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生活陷入了一个怪圈,思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散开了。脑袋里想法太多,观点太多,且分不清轻重缓急三六九等,乱。
比方说,听一个作家的分享会,说应该给生活做减法,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放弃掉那些次重要的东西。你不要跟风,见到别人做什么事,自己就跟着去做,别人写文章你也写,别人做生意你也做,这样你不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感兴趣的东西,盲目瞎搞,是不可能会成功的。我觉得很有道理,也许现在我就是想要的太多,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没做好。然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擅长写东西,也没才华,就是跟风瞎搞,既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坚持写作这件事情,自己好像也不是最想当作家,那要不然就放弃吧?
然而另一篇我也很喜欢的文章是这样写的:“写东西、沟通表达、演讲分享是属于一种能力输出的,这种输出能够让你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能让你有目的性,更快的学习东西。”TMD我又觉得很有道理啊。就算我现在还没有太好的写作能力,但只要我还有写作欲望,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如果是你们,这两种对立的想法,你怎么选?
二、
《奇葩说》是我这两年最爱的节目,除去娱乐,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包容性和可能性。我赞同,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驾驭两种对立的思维并找到它们平衡的点。优秀的辩手在场上所有的话都是“选择性表达”,就是说,我也知道对方的论点论据,甚至可能我更接受对方的观点,但是我依然能选择性地将支持我方论点的论据表达出来。
我相信大多数的年轻人并不喜欢中规中矩的人生和思维方式的,“可能性”三个字真的很美好,但是当所有的观点和立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被推翻重塑的时候,那种混沌感真的很让人崩溃。
打个比方,我,作为一个资深顽固分子,最恨不得的状态就是能对一类事情这辈子从一而终的保持一个态度一种看法至死不渝。然而突然有一天,你要我接受观点和立场都是有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在这一刻适合的东西在下一刻下一个场景就不一定适合甚至一定不适合了。
如果是你们,是要“可能性”?还是要舒服的习惯的思维模式?
有人说思维的对立叫做迷茫,这是个贬义词;
有人说当你开始思考,代表成长了,这是夸奖;
有人愿意轻松愉快不带脑子的过着;
有人磨合着不那么舒服的思维对抗;
我还没有答案,也不知道辩题是否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