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级文科生(小说)


第三十四章

中文系教学楼静静地矗立在美丽的晚霞里,宛如一位身着华丽华服的优雅绅士,浑身散发着庄重又大气的独特气质。这座教学楼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百废待兴又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年代,它的诞生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据说当年落成的时候,它那独特新颖的设计和别具一格的韵味,让众多知名设计师都为之侧目,眼中满是羡慕的光芒。那巧妙的布局、精致的细节,无一不展现着建筑大师们的卓越智慧和非凡创造力。三十年的悠悠岁月如潺潺流水般从它身边悄然走过,然而,它却不像其他事物那般在时光中褪色凋零,反而如同珍藏在岁月深处的一瓶美酒,在时光的沉淀下愈发香醇迷人。


教学楼的墙壁上爬满了斑驳的痕迹,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是岁月亲手留下的独特笔触。每一道痕迹都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青春故事、梦想追逐。有的痕迹见证了学生们为梦想拼搏奋斗的日日夜夜,有的痕迹聆听了师生间真挚的交流与教诲,它们是这座教学楼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岁月深情的记录者。


郑思邕手捧着一本有些破旧的《古典文学》选读,穿梭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这本书陪伴他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学习时光,书页已经微微泛黄,边角也有些磨损,但在他眼中,这却是无比珍贵的宝藏。此刻,他嘴里念念有词,正在努力背诵一篇佶屈聱牙的古文。这篇古文晦涩难懂,每一个字词都像是顽固的堡垒,需要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攻克。


今天,校园里又毫无预兆地停电了。这在学校里似乎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每一次停电还是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一些不便。夕阳的余晖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正一点点地溜走,光线越来越弱,教室里也被黑暗一点点吞噬,原本清晰的文字变得模糊不清,仿佛在和郑思邕玩着捉迷藏。


郑思邕无奈地皱了皱眉头,轻轻叹了口气,合上书,起身走出教室。楼道里弥漫着淡淡的灰尘味,混合着一丝陈旧的气息,那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味道。他熟练地爬上楼顶的平台,脚步沉稳而坚定,仿佛对这里的每一级台阶都了如指掌。


一上到楼顶,他就看到杨火旺、韩泉涌、魏英姿等几位同学已经在那里了。杨火旺找了个角落,席地而坐,背靠着墙,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书;韩泉涌则趴在一张简易的小桌子上,眉头紧锁,不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魏英姿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眼睛紧紧盯着书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他们各自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借着那越来越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郑思邕和他们相互打了个招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友善的微笑。那微笑在渐暗的天色中,如同温暖的烛光,传递着彼此之间的默契与鼓励。然后,他也找了个空位坐下,再次翻开手中的书,继续和那篇古文展开艰难的“战斗”。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天色愈发暗沉,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落下,将整个世界笼罩其中。楼顶的光线已经变得极其微弱,书本上的字迹变得模糊难辨,即使用力瞪大双眼,也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杨火旺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将手中的书合上,塞进书包,站起身来,对着其他人喊道:“不行啦,看不见咯,我撤啦!”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楼顶上回荡,带着一丝轻松与无奈。韩泉涌也跟着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说:“我也走啦,不知道今晚东关公园有没有露天电影。”他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享受一场露天电影带来的欢乐。


魏英姿则轻轻地把书签夹进书里,小心翼翼地合上书,像是在和一位亲密的朋友暂时告别。她笑着说:“那我也回去啦,说不定能赶上看半场。”说完,几个人便结伴下了楼顶,脚步声在楼道里渐渐远去,只留下一片寂静。


郑思邕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他心里想着,也许他们这会儿已经朝着东关公园的方向跑去了,想象着他们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寻找着合适的位置,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的笑容,准备享受一场露天电影的欢乐场景。那画面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让他也感受到了一丝轻松和向往。


他收拾好东西,也慢慢地下了楼顶。楼道里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凭借着记忆和对环境的熟悉,一步一步地摸索着下楼。


刚走到楼下,黑暗中,他隐隐约约看到有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从教室里走出来。借着微弱的月光,那月光如同轻纱般洒在大地上,他仔细辨认,发现好像是夏姣和苏篠。他们这是要去干嘛呢?郑思邕心里暗自思忖,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猜测。也许他们也是被停电影响了学习,打算去东关公园看露天电影放松一下?又或者他们有其他的安排?


