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两划

【二郎神⁽¹⁾(转调二郎神)(十二郎)⁽²⁾】


加(十二桥)

朱光谢。过暮雨,残枝飞叶。

偷拭冷珠消魂渐晚,蚀如勾,堪怜遥阙。

应是翠娥思春早,天仙配、廊桥旧约。

念去年、单相思里,谁揽银河琼阁。

春色。情深缘浅,芳心未觉。

怎料想、玉楼枕上欢,转眼间、红消香绝。

地久天长终有尽,知谁去、共倾风月。

惟逝水无痕,烟花易冷,如梦今夜。

注⁽¹⁾:《能改斋漫录》曰:“本朝乐府, 有二郎神。非也。”按:唐《乐府杂录》曰, “离别难,天后朝有士人陷冤狱,籍没家族,其妻配入掖庭,善吹齐栗,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大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乃以大为二,传写之误。”调始见宋柳永《乐章集》,注“双调”。

此调有两体,前段起句三字者名《二郎神》,前段起句四字者名《转调二郎神》。以柳永《二郎神·炎光谢》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此外,还有双调一百零四字,前段八句七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等八种变体。

    ⁽²⁾:吴文英“垂虹桥”词名《十二郎》。

格律对照: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鈎遥挂。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閒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擡粉面、云鬟相亚。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二色莲】⁽¹⁾

东风乍晴,楼台影空,丽人初闲。

冰肌雪玉,胭脂轻淡深浅。

沾得香露一点。倚醉柳、睥睨眉眼。

亭上钿钗横帐,芳姿最宜遥看。

重重花弄谢,飞向玉阁暖。争相映红馆。

初心未改,痴字浇头花散。

不似鸳鸯旧梦,又更与、月下窗前。

频斟酒,事竞空,春来春晚。

注⁽¹⁾:调见《松隐集》,曹勋自度曲。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格律对照:

凤沼湛碧,莲影明洁,清泛波面。

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素肌鉴玉,烟脸晕红深浅。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占得薰风弄色,照醉眼、梅妆相间。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堤上柳垂轻帐,飞尘尽教遮断。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重重翠荷净,列向横塘暖。爭映芳草岸。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

画船未桨,清晓最宜遥看。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似约鸳鸯并侣,又更与、舂锄为伴。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频宴赏,香成阵,瑶池任晚。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卜算子⁽¹⁾(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慢】⁽²⁾

【卜算子⁽¹⁾(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

月满照西楼,羌笛何处诉。不见丽人独自愁,寒窗孤烟暮。

去也不回头,来也仍自去。天涯一别会无由,从此是陌路。

【卜算子慢】⁽²⁾

渔舟西停,迟燕东飞,昏灯弃滞点未。

夕阳落早,残伴重院阑内。

杜鹃伤、枝头花开累。

茉莉晚、伤怀感远,一任残霜飞随。

相约朱阁里,同铺鸳鸯被,暗许香泪。

几番云戏,琼脂同合共给。

销魂时、双掩忘情眉。

风雨后、明年再约,离肠愁滋味。

注⁽¹⁾ :始词自张先。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苏轼词有“缺月挂疏桐”句,名《缺月挂疏桐》。秦湛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名《百尺楼》。僧皎词有“目断楚天遥”句,名《楚天遥》。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

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

    ⁽²⁾:调见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以其《卜算子慢-江枫渐老》为正体, 双调八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格律对照: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彫,满目败红衰翠。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引疏碪、断续残阳里。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鸿难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人月圆⁽¹⁾(人月圆令)(青衫子)(青衫湿)】

月华初斜照玉门,东风湿罗衫。

顾影对望,西亭那处,轻挪玉莲。

街灯萧瑟,巷里深疑,谁家谈欢。

似是故人,梳妆镜里,几多消残。

注⁽¹⁾:《中原音韵》注“黄钟宫”。此调始于此调始于北宋英宗驸马王诜所创词,因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以王诜《人月圆·元夜》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两平韵,后段六句两平韵。另有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变体。

格律对照: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年年此夜,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夜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人南渡(感皇恩)⁽¹⁾(叠萝花)(感皇恩令)】

