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美景望江观
早些年间,我的故乡叫望江观。过去,那里是一个丘陵小山包,周边只有几户稀稀拉拉的人家,几缕瘦瘦的炊烟,以及几棵老茶树,如此而已。后来,大力发展茶叶,那几棵茶树开枝散叶,开始枯木回春,蓬勃茂盛,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四周也便有了茶树的汪洋大海,就连人家也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土坯房不见踪影,一幢幢三层小洋楼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蔚然成林,一群群小猫小狗一样的小孩,在夏曰点点繁星的夜空下嘻嘻嘻哈哈,叽叽喳喳,追逐打闹,惊得一群群麻雀东跑西飞,东张西望。
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滚滚车轮轰然前行,也就像那滚滚长江水日夜向东流,不可阻拦了。
为何叫望江观呢?自然有说道的。望江观,顾名思义,那就是站在那个地方,可以望江,观望长江。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年在望江观上小学,勤工俭学,多半是在望江观那个山包上采茶叶摘茶果,我常常手搭凉棚,亲眼所见那滔滔不绝的江水汹涌澎湃,那浑浊的土黄色泥水拍打岸边的礁石,酷似水天相接的地方,传来一阵阵闷雷的声响。
有那么一段日子,我曾痴迷于望江水,听涛声,眺望水天相接的地方,遥望江边的白色或蓝色帆船,好似青春期的躁热和骚动,都能被滚滚江水和只只帆船所载走。多年以后,追忆往事,着实可笑,却是青春的烙印。
望江观,望江观,“观”念作四声,也就有了道观的味道,也便有了道家文化的渊源。早些年,听老人们说,解放前那里有个庙,香火繁盛,香烟袅袅,云雾缥缈,供桌供品香炉应有尽有,车马喧嚣,盛极一时,后来破四旧,好的坏的一刀切,都砸的砸了,砍的砍了,毁的毁了,好多古董玩意儿都成了历史的碎片和岁月的废墟,叫人扼腕叹息。反思那段历史,一些趟过那条历史河流的人,只怕是要流出血泪来了。很多年以后,翻开尘封的历史,当年人们津津乐道的庙宇,恐怕是一个道观,才是历史地名回归正统吧。这也怪不得淳朴的山人,在他们眼里,庙宇和道观都差不离,是一种民间记忆。无独有偶,在秭归九畹溪,有一个圣天观,闻名遐迩,而我的故乡望江观,却是大家闺秀,少有人知晓。(但愿本人拙笔,能让望江观被更多人知晓)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那望江观上矗立一座铁塔,晴空万里,火烧云褪去衣裙,夜幕低垂,塔顶就会亮起一颗红灯。那情形好比一支巨大无比的香烟点燃了,站在那儿,顶天立地,为天国传递人间的消息。那是一个电视转播塔,曾经在很长的时间牢牢占据我的童年记忆,酷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牢牢抓住了大地。
我曾南漂北漂多年,故乡望江观一点点淡去了原来的颜色。但是,它就像一颗痣,一个胎记,烙印在我的身体里,灵魂里。殊不知,那些年,故乡更姓改名叫长岭了,当年的望江观小学也变了模样,成了一个茶厂的加工厂房。这几年,秭归大力倡导全域旅游,我的故乡也得雨露甘霖的滋润,焕发别样生机,在未来的日子里,期望有识之士进行保护性开发,把故乡望江观,或者说故乡长岭,开发成一个生态旅游区,那一定美得很。
韩裕平
2016年8月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