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过愤怒的海》,无疑是年底最具话题热度的电影。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儿、或者是一位女性的悲剧,最后承受不住“缺爱”黑洞吸引,最终沉进了无边的黑暗中。
这不禁想其他女儿、女性呢?那些还活着的同样受过伤害的也同样渴望被爱的女性呢?她们又该如何抉择?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女性需要的,是怎么样的男性之爱?背后的答案也是女性为何在亲密关系里屡屡受挫的根本原因。
01 / 你给的并不是女性需要的爱
在影片中,主角从小父母离异,经历了被双方抛弃的不幸,最后由父亲带她长大,但是父亲常年出海,所以她长期独自在家承受恐惧和孤独。
所以在她成年之后,在亲密关系里一直去寻找那种“自己在另一个人心中是唯一最重要的”感觉。如果没有找到那么她就自虐,甚至最后的自杀。
所以为什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呢?
究其原因是父亲在童年对女儿的那种相处模式,深深烙在女孩的潜意识里面。所以这个女孩才在长大后会潜意识寻找别人心中的唯一。所以就给两性关系埋下了地雷。
但是在父亲的角度下,我难道还不够爱你吗?
我辛辛苦苦送你去日本留学这不是爱吗?
她生病了我给她敷毛巾这不是爱吗?
她客死异国,我拼了老命去找那个可能杀死她的“凶手男友”和他有钱有势的爹妈斗这还不是爱她吗?
但是我想说那确实不是女儿想要的爱。
就像两性关系中,这也不是一个女性需要的、来自男性的爱。
有些男性,特别是那种传统大直男,自以为是自己给的东西就是女性想要的东西,并没有去真正询问女性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种自以为是的满足只是满足他们自己的某种自恋。
02 / 男性自以为是的“爱”
大家平常大概都有感受过男人表达爱的行动:就是用钱砸。
在男性的世界里面,钱就是一切,能拿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如果是在以前枪林弹雨的年代,你站在前面为我遮风挡雨,这就是爱
但是现在是和平年代,想要表达得拿出诚意,并不是拿钱砸。
就比如雨君老师一个学员说:
她是跟着老公创业,发展的很成功,这个学员就退居二线,为丈夫洗手作羹。
但是这个学员说她老公最近总是对她莫名其妙的情绪感到不耐烦,经常会说“我不是给你钱了吗”“我给你买的还不够多吗”“天天闹情绪,你烦不烦”等等之类的话。
这就是男性世界里的爱,总觉得我给的钱足够多,我就是爱你的表现。
但其实不是的,在女性世界里面,爱是需要不断给予“陪伴”“关注”“照顾”的。
就像上面那个女孩,生病了父亲照顾她是吧。其实不是的。
父亲给她敷热毛巾差点把她弄到窒息,但是父亲却浑然不知。
女孩在学游泳时差点呛死,父亲还是浑然不知。
女孩在跑步时,上气不接下气,父亲依旧浑然不知。
所以当女性遭遇挫折困难向伴侣倾诉的时候,其实很多男性往往不以为然。
有的还会给你建议,但是没有情感支持,有的还会贬低你“就你事多”“你怎么这么脆弱”。这些往往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03 / 为何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屡屡受挫
大多数女人在生活中也会有体会到,其实就是女性企图想在男性伴侣身上寻找一种东西——“母爱”,但是她们没有想过这个东西在男性身上是没有的。
在生命的早期,往往我们依赖的都是母亲多一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这个依赖转向了父亲,但是这样往往会经历更大的挫折。
男性在亲密关系之中往往表现出疏离与自恋。
这两个任何一个都能让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感到抓狂。
在社会生长环境一样的情况之下,对女性的教育要求是:你要乖、要听话、要善解人意。
而男性的被要求:你要勇敢、要坚强、不能哭。所以天生的教育在男性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刻印。
当女性希望得到体谅,而男性处于“情感隔离”的状态,所以女性想在亲密关系之中拼命拥有的,恰好是男性隔离的,这样就会导致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受挫。
04 / 走出缺爱的困局
以上的关系看似是不可解的,但其实不是。
对于男性来说,要好好去照顾被隔离封存的情感世界,去好好倾听伴侣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丢掉那种希望伴侣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期待。丢掉这种幻想再来看看身边的男性。
如果那种70%以上事情都不考虑伴侣的感受的,甚至你屡次表达任然视为耳旁风的男性,就真的放手吧。
如果是还可以做沟通的,那么我们还是可以体谅对方,并且双方一起深入链接解决问题。
我们在亲密关系之中要敞开心扉,大胆表达。在表达的时候也可以更加了解和理解一些男性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样虽说不可以完全填满男女双方情感表达的鸿沟,但是至少能在这个鸿沟里面架起一座桥。
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雨君老师的课程。当我们不断学习,就能逐步从负面认知的牢笼里面挣脱出来。做到跨越鸿沟,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