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公交,期间被门夹,被挤成肉饼已经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有点暖的是,在一站停车点,刚好坐在我前面的一位男生打算下车,但他的座位已被站在他隔壁的男生 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我也不指望可以坐到位置时,坐在隔壁的叔叔也打算起身下车,我看向他时,他也看想我,然后拍一下我扶着车栏杆的手,并指了一下他的位置。
虽然全程没有说过一个字,但是行为动眼神已经表述得很明显了,站在后座位区下面的我,原本我以为自己是挤不上去更不能坐上叔叔让给我的座位的,但是期间却异常顺利,因为叔叔下车时特意把他右手边的道路堵住,并在他左手边让出了一个过道让我挤进去。当时真是太感谢了,在经过那位叔叔身边时,低声说了声“谢谢”。
彼此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应该是叔叔看到我一小个在那挤着怕被挤坏了哈哈哈哈。但还是很感谢那位只有一面之缘的热心叔叔啊。
上午跟着婷姐学了序时账的数据透视表操作,主要是为了更方便审计是核对项目金额与科目余额表的金额是否相符。企业做账一般是从证账表开始,但我们审计一般是反过来从表账证开始。
科目名称的分列,日期、时间、凭证号段落通过公式把空单元格处填满的操作,还有我前天还在吐槽的实习女生叫我的快速下拉选中的键盘操作——选中需要选择的区域第一行,按着“shift”键,下拉到选择区域的最后悔一行即可,就不用想我刚开始一样一点一点的下拉,结果有上万多行拉到我要奔溃。
吐槽完还是要好好像那位女生学习的,她的高要求高标准在审计这一行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晚上突然想放弃了的跑步,还好最后还是换上衣服鞋子走出去,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说服自己迈出门的那一刻,自己一拖再拖拖过了时间然后给自己找放弃与拖延到下车的借口。
真的,下次要做什么,不要光在脑子里想,而要行动,去换个运动服,换上运动鞋都有一种出去跑一跑的号召力在催促着你,哪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无意识的引领你走向下一步。
跑跑停停走走,断断续续,也算凑合跑够两圈了吧~
要去洗洗睡了,现在困得睁不开眼了[打哈欠]
今日摘抄:
1.1. 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都可以归为下面三种:
驱动力1.0:吃饭、饮水、繁衍的本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驱动力2.0: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做好了有奖励,做不好受惩罚。
驱动力3.0:就是“自驱”,因为内心的兴趣、使命感而做事。
2.外在的评判标准,都属于驱动力2.0体系。
过于依赖外部驱动的人,习惯把外部反馈作为做事的动力,他们总能把事做到60分,却很难达到100分。虽然不差,但也说不上很有前途。
3. 依靠驱动力3.0的人,不依赖外界反馈,而是把内在的好奇心、创造力作为动力。这样的人,成就一番事业的概率更大。
4.与驱动力2.0清晰的标准不同,驱动力3.0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过拥有它的人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你可以找找有没有这样的人。
特点一:关注意义多过评价。即使只是从事普通的工作,自我驱动的人也能找到事情本身的意义。对于乔布斯来说,手机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改变世界的工具。同样是朝九晚五的银行工作,依赖外部反馈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做重复无聊的事情,而自驱的人认为自己在为不同的客户解决问题。
特点二:能为自己定义任务。看一个人是不是自驱,只要问他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月空闲,专门去研究一个问题,你会研究什么?依赖外部驱动的人,可能从来没考虑过这件事;而习惯自驱的人,多半能告诉你不少答案。自己能决定做什么、怎么做的人,往往更有前途。
特点三:比一般人更专注。习惯自我驱动的人,往往能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研究发现,“心流”是人类幸福感的最大源泉。如果一个人能在工作中收获心流,工作充满幸福感,当然最有可能实现高效产出。
更多心流相关知识,推荐你阅读另一篇文章>>>戳此了解
特点四:有长期保持的爱好,并且为这个爱好付出努力。要注意,爱好和消遣不是一回事:刷剧、听歌之类不动脑的消遣,人人都会;而培养爱好的本质,是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你观察一下,那些能玩转一项爱好的人,往往在工作中也不乏创意。
——公众号:罗辑思维
5.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忙是可以请求别人帮的。
首先,这个忙不会给对方造成真的大麻烦。否则对方会马上建立防御:你小子到底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其次,尽量不要涉及金钱这样的利益关系。人脉更多是一种个人感情,一旦牵扯可以精打细算的利益,就会变成劳资、雇佣、购买的关系。即便真的有利益关系,那也最好不要将这种帮忙看作是搭接人脉,而把它看作一个契约。
最后,一定要及时还。人际关系的核心行动是“来往”。
《围城》里讲最好的谈恋爱的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往就暧昧了。
建立人际网络的方式同样如此:你麻烦了朋友一次,算是借了一个人情,人情总要还的,当下次再还的时候,关系就更近。
——公众号:齐俊杰看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