他耸了耸肩,心想,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何必去操心别人呢。爱干嘛干嘛吧。于是,他转身再次走进教室。教室里黑漆漆的,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那呼吸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这个空间里唯一的生命迹象。


郑思邕轻车熟路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根白色的蜡烛,那蜡烛修长而洁白,被他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宛如一个小小的卫士,即将肩负起照亮这片黑暗的使命。接着,他又摸索着拿出火柴,手指在火柴盒上轻轻一划,“哧啦”一声,火柴擦出了明亮的火花,瞬间照亮了一小片区域。那火花如同夜空中绽放的流星,虽然短暂,却给黑暗带来了一丝希望。


他小心翼翼地将蜡烛点燃,那温暖的黄色火苗轻轻地跳动着,像是一个欢快的舞者,在黑暗中翩翩起舞。火苗驱散了周围的黑暗,在墙壁上投射出摇曳的光影,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神秘的故事。


在这摇曳的烛光下,郑思邕从书包里掏出那本《美和美的创造》,这本书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里面的内容却如同一座宝藏,吸引着他不断探索。他翻开书页,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在欢迎他再次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世界,准备开始完成女神黄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本书他已经反复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作者的深度对话,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思考。


其实,这种“秉烛夜读”的场景对郑思邕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想起在农村插队的日子,晚上停电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那个时候,生活条件艰苦,蜡烛对于他们这些知青来说可是奢侈品,大家用的都是煤油灯。


昏黄的煤油灯光线昏暗不说,还冒着刺鼻的气味。每次在煤油灯下看一晚上书,第二天早上起来,鼻子眼都是黑乎乎的。有一次,何婉琳到他们宿舍找他,一进门看到他的样子,惊讶得眼睛都瞪大了,大声说道:“你怎么啦!”郑思邕还一脸茫然,下意识地用手抠了下鼻孔,结果手指头全是黑的。看到这滑稽的一幕,何婉琳忍不住笑出了声,那笑声清脆悦耳,打破了宿舍里的沉闷。郑思邕也跟着笑了起来,两个人的笑声在小小的宿舍里回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艰苦生活的乐观态度。


那些在煤油灯下度过的夜晚,虽然条件艰苦,但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郑思邕还记得,当时大家围坐在煤油灯下,分享着各自带来的书籍,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有人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认真倾听并提出疑问,思想的火花在小小的空间里碰撞、绽放。那种纯粹的求知欲和简单的快乐,至今都让他难以忘怀,成为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郑思邕沉浸在回忆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摇了摇头,甩掉那些思绪,继续专注于眼前的书本。他在蒋先生的书中学习到,从社会生活实践的观点来探求美,会发现美既不是人的心灵和意识可以随意创造的,同时也不是可以离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单纯作为一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它是人类在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的劳动过程中,逐渐客观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蒋先生还认为,人类客观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美与美感的根源。美和人类社会生活一道产生,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所以美也是客观的。


对于蒋先生的这些观点,郑思邕并不是完全认同。他始终觉得,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丑评判可能截然不同,这难道不说明美带有主观性吗?比如,同样一幅画,有的人认为它美轮美奂,充满了艺术感染力,而有的人却觉得它平淡无奇,毫无亮点。可是黄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是谈美的客观性,没办法,他只能顺着客观性的思路去考虑文章的写作。


就在郑思邕沉浸在对美的思考中时,忽然听到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传来。那脚步声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寂静的氛围。还没等他看清是谁,一个熟悉的声音就响了起来:“郑思邕,你真用功呀!”原来是梁文茵。


