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你真的不打算阅读吗?

题图:在海边看书的女人

题图摄影:摄图网用户(ID:218103)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本周主题:读书。

昨天小勇转载了李笑来老师的选书原则,今天,小勇就要说说我的读书经验了。(选书原则已发布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色柠檬上,有兴趣的可以去公众号阅读)


一、阅读的定义及目的

在了解如何阅读之前,我们应先弄清一件事,那就是什么是阅读,以及我们要阅读。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你会不会笑话我,竟然会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但是,你真的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吗?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也不曾思考过,但为了给我的读者一个交代,我逼着自己思考,终于是得到了一个答案:阅读是人获取信息、概念,并掌握概念、知识的一个过程。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需要说明,信息、概念、知识,获取、掌握。

信息,就是我们在书中、文章中看到的一些事实或伪事实(不符合逻辑或没有科学依据),任何事实都应该符合逻辑或者有科学依据,否则就是伪事实,从这一点来看,心灵鸡汤基本上都是伪事实,或者断章取义。

概念,是知识的基础,是零散的知识点,最通俗的理解便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中的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那便是概念。概念是对人类总结出的对世界的理解。

知识,是多个概念串联在一起,所形成的知识网络。好吧,这个小勇实在是难以解释,若有疑惑或想法,均可在文后留言。

获取,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从书中获取一个信息、概念,就好像是从糖果罐中拿走一粒糖果般,但掌握一个概念,却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不断思考,直到自己可以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如此才算是掌握。

著名教授费曼教授曾说过:判断自己是否理解了一个知识,只需要看能否让孩子听懂即可。

能将一个概念解释给孩子听,并让对方听懂,那便证明你是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能用简单、朴素(不带修辞)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网络上,时常能听到一种观点: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都爆炸了,还要读书干嘛,有什么不懂的直接去Google查不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反正小勇是坚决反对的。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爆炸的只是信息而已,又不是知识,真正的精华都是经历了时间磨砺的,哪里有那么容易产生。而现在的信息爆炸,造成的后果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爆发出来,充斥着互联网,同时又占据着我们的时间。

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

阅读,不仅仅是读虚构类作品,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阅读非虚构类作品,那也是真正的人类留下的知识的精华,而且要不断更新,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最新发表论文。

其实,阅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活着,不是吗?

嗯……在此先做一个说明,本文的阅读方法,主要是针对非虚构类作品而言,虚构类作品(文学作品等)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二、泛读

阅读,可以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方法,这里先说泛读。

泛读,可以理解为快速阅读。(有关快速阅读的方法,可参见下一篇文章)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时间渐渐被分割成了一个碎片,难以集中利用,对于这些碎片时间,有些是可以集中起来的,如晚上的时间,有些是难以集中的,如地铁、公交、上厕所等诸多碎片时间。

这些碎片时间,若不找点事做,感觉就被浪费了,但要做事,又不知可以做什么,只能任由之浪费,当然有些人主动 kill time,那又另当别论了。

在我看来,碎片时间,恰恰是最好的泛读时间,微信公众号文章、微博或其它平台(知乎、简书)的信息,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浏览,并作一个简单的筛选,选出对自己可能有用的信息,收藏起来,待有空闲时间再做进一步处理。

在这里,小勇向大家推荐印象笔记这款软件,可将网页、文章从各大平台剪藏到个人印象笔记中。

筛选信息,也是一个技术活,小勇提供三个建议,也叫,一原则、两过滤。

一原则,便是,自己是否感兴趣,或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否有关?

二过滤,便是时间和细节两个过滤网。

1、时间

在接触到一个信息后,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这个信息能存在多久?

一天?一个月?一年?

对于明显的快餐式信息(如明星炒作新闻),直接忽略即可,对于可长久存在的事实信息,才需要保存起来,但按照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保质期也不过只有5到10年而已,所以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

2、细节

对于一个概念而言,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必然是有着大量事实堆砌出来,有着严密的逻辑,这些事实,便是细节。

若在一篇文章中,都是大量的概念堆砌,没有任何的事实,或事实不足以证明概念,那就不要看了。若文章提供了某种方法论,并有具体的细节,那这样的文章可以留下,先试试,若有用便保存,无用再删除。

对于信息的过滤,要以原则为主,然后才是两个过滤网的过滤,相信有了这“一原则、两过滤”以后,你能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三、精读

精读,便是和一本值得精读的书死磕,从中获得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关阅读,有一个原则,我一直没有说,但想必也有人知道,这个原则便是:

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的意思呢,就是书为我用,我才是书的主人,书中的知识都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我要为书服务。

想想自己之前的阅读,究竟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在阅读时,一定要牢记这条原则。但切记,六经注我并不是说,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读书,然后寻找能印证自己观点的段落、篇章来阅读,而是说,在读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被写书的作者给带偏了。

其实,也就是读者和作者的一场较量,读者要做的就是,从书中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而不是跟着作者的脚步,迷失了方向。

这说得有点玄啊,但事实就是如此。

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

这就好比小勇要写关于阅读的文章,小勇便从各大平台去搜寻有关阅读的信息,同时找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从书中获得我想要得到的有关阅读的信息、概念,最后融合成为这篇文章。

阅读,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更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建立知识体系的好办法。

若是想要进入某个领域,了解该领域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并向该领域的大牛请教,这便是体系化阅读。

每一本经典的教科书,都经历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是值得信任的(这点与国内教科书无关),所以想要进入一个领域,打基础的最好方法便是找一本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死磕,若是有该领域大牛帮忙指点,那自是最好,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自己死磕的。

所谓死磕,就是花时间打磨每一个概念。

李笑来老师曾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中提过,每一本教科书,其实就是一个个概念,弄清了这些概念,便弄懂了这本教科书。

所以,精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死磕这些概念的过程,打磨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我个人以为,达到前文中费曼教授提到的那个问题就可以了。

也就是,能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并让孩子听懂。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一、阅读的定义及目的

阅读是人获取信息、概念,并掌握概念、知识的一个过程。

阅读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好地活着。

二、泛读

泛读也可理解为快速阅读。

筛选信息的”一原则、二过滤“

一原则:感兴趣的。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用的

二过滤:时间;细节

三、精读

六经注我原则,带着问题读书

体系化阅读,打磨每一个概念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开始学习阅读,文章最后送上福利,公众号后台回复阅读,即可得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资源。


作者简介:刘勇,英文名Lennon,未毕业学生党,文章于微信公众号色柠檬首发,微博、简书同步更新,微博、简书、知乎昵称均为刘勇Lennon,欢迎关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802评论 25 709
  • 日行一善 今天回家途中买了一些号称是汶川的车厘子,不是觉得这些果果有多好吃或者自己有多爱吃,是觉得烈日下推着...
    白雪飘零阅读 779评论 0 0
  • 偶遇暴雨后的落日余晖
    如是我闻M阅读 336评论 0 1
  • 你最终还是要走 和我的猜想一样只是时间被提前 往后的岁月再也没有你 虽然思念蜂拥而至 但我不能停滞不前 虽然也曾千...
    求生的刻舟人阅读 452评论 0 1
  • 关于爱情,不奢望不急躁,总希望在那么恰当的时候遇到那么一个刚刚好的人。他来最好,不来也很好。 对于这个...
    甚少阅读 4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