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后感,当然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甚至是几句名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从中得到的启示,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属于议论文范畴,但在写法上又不同于议论文,因为它必须在读后发出自己的感想。
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学会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读后感,先读后感,最重要的是从中得到的启示或道理。那么孩子该怎样写好读后感呢?
比如《九色鹿》这篇文章,首先引导孩子回忆。(主人公九色鹿、调达、国王等)
师:你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课文《九色鹿》,哪位同学愿意再讲讲这个故事呢?
生:讲故事中……
师启发:从九色鹿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优点、缺点)
生(优点):善良勇敢、乐于助人、智慧过人
师:从调达身上你又得到哪些启示?
生:(缺点):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
引导孩子开动脑筋:读了《九色鹿》这篇文章,如果让你写一篇读后感,你将会怎样写,请你想一想。
一、引
读后感的开头,要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介绍你所读的内容。因为你读过的作品,并不一定为广大作者所熟悉,如果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精要的介绍,会使读者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悉作品的人来说,也能起到引发思索的作用。这是读后感的第一步“引”。
二、议
根据原文的内容进行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是读后感中的第二步“议”。“议”是对感的直接的、初步的论证。
三、联
创作源于生活!把体会与自己的实践联系起来,既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上类似的实际,这就是读后感的第三步:“联”。
1、联系自己的实际,要反映自己的切身体会。
2、联系社会的实际,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
3、还可以联系原文,要抓住原文的有关内容,克服原文只在开头“昙花一现”,就抛弃原文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更应该不时的把原文“点缀”在论述中
四、归纳看法、点明主题、总结全篇
1、引:引原文
2、议:对“感”直接的初步论证
3、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也可联系原文。
4、结:归纳看法、总结全篇
“引、议、联、结”是一般结构,习作中应该灵活运用,适当变化的。正所谓文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做到“读与感”相交融,使全文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同时还要“感”的实在,“感”的有针对性.
五、读后感拟题
一般有读《》有感、《》读后感,但也可根据文章内容或自己深刻的感受拟一个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用上副标题。比如:中国的忠犬八公—《忠爱无言》观后感、人不能背信弃义—读《九色鹿》有感……
奉上儿子书稿一份,四年级的娃,写的还是不错的,抓住了论点,写出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