得味道不一样,平时做的味道又与过年不一样,刚出锅,就要往嘴里塞上几个,如果妈妈不及时收起来,恐怕一盘丸子很快就要不保。还有带鱼,也是觉得妈妈做的那么好吃,怎么会那么好吃呀?如今想想,大概就是传说中妈妈的味道吧。至于蒸花糕这种技术含量颇高的活计,因着娘亲实在笨手笨脚,只好无奈作罢。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吃的肯定是远远不够。每年年底,妈妈总会去附近的集市上备些年货,江米条,蜜三刀,柿饼子,黑枣,糖果瓜子炒花生,还有一些直到如今我都叫不出名字来的小零食。拎回家时还要避开馋嘴的我和弟弟,如果不藏好,想来肯定是留不到大年三十。直到如今长大,过年时还是会时不时往嘴里塞上一块,鼓鼓囊囊又心满意足,冲下一个来偷食的人心照不宣的微笑……关于集市,有的时候回家还是很喜欢跟爸妈去赶集,倒不是还馋嘴那些东西,只是很喜欢也很怀念被集市的氛围包裹的感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人来人往的喧嚣热闹,炸油条烙大饼的香气。因为镇子很小,所以拥挤的集市上抬头低头都是熟悉的面孔,两三步路就要寒暄几句,满满的,都是人情味道。
三十的早上,妈妈要早早起来摆供桌,敬天地,荤荤素素杯碗盘碟,讲究太多,我实在不懂,所以直到结婚前我都还是个打下手的料。三十的下午,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包饺子,我常年负责擀皮,因为爸妈好像打心眼里看不上我包的饺子……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忙忙活活有说有笑。晚上的时候爸爸会去放鞭炮,如果买到好看的新鲜的烟火可能会张罗着大家去院子观望,还有每年例行的蜡烛,打小开始,每年的三十初一晚上,我和弟弟都要拿着一包小红蜡烛,把院子的每个地方例如偏房厕所门口点亮,每次两个人都会因为蜡烛被风吹灭而懊恼,或者成功护着蜡烛点上而雀跃,一支支小小的红蜡烛,这是我和弟弟多少年都不曾落下的必做项。还有一家人一起看过的春晚,长大之后四个人张罗着打起的麻将……
其实都是很细小的事,却桩桩件件深刻的印在心里,越是离春节将近,这种心里浓烈的新年的味道,就会紧紧把自己包围。是的,这是一种味道,一种氛围,也是一种平凡又神圣的仪式感,这种感觉,远比小时候穿新衣戴新帽,甚至长大之后抢多少红包要美妙,衣帽红包的记忆会逐渐淡去,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却会如陈年老酒,翻开盖子的时候,醉人,也留香。我想,这也就是中国人每年年底都要大迁徙并执着于过春节的原因,那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留恋,即使路远,天凉,这个新年,我总是想要回家。
回想结婚后的第一个缺席了的春节,弟弟告诉我妈妈在家哭了,其实我也哭了,我想,这种满是爱的味道的新年,此生都不会再有了。#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