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天多时,但是天气还是异常的闷热,心情也是显得有一些浮躁。感觉做很多i的事情没有能够沉下心理去做,或者做事情能够做到心流的境界。
对于我来说只有看历史故事才能看到然内心少一些的浮躁,才能够在历史的故事里让自己联想初很多的思绪,让自己思想神游在过去的故事,过去人的恩怨情仇,以及在那样的历史的情境下的一些不得已,就像历史学家陈寅恪说的:要有历史了解之同情;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辨证历史唯物主义。
这样我想到了晚清的李鸿章,他在晚年的时候被骂成汉奸,卖国贼。记得那时候有这样的对对联来取笑他: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杨三就是杨明玉 演丑角比较有明,李鸿章在家排名老二 这里是指他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被骂成汉奸),还有一副对联就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军机大臣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户部尚书翁同龢。这副对联讽刺了李翁二人当时因为恩怨,间接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翁同龢真的就是一个王八蛋,应为个人的恩怨,在李鸿章筹备北洋水师的时候处处给李鸿章出难题,他做户部尚书不给他钱,所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很多炮弹买的次品,而且尺寸不一样的,他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也是要负很很大的责任。时候追查原因的原因的时候李鸿章对他说;你们着一些人呀 小钱不愿意花 愿意花大钱;翁同龢说:你缺钱打报告呀!真的确就多打几次的,。。。。这就是翁同龢耍无奈。。。。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太多,后面被罢官的。翁同龢时候朝廷本来要给点银子办理丧事,而且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但是光绪皇帝带头反对,可见他对这样的老师老师是什么样的态度的,慈禧也不说什么也就是同意了。李鸿章确实是由他的历史责任要负,但是他有什么办法的。。。。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做成他的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他时候梁启超为他写了《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敬李鸿章之才,是说李鸿章确实有才能,要不然也不会是清朝末期四大臣之一。吾惜李鸿章之识,是说李鸿章虽有才能,但是总是希望能维持住当时清政府的统治现状,不想着去改变现状,见识不远。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所有才能,但是签订不平等条约是他的名声受到极大损害,洋务运动目的是富国强兵,但是也以失败告终。三支舰队全军覆没;)其实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还是缺乏历史了解之同情,才说出这样的话的,没有当家不知材米油盐的不容易,后来在民国的时候梁启超做了财政总长,干的一塌糊涂,所以名章写的好,做是不一定好的。
曾经有人写文章那李鸿章和我湖南左宗棠 ,左宗棠这个人一辈子都是活在自己过去的辉煌中,收复新疆后,恭亲王觉得他是一个人才,把他弄到北京来,当他们在军机处做国家大事的商量的时候,左宗棠总是三言两语说到当年自己在新疆怎么厉害,怎么怎么牛逼。而且一说就是半个月,弄得恭亲王很难看,得了我把您请走,到了地方也是这样的。这样使他在收复新疆后没有做错什么总大的贡献的 ,总是纠结一些而过网的恩怨 ,和曾国藩争吵了一辈子的 。他总是纠结过往也算是人生的悲剧。
然而我们的李大人就不会总是和过去的总总做纠结的 ,不管是恩怨情仇他都可以放下的 ,李鸿章早年在安徽一带办团练,但是办得很失败,办了六年都没有什么成就,所以就入了曾国藩的幕府,给曾国藩起草一些奏折,办一些文案上的事。曾国藩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会摆一桌子菜,一直等到所有的幕僚聚齐了再动筷子。可李鸿章爱睡懒觉,所以经常不来,曾国藩就一遍一遍地派人去催,双方可能因此闹得有点儿不愉快。但这是小事,他俩真正的矛盾发生在曾国藩大营驻扎在安徽南部祁门的时候。当时李鸿章说,祁门这个地方是个绝地,四周都是山,一旦被围非常危险,不能驻在这个地方,但曾国藩不听,这是其中一个矛盾。
还有一个矛盾就是当时湘军有个将领叫李元度,在安徽南部当道台。他不听曾国藩的劝阻,非要出兵跟太平天国作战,最后大败而归,把徽州给丢了。曾国藩气得要死,扬言要上表弹劾他。当时的湘军将领都劝曾国藩:“都是出生入死的老弟兄了,偶尔犯个错你哪能这么干呢?”但曾国藩不听,一定要弹劾。李鸿章当时是他的幕僚,负责给他写奏折,就不肯写。曾国藩说:“你不写我写。”李鸿章说:“你写了我就不干了。”曾国藩说:“不干就不干,滚!”李鸿章真就走了。李鸿章走了之后,曾国藩才发现李鸿章说的是对的,祁门真的不能待。后来曾国藩出生入死,被湘军力救才突出重围,最后把总司令部设在安徽一个叫东流镇的地方,这才转危为安。 曾国藩缓过劲来后,就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说去年你走的时候也没说不回来,我现在遇到很多难处,而且身体也不好,你就不能回来一下吗?李鸿章接到信之后,二话不说立即回到了曾国藩的大营,后来还跟曾国藩形成了师徒父子的关系。曾国藩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言:“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替手就是接班人、继承人,他就找了李鸿章这么一个替手。这就是不往后看、向前看的一种人生观。
看完李鸿章的很多事迹,看得出来李鸿章大人从来不沉浸在过去的恩怨之中。
读李鸿章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情的态度的,不管你你做什么事情,总是压迫踏踏实实,我每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很长的,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情的,我们不管过去的自己有多么的辉煌的,也不要活在过去的世界里里面,也不要活在各种人情世故中,不要总是让现实的困难把你打倒,做一个有赤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