画楼仗西风,一夜邀雨。亭屏低微轻倚户。

尽挂窗纱,半卷绣帘抵露。明月知我心,来相付。

袅娜仙资,娉婷玉树。忺把莲池掬香露。

红绡阁里,一任芳心自去。泪撒书笺冷,凭谁顾。

注⁽¹⁾: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据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载:“(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始改金风调‘苏莫遮’为‘感皇恩’。”《钦定词谱》卷十五引宋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二:“大观中,有赵企,字循道者,其《感皇恩》词云:‘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人多称道之,遂用为显宦。俾以应制,然赵雅不乐以词曲进。”《敦煌曲子词集》卷载《感皇恩》四首,乃“小重山”调。

唐代“感皇恩”曲由金风调“苏幕遮”改制而来,五代多改名为“小重山”,宋人又新创“感皇恩”曲,至此《苏幕遮》、《小重山》、《感皇恩》分作三牌。此调与”小重山“调之别名“感皇恩”调不同。

以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为正体,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等变体。 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

格律对照: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七娘子⁽¹⁾⁽典⁾(鸳鸯语)⁽²⁾】

清香暗动浮碧影。近黄昏、玉手拾香萍。

纤姿袅娜,柳桥绿屏。晓风吹落伴雨亭。

锁窗倚帘旧时病。只萧索、一任叶飘零。

向水阑外,残虹初凝。夕阳西下总关情。

注⁽¹⁾:北宋新声,调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辑北宋黄元明(黄庭坚兄)词。以毛滂《七娘子·舟中早秋》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等变体。

    ⁽²⁾:“鸳鸯语”非“鸳鸯梦”,“鸳鸯梦”即《临江仙》别名。

    ⁽典⁾: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豫章先生(黄庭坚)兄黄元明,宰庐陵县,赴郡会,坐上巾带偶脱,太守喻妓令缀之”,“且俾元明撰词”,“盖《七娘子》也”。系寅庵于酒宴巾脱,妓优捡之以令词,遂以歌女命名,谓《七娘子》。

格律对照:

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

离多绿鬓年时白。这离情、不似而今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云外长安,斜晖脉脉。西风吹梦来无迹。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八六子⁽¹⁾(感黄鹂)】

靡云晴。画楼灯晚,朦胧暗枝浮凝。

细雨冷蕉芭扇枯,惊断燕子好梦,笼烟低罩秋菱。

香阁垂帘已久,回眸那处,花落长亭。

絮舞娉婷。拈轻霜、风来这厢碧莹,

懒妆慵扫,柔荑未净,愁作、往日风流已远,又怎行如梦令。

正销魂,梧桐又栖夜莺。

注⁽¹⁾  :调见《尊前集》。此调始于杜牧,以其《八六子·洞房深》为正体,双调九十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一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双调八十八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五平韵 等变体。

格律对照: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綵仗重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

【八宝妆⁽¹⁾(八犯玉交枝)(八宝玉交枝)⁽²⁾】        【新雁过妆楼⁽³⁾(瑶台聚八仙)(八宝妆)⁽⁴⁾(雁过妆楼)(百宝妆)】

【八宝妆⁽¹⁾(八犯玉交枝)(八宝玉交枝)⁽²⁾】 

画楼西园,凤屏人寂,暮雨初歇刚住。

卷帘不顾东风诉,仍把冰阁拈露。

空阶灯暗,对影多侍花心,清湖淡淡空应鼓。

别将香娥埋怨,红裳正舞。

此情若待长久,楚天云阔,玉郎应在归路。

倩问谁、蟾宫深院,慢凝噎、相思那处。

同修得、雀桥舟屿。广寒苍碧迷烟孤。

怕弄酒劝歌,伤了秦淮田家女。

【新雁过妆楼⁽³⁾(瑶台聚八仙)(八宝妆)⁽⁴⁾(雁过妆楼)(百宝妆)】

冰寒雪天。白蝶舞、陌上飞琼染遍。

东苑红梅,翘枝疏冷不翦。

烛红摇曳窗影下,韶光暗约重帘间。

香案前。素手扶处,对夜无眠。

玉漏声声滴碎,愁一纸相思,难付香笺。

有意无分,都说情深缘浅。

拭却两行珠泪,又把针针绣鸳细添。

只恐是,若朱颜老去,空守年年。

注⁽¹⁾:调见李甲《八宝妆-门掩黄昏》词,双调一百十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仇远词名《八犯玉交枝》,祇有《八犯玉交枝(招宝山观月上)》一词可校。