她手里也拿着一本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在烛光的映照下,那笑容显得格外亲切,仿佛能驱散黑暗带来的一丝寒意。梁文茵的身影在烛光下被拉长,映在墙壁上,像是一幅温馨的剪影画。


郑思邕抬起头,笑着回应道:“你还说我,你也是呀!”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和赞赏,在这寂静的教室里,他们的对话如同温暖的音符,跳跃在空气中。


梁文茵走到他旁边的座位坐下,把书放在桌子上,轻轻叹了口气,说:“黄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我想趁着这会儿安静,好好琢磨琢磨。”她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书本,眼睛里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这之后,又有好几个同学陆续走进了教室。烛光在每个人的脸上跳跃,映出他们专注的神情和对知识的渴望。郑思邕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仿佛受到了某种鼓舞,脑海里的思路也一下子打开了。


他拿起笔,在纸上沙沙地写着,那笔尖与纸张摩擦的声音,像是一首美妙的乐章。他几乎是一气呵成,完成了那篇有关美的客观性的感悟文章。他写得酣畅淋漓,从人类的社会实践谈到艺术创作中的美,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把自己对美的客观性的理解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写到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美,从古老的陶器制作到现代的建筑艺术,每一个例子都生动地展现了美的客观性根源。


郑思邕刚把笔放下,还没顾上喘口气,就听到一阵欢快的脚步声传来。那脚步声充满了活力,一听就知道是个活泼好动的人。秦穹像个小旋风一样冲进教室,直接跑到郑思邕旁边坐下,脸上带着神秘兮兮的表情,仿佛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他凑近郑思邕的耳朵,小声地说:“三哥,我刚才看到夏姣和苏篠一块儿出去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八卦的意味。


郑思邕淡淡地笑了笑,说:“我看到了。”他的语气很平静,并没有因为秦穹的话而感到惊讶或好奇。


秦穹一听,顿时泄了气,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说:“嘿,看来我是白操心了。我还以为有什么大新闻呢。”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古灵精怪的模样。


郑思邕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忍不住调侃道:“你这小子,就爱操心别人的事儿。”秦穹嘿嘿一笑,挠了挠头,说:“没办法,我这人好奇心重嘛。对了三哥,黄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郑思邕点了点头,指了指桌上写好的文章,说:“刚写完。你呢?”


秦穹苦着脸说:“还没呢。我正头疼该怎么写呢。三哥,你啥时让我认识周雯呢?”说到周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脸上洋溢着羞涩的笑容,仿佛周雯是他心中最美好的憧憬。


郑思邕笑了,打趣道:“六弟还着急了。你说吧,啥时都行。不过,咱先把话说清楚,我只管介绍你们认识,至于以后你们俩如何发展,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秦穹连忙点头,兴奋地说:“那当然。我肯定好好表现。三哥你就放心吧。”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美好爱情的准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三十章 《远方》手抄本杂志又征集到不少稿件。老大哥杨火旺此次竟交来了两首令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他对诗词的痴迷...
    海天明月阅读 73评论 1 1
  • 第十一章 在那个寒风凛冽却又满溢着温暖与期待的冬日,中文系七九级的教室里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特别的活动——迎元旦...
    海天明月阅读 57评论 0 1
  • 第二十九章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校园的足球场上,那大片如茵的绿草像是被阳光唤醒的精灵,每一片叶子都闪烁着生机勃勃的...
    海天明月阅读 45评论 0 2
  • 第三十二章 “美学概论”这门课,无疑是校园里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它不像其他课程那般严肃刻板,而是带着一种灵动的气...
    海天明月阅读 42评论 0 2
  • 第三十一章 这天,赵红光哼着一支轻快得如同林间鸟鸣的小曲,脚步轻盈得仿佛踩在云朵上。他手里紧紧握着一本市文联刊物,...
    海天明月阅读 10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