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为拓展校外德育途径,我们联系了本村的村书记,在沟通后组织了这次村史馆的参观活动。成员有四、二、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老师及四、二、一全体学生,时间为11日上午第二节课开始。在操场集合后,我们列队以开火车的形式出发,队头一名教师带领方向,队中一名教师维持秩序,队尾一名教师以免学生落队。在会馆中心面前,我们集体合影在强调纪律后此次参观活动正式开始。
在进入村史馆后,我带领学生由外逐步深入了解村庄历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育文化墙。德育墙上展示了本村“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道德模范,从1335年出生因以身作则、办学利民的程克诚,到1964年出生的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注册测绘师、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副院长,因学识渊博而桃李满天下的程效军……孩子们在了解之后,对“礼仪之乡 文化之林”的称谓更加的自豪。
接着,会馆的左面记录了杨桥村的乡村记忆。图片展示了杨桥村从过去的泥路、水路,到现在在党和国家的规划和建设下成为现在的“最美杨桥村”。下方陈列了不少过去生活生产的老物件,而每一件物品,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都会说话,讲述着乡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展现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更是告别贫困、记住变迁的历史见证。把本土精神记录下来,记录创史建业的艰辛历程,定格一幅幅蒸蒸日上的奋斗全景图,把古朴的村风、淳朴的民风、良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留住乡愁,铭记历史,创造未来。
在会馆的中间设置了一座影壁,由木质板块和陶制板块组成。木质板块上,“杨桥村村史馆”以及字体各异的十个“和”字体现了杨桥村“和为贵”的村风。陶制板块上则记录了杨桥村村史的前言:
“乡村和人一样,她也有着瑰丽的记忆,完整的生命历史。每个村落在形成、变迁和发展中都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一部村史更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还是地方史志宝贵的参考资料。家乡是根,祖地是本。不管人走到哪,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忘了本。本馆就是旨在记录杨桥村前世今生的根本。
杨桥村隶属乐平市礼林镇,坐落在镇政府所在地西南五公里处。村东是安殷河支流,河面上有桥,村庄因此得名。先祖们在这条河道边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至今也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村庄里每条街道,每条胡同,每个院落,每个村民,每个故事,都深深地镶嵌在历史美好的记忆里。本馆择录部分史实,立数个主题,分几个部分,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杨桥村的发展轨迹,记录奋斗历程,讴歌幸福生活,以飨世,启迪后代。”
会馆的右面,展示了村子的俯瞰图以及未来发展蓝图。
一、高效村级服务中心。围绕杨桥村公共行政、教育卫生、产业发展等方面,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养生活动中心、物流配送电商服务中心、青少年健身活动中心。
二、传统与现代粮油生产展示基地。围绕杨桥村传统农业产业巩固与提升,新建百亩传统早稻、中稻、菊花种植观光区。
三、森林休闲与现代经济林种植基地。围绕杨桥村现有的林地现状,打造山上再造工程,打造四百亩湿地松,百亩油茶基地。
四、水生与保护地蔬菜瓜果休闲采摘基地。根据本村土壤和水利条件,拟建野菜种植基地,村前平地发展百亩大棚西瓜采摘基地。
而会馆的左面、中央、右面之间都陈列着过去村民使用的“背篓、车犁、水车、小推车等”工具,这些物品就像是铁链,带着岁月的痕迹,牢牢的串联着杨桥村的过去与现在,也展现了村子坚定的大步向前发展的信念。
过去、现在、未来,时光的变迁竟在这小小的村史馆里绽放着美丽的花朵,孩子们这次来学习村史,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粒建设美好未来的火种,相信在未来“星星之火,势必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