    ⁽²⁾:清王策有《八宝玉交枝- 咏寒灯》词, 奕绘有《八宝玉交枝-雨泪栏干》词,格与《八犯玉交枝》同。

    ⁽³⁾:调名始见调见南宋吴文英《梦窗词稿》。一名《雁过妆楼》,张炎词名《瑶台聚八仙》,陈允平词名《八宝妆》,《高丽史· 乐志》名《百宝妆》。以吴文英词《新雁过妆楼·阆苑高寒》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六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等变体。

    ⁽¹⁾⁽⁴⁾无涉。

格律对照:

(八宝妆)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帘卷疏星庭户悄,隐隐严城钟鼓。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空阶烟暝,半开斜月朦胧,银河澄淡风悽楚。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惆怅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沈炷。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新雁过妆楼)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剪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鬭婵娟。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八拍蛮】⁽¹⁾

烟雨锁江新叶黄,风吹红蒂花自香。兰亭初见弱柳翠,一丛牡丹竞海棠。

注⁽¹⁾:原为唐教坊曲名。任二北《唐声诗·下编》谓八拍蛮“始于八拍之‘蛮’歌”。调见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辑五代孙光宪词,以其《八拍蛮·孔雀尾拖金线长》为正体,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另有变体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两平韵。

格律对照:

孔雀尾拖金线长。怕人飞起入丁香。越女沙头爭拾翠,相呼归去背斜阳。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八音谐】⁽¹⁾

春雨沐新妆,烟波弄浮萍,榭里花影。

槛外菊花密,换移谢春亭。

沉香暗度西院,东墙外、谁家挂红杏。

花为主、正鲜茎怯腰,芳曲忘听。

独倚横阑对香风,似有千千语,相思难应。

纵梁空燕飞,落叶亦飘零。

趁收梅时节短,放晴后、淡墨早凝。

未妆顾身懒,年年仍、相思病。

注⁽¹⁾:调见曹勋《松隐集》,自注“以八曲声合成,故名。”此调宋词仅此一首,无他词可校。有将《八音谐》 与《腊梅香》混淆者系误。

格律对照:

芳景到横塘,官柳阴低覆,新过疏雨。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望处藕花密,映烟汀沙渚。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波静翠展琉璃,似竚立、飘飘川上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弄晓色、正鲜妆照影,幽香潜度。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水阁薰风对万姝,共泛泛红绿,闹花深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移棹采初开,嗅金缨留取。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趁时凝赏池边,预后约、淡云低护。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未饮且凭阑,更待满、荷珠露。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九回肠(好女儿)⁽¹⁾(相思儿令)⁽²⁾(绣带儿)(绣带子)(国门东)(月光圆)(画眉郎)(绮宴张)】      【相思儿令⁽³⁾(相思令)⁽⁴⁾】

【九回肠(好女儿)⁽¹⁾(相思儿令)⁽²⁾(绣带儿)(绣带子)(国门东)(月光圆)(画眉郎)(绮宴张)】

东风喜清池,小院落梅深。雪到芳园初消,满袖拭香魂。

金杯斟玉酒,锁双愁、夜半时分。迟归燕子,惊梦睡柳,轻扣重门。

【相思儿令⁽³⁾(相思令)⁽⁴⁾】

昨夜醉酒迟归,院里雪雨声。

无奈纤手强留,倩向香帐倾。

且共梦里双飞,怎顾得、东窗花菱。

谁教杨柳多事,暮中暗送人情。

注⁽¹⁾:以黄庭坚《绣带子·张宽夫园赏梅》为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²⁾⁽³⁾无涉。

    ⁽³⁾:此乃《相思儿令》本调。调见晏殊《珠玉词》,以其《相思儿令·昨日探春消息》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两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花草粹编》名《相思令》。

    ⁽⁴⁾ :《长相思(山渐青)》亦名《相思令》,无涉。

格律对照:

(好女儿)

小院一枝梅。冲破晓寒开。偶到芳园游戏,满袖带香回。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玉酒覆银盃。尽醉去、犹待重来。东邻何事,惊吹怨笛,雪片成堆。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相思儿令)

昨日探春消息,湖上绿波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无奈绕堤芳草,还向旧痕生。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有酒且醉瑶觥。更何妨、檀板新声。

