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也有可能多发灰趾甲

比如登山、跑步高强度运动,造成鞋子对脚一放一紧,这个过程影响血液对脚趾供应,并最终为灰指甲创造条件。

原理:局部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这个过程可以类比为一个微型的、反复发生的 “冻伤-解冻”模型。

1. “一紧”(下山/运动时):压迫导致局部缺血

  · 当您下山或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脚部会承受数倍于体重的冲击力。脚趾会猛烈地撞击坚硬的鞋头。

  · 为了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登山鞋/运动鞋通常设计得包裹性很强,鞋带也系得较紧。这种 “外部压迫” 加上 “内部撞击” ,会瞬间挤压脚趾的毛细血管和软组织。

  · 这种挤压会导致指甲床(甲母质和甲床)的局部血液循环暂时受阻或中断,也就是局部缺血。指甲的角质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代谢废物也无法及时运走,处于一种“窒息”和“饥饿”的状态。

2. “一放”(休息时):血流恢复与潜在损伤

  · 当您停下休息、松开鞋带时,压迫解除,血液会瞬间回流,重新灌注到脚趾的血管中。

  · 这个血液重新流入的过程,医学上称为 “再灌注” 。再灌注本身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带来问题。血液带回大量氧气,可能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攻击和损伤那些刚刚因缺血而变得脆弱的细胞(包括血管壁细胞和指甲细胞),这被称为 “再灌注损伤”。

这个循环如何导致灰指甲?

反复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并不会直接“产生”真菌,但它会从内部极大地削弱指甲的防御体系,为外部真菌的入侵和定植铺平道路:

· 指甲变脆弱:长期的血供波动会影响甲母质(指甲的生长源头)的健康,导致新长出的指甲可能本身结构就不均匀、脆弱或有微小的裂隙。这使得真菌更容易侵入。

· 局部免疫力下降:我们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来杀灭真菌。血液循环不畅意味着“援军”很难及时赶到。脚趾局部长期处于一种“微创伤”状态,防御能力大打折扣。

· 创造微创伤: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这种反复的机械压力和血供障碍也会在指甲和甲周皮肤上造成微观层面的撕裂和缝隙。这些微小的破口就是真菌完美的入侵门户。

· 修复能力变差:健康的趾甲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即使有轻微感染也可能被快速生长的新指甲推出去。但血供不佳会直接导致趾甲生长缓慢、修复能力差,一旦真菌入侵,它们就能牢牢占据“阵地”,并缓慢地向健康的趾甲部分侵蚀。

可以这样理解:

· 真菌是外部的“敌人”。

· 登山运动创造的潮湿环境是敌人喜欢的“气候”。

· 鞋子的反复压迫和撞击(一紧一放),则是在内部摧毁了我们趾甲“城墙”的坚固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并打开了“城门”。

因此,登山者、跑步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灰趾甲——因为他们脚趾承受的机械性压力和由此引发的血供障碍要剧烈得多。

我本人喜欢运动,爬山、跑步、打乒乓球,我的趾甲有各种轻微灰趾甲,趾甲增厚、趾甲变黑发脓、趾甲脆、空。

灰趾甲一旦得上,很难治愈,已经治疗四个多月了还没全好,网上买的药浓度不够,耽搁治疗进程,有些虚假宣传说一个星期治好,纯属胡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