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归因+内外因+控制点理论

归因与行为原因的分类

1. 归因的定义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而且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2. 行为原因的分类

① 内因与外因

个体进行归因时,首先注意的是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成为内归因。

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

tips: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单一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② 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有些是可变的,有些是稳定的。内部原因,如人的情绪易变,而人格特征、能力则会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外部原因,如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

③ 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


控制点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特提出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1. 内控者

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2. 外控者

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


学完 2.7—社会心理学已完成 3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谢中国心宇心理网 一单选 1、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试诞生于(1908)年。 2、 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
    暖阳_1332阅读 3,635评论 0 3
  • 文/于格 01 先前,卢先森谈起婚前的一次相亲经历,那是一个肤白貌美的姑娘,卢先森很是心动,只可惜郎有情,妾无意。...
    于格YUGE阅读 2,268评论 8 19
  • 越是容易得到的满足越会让你丧失长远的目标,如温水里的青蛙,慢慢地毁掉你。人只有不断做难事才能进步,一直做简单的事永...
    兰陵嘿嘿生阅读 141评论 0 0
  • 遮风的叶子好像是伸展了些 更多的虫鸟可以跳上去歇歇 云的厚度却越来越薄 透明成流出阳光的罩子 而我坐在那罩子下里装...
    灌木丛阅读 29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