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九张机】⁽¹⁾

一张机,往事都随尘土弃。谁家小女待闺时。门前初雪,檐下无语,一树东南枝。

二张机,落霞照晚 日远离。人随东风舞低靡。想也凄 凄,念也凄凄,偏向西风泣。

三 张机,天涯望断问归期。去年今日正此际。桃花依旧,相思难负,满处伤心事。

四张机,为伊写尽相思 赋。流年一笔不可记。回眸刹那,东风已远,黯然凭栏处。

五张机,墙外海棠正艳丽。水墨丹青写春意。回廊小院,依约黄昏,尽是相思地。

六张机,芬芳院内桃花事。满眼桃花恨春迟。去年今日,岁岁如此,朝朝有人迷。

七张机,烟锁桥头柳叶枯。风摇江上兰舟孤。一种不 舍,两处离愁,满纸荒唐句。

八 张机,嫣然轻摇杨柳姿。藕臂玉莲映 华池。别也想思,见也相思,此情任君欺。

九张机,叶展芙蓉倾城 赋。天香国色开几处。低眉婆娑,镜花水舞,一任西风去。

注⁽¹⁾:最早见于南宋曾慥所编《乐府雅词》,大曲,属“转踏(传踏)”类。宋曾慥《乐府雅词》存两篇,俱无名氏作。其词为联章体,两组。一组十一首,一组九首。九首者,各章皆三十字。三七七四四五句式,叶三平韵,九首韵部相同。且各首分别以“一张机”、“二张机”、“九张机”等领起,使之绵连一体。十一首者,前九首与上述者相同,第十首、第十一首首句各减一字,其余与前面九首相同。整组词前后尚有口号。词前并有序云:“《醉留客》者,乐府之旧名;《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恁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言情。恭对华筵,敢陈口号。”盖亦用于侑酒。

格律对照: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燕语,不肯放人归。

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四张机,吚哑声里暗颦眉。回梭织朵垂莲子,盘花易绾,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恹恹无语,不忍更寻思。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十拍子(破阵子)⁽¹⁾】

人间三月桃花,天上蟾宫玉娥。

仙桥生断相思冢,常使后郎慕素月。此情付遥阙。

阡外飞琼似梦,槛前红绡如梭。

一点凄凉无处寄,漫道西楼有颂歌。何不酒后别。

注⁽¹⁾:陈旸《乐书》云:“唐《破阵子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调始自晏殊,以其《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格律对照: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絃。何曾为细传。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十样花】⁽¹⁾

陌上飞雪飘处。一枝寒梅独绿。若待捻来香,花先残,劝不住。应是怕伊妒。

注⁽¹⁾:清代廷敬、王奕清等《钦定词谱》云:“宋李弥逊词十首,分咏十样花,故名。”此调为联章体。调见李弥逊《筠溪词》,以其《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为正体,单调二十八字,六句四仄韵,另有单调二十八字,六句五仄韵,代表作品有《十样花十首》。

格律对照: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竚。百花休漫妒。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十爱词(南柯子)(春宵曲)(南歌子)⁽¹⁾(水晶帘)⁽³⁾(风蝶令)(宴齐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梦)(怕春归)⁽²⁾】

(单调正体格)

阁里杜鹃秀,台前玉兰香。无语对柳墙。东风温柔处,看夕阳。

(十爱词十首)

一爱词

春暖碧水幽,花开风屏后。噬月初上柳梢头。细语嘤嘤梁上燕子愁。

二爱词

病桥应骤雨,西湖浮残绿。槛内香魂静不语,一低心事托付无寄处。

三爱词

卷帘弄丽影,闲看翠阁晴。西风吹残花伴茎,飞落红尘深处任飘零。

四爱词

低眉拭青衫,红袖遮泪眼。蟾宫寞寞空巷寒。回眸刹那东风已走远。

五爱词

雨湿绮罗袖,懒倚翠华楼。燕子迟飞人依旧。故弄一番愁绪在心头。

六爱词

夜深暗秉烛,香亭缓移步。新径莫忘旧时路。宵夜深沉与君借花赋。

七爱词

夜深月迷离,暗凭琼花意。去年离情不堪寄。相思枕里绣下鸳鸯戏。

八爱词

雨打重帘窗,蔷薇渡西墙。花字当头半点香。曾是酒后相别梦一场。

九爱词

不请玉娥来,空负晨妆台。桃花默默花迟开。铅华洗尽谁见凤头钗。

十爱词

芳心付谁知,香泪由风拭。蜡烛半照映孤壁。素笔无言旧韵填新词。

注⁽¹⁾:以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此词有单调、双调。单调者始自温庭筠。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仄韵者始自曾慥著《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

