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好友君君发了条动态,内容很消极,看上去好像心情不太好。
我记得君君之前还和我说带着孩子跟着她老公回婆家住一段时间,难道是受委屈了? 带着疑问我打开了对话框,君君连发了好几个大哭的表情。
君君说她之前也只是听说过她老公那边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未在意。
但是这次去了之后才亲身体验到——
婆家那儿的女人,负责洗菜做饭,却不能和男人孩子们一同上桌吃饭。用他们的残羹冷炙填饱肚子后,女人们又要开始收拾,直到结束忙碌的一天。
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更让君君感到无法理解的是,那儿的女人仿佛都习惯了这样的待遇。有次大嫂还对君君的不解冷嘲热讽,仿佛她从城市来的就是娇生惯养坏了一样。
对此,君君老公还有些不高兴了,本来是一家三口的回乡之旅,却因为君君一个人的“抱怨”而兴味索然。
君君说,她突然发现不知道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嫁入这个家庭的。 到底是他们的妻子妈妈,还是一个保姆佣人?
02
君君婆家那边其实只是极端的例子,其实日常中见到的,更多的家庭常态是这个样子的:
我的一个姐姐就是如此,她和姐夫都有各自的工作。但回到家里,却是我姐一个人在干活。姐夫下班回到家,就直直的翘着腿坐在椅子上等着姐姐做饭。
有次姐姐因为堵车回来晚了,回来看到姐夫和孩子一个在写作业一个在看报纸。就是没有一个人想着先用电饭煲下个米先做饭。拖着沉重的步伐,姐姐迅速给爷俩下了碗面摆在桌上。自己却饭都不吃一个人进了房间沉默叹气。
姐夫和孩子还纳闷,姐姐脾气如此反常,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其实姐姐的反常并不是因为今天这一天爆发出来的,而是长久以来情绪的积压。
明明是平等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什么一回到家,就都成为她一个人的任务呢?更让人难过的是,丈夫孩子把这一切都当作是理所当然。
当一个人的付出成为了习惯,那么接受也会变得理所当然。当付出的那方累了,接受的那方因为不习惯,便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抱怨。
03
曾经和孩子看过一个绘本故事叫【朱家故事】
朱家里有两个孩子,每天爸爸和孩子都张着嘴催着朱妈妈快点做饭。
等他们离开,朱妈妈一个人收拾家务,随后才独自出门上班。
回到家了也是如此,爸爸和孩子总是习惯性地催着朱妈妈做晚饭。
然而吃完后,又是只有朱妈妈一个人收拾洗衣服直到去睡觉。她的背影非常的孤独和失落。
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朱妈妈不见了。只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是猪。”
朱妈妈就这样在他们三个的世界里消失了。
朱爸爸和孩子们真的变成了猪,妈妈不在,他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这时候他们想起来了朱妈妈的好,开始变得愧疚起来。
终于有一天,朱妈妈回来了。孩子和爸爸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也开始积极地帮朱妈妈分担起一些家务。
朱妈妈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因为她终于感受到了快乐,脸上都是藏不住的笑容。
父母始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连爸爸都不懂得体谅妈妈,那么孩子们就会有样学样,认为妈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当他们长大后,也会这样去对待自己的妻子,同时他们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
04
你以为你没出轨外遇就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但是却永远不知道,比抛妻弃子更过分的是对妻子的付出熟视无睹。
作为父亲该如何以身作则学会尊重和体谅自己的妻子呢?
通过以上几个故事总结出来几点,分享给每一位爸爸:
爸爸要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身教的力量可是远远大于言传,让孩子看到你对妈妈的体谅,对长辈的照顾。要让孩子看到爸爸不仅对自己有爱,对妈妈也有爱,聪明的孩子也会模仿你的做法,像你一样对待自己妈妈了。
给孩子体谅父母的机会。
当孩子要给自己帮忙的时候,不要说:“这里没你的事,你快去学习,认认真真地把书读好就行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应该给他机会,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来关心长辈,同时也别忘了称赞他,让他觉得自己的体谅是有价值的,让孩子从小学会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心情,孩子也渐渐地会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了。
给孩子讲讲你的工作。
平时在工作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爸爸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和妈妈在工作上的事情,跟孩子分享工作时的快乐和苦恼,有选择性地告诉他一些他应该知道的事情。比如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等等,这样不仅能促进你与孩子的交流,也能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体谅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