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是习作单元。
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习作要求: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第一次接触习作单元,首先从备课环节入手,教师要在备课中罗列本课的重要环节,然后将每个环节的知识点融入,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接着,教师要刻意注意自己的语速。最后,及时反思,找出问题所在以及找寻解决措施。
课标对于3-4年级写作中有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本单元我将引导学生在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养成观察的意识,最后结合习作积累写下内容。以“观察”为主线,但不限制写作空间。
《15 搭船的鸟》——
一、教学环节
二、教学目标序列:
在巩固字词的基础上,落实教学的三个环节。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寻找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地方。
②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
四、课堂实操
本节课中学生对于寻找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地方存在难度,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作者细致观察后描绘的场景,我如下引导:
1.第一段观察了什么?→雨天船舱上的场景。→圈画并且读出具体的事物(雨点、船夫)→朗读感受环境。
2.(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雨停了之后,作者又进行了第二次的观察,是什么呢?→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指名读出作者描写翠鸟外貌的句子。→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朗读,读出翠鸟的美丽。→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以第三自然段过渡到第三次观察:翠鸟来的这么突然,通过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大家觉得“我”喜欢翠鸟吗?→那“我”还会去观察它吗?观察到什么了呢?
4.第四自然段:这段写的是什么?(翠鸟捕鱼)→在描写翠鸟捕鱼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呢?(出现很多动词)→请用三角符号标注并且读一遍→那通过这一系列的动词,我们能感受到翠鸟的动作是怎么样的?(敏捷)→边读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形,读出它捕鱼时动作的敏捷。→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加深理解,边看视频边添加动词(原文的话)
5.回归整体,感知观察的细致及观察的好处。作者为什么能把翠鸟写得这么引人注目,都是源于作者对他进行了什么?(细致的观察)→板书→因为三次观察,让我结识“新朋友”,增添了旅途的快乐。我们也应该留心观察,并且将观察所得写下来,体会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6.布置观察任务。
五、针对课堂实操反思自己
1.这节课我刻意放慢语速,给学生说清楚问题,留给他们“缓冲”的空间。
2.但在内容的衔接上还是很欠缺,觉得很别扭,衔接不自如、不自然。
3.课堂表达的过程还是出现了两三次重复现象。
《16 金色的草地》
一、本课基于解读单元教材分析,以及语文要素的前提下,上了一节课后我才抓住这句话贯穿这个习作单元——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课堂上我选择性学习课文,对于精读课文我提取重点段落,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例文与习作”作铺垫。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寻找并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地方。
②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学习习作方法。
三、本课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完成课后第二题——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四、课堂实操状况及反思
学生能找到草地在一天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但是学生在学习及落实表达方式上有难度。我内心的想法是将观察及表达方式落到实处,但是我在操作中与设想还是相差千里。我在上课前也请教了相关老师。这让我在习作单元的教学上增添了一份信心,对习作教学注入了一剂镇定剂。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
我将[交流平台]融入到精读课文中教学,将习作与练习、例文相糅合开展课堂。
[初试身手]中引导学生圈画观察对象及观察的方式(多感官相结合:看、摸、闻、尝、听等)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重点引导第八自然段,体会作者在细致观察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我爱故乡的杨梅》以第四(外形)、五(颜色变化)、六(味道及吃后牙齿又酸又软的原因)三段感受作者观察的方法。
在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的基础上,讲解作文,给定“模板”帮助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