    ⁽²⁾:《谢池春》亦名《怕春归》,无涉。

    ⁽³⁾:《江城子》亦名《水晶帘》,与《南歌子》、《水晶帘》本调三者无涉。

格律对照:

(单调正体)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十月桃⁽¹⁾(十月梅)】

暮云催晚,看西虹半卷,湿露轻寒。

东墙杏枝,歇落数双飞燕。

玉楼霁月初升,朱阁里、沈昏斑斓。

低头颦蹙,愁字怎解,暗眉绘浅。

早是多情夜阑珊。向雪后寻梅,空遮泪眼。

记得那时,此花几度翩跹。

亦曾与你同衾,鸳被里、红消香残。

只恨流星,一梦醒来,斯人已远。

注⁽¹⁾:《词谱》卷二十七:“调见《乐府雅词》,赋十月桃,即以为名。《梅苑》无名氏词,咏十月梅,即名《十月梅》”。以张元干《十月桃·年华催晚》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五平韵等两变体。

格律对照:

年华催晚,听尊前偏唱,冲暖欺寒。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乐府谁知,分付点化金丹。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原旧游何在,频入梦、老眼空潸。

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有多情多病文园。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独步群芳,此花风度天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罗浮淡妆素质,呼翠凤、飞舞斓斑。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参横月落,留恨醒来,满地香残。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时⁽³⁾(十二时慢)⁽¹⁾】【忆少年⁽²⁾(十二时)⁽⁴⁾(桃花曲)(陇首山)】

【十二时⁽³⁾(十二时慢)⁽¹⁾】

腊梅花,却枝几数,误入仲春谢枯。

惟落魂、明年谁许。只有兰英红菊。

陌上飞琼,流光如泄,却是坎坷路。

问婵娟、书笺信迟,欲将情寄桂娥,错送玉兔。

还未知,愁心怎负,拈得一点风露。

燕子不来,蕉窗难扣,此心湿何处。

是夙愿有悔,任伊只凭消去。

奈何他,鸳鸯梦长,浮萍敲残怎顾。

柔荑虽软,浮萍难聚。怕淋素馨雨。

纵洗尽沧桑,铅华却亦难驻。

【忆少年⁽²⁾(十二时)⁽⁴⁾(桃花曲)(陇首山)】

春迟花未,春来花开,春去花别。

岁岁与春期,年年送春决。

少年不知春将谢。踏春忙、相约春歌。

春事邀春晚,方知春难得。

注⁽¹⁾:宋鼓吹四曲之一。《花草粹编》无“慢”字。此词有仄韵、平韵两体。以柳永《十二时慢-晚晴初》为正体,三段一百三十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中段八句三仄韵,后段八句四仄韵。

    ⁽²⁾:晁补之创调,见其《晁氏琴趣外编》,以《忆少年·别历下》为正体。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末后结句均用上一下四句法。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一变体。

换头曲,鲜派因体仅尊其格。

    ⁽³⁾⁽⁴⁾无涉。⁽³⁾为《十二时》本调。

格律对照:

(十二时慢)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怎得伊来,重谐连理。再整余香被。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忆少年)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十二红】⁽疑⁾

谁家游园十二红,碧桃悠悠唱东风。花落枝头多少恨,飘尽红尘暮雨中。

【十八香(点绛唇)⁽¹⁾(点樱桃)(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花亭榭园,小楼忘卷玉帘窗。

画桥两旁。溪边葬花忙。

谁向花荫,红绳系东墙。说离殇。

燕子西巷。空寄相思肠。

注⁽¹⁾:用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取以调名。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冯词为创调之作。

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另有四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两变体。

格律对照:

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

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二十时】⁽¹⁾

二十时。金钗彩头正华丽。

雪肌暗凝梅子期。鬓发不束恰浪时。

悍马骏游旧城西。山头鹞子仗势欺。

我轻狂奈若何。纵我轻狂奈若何。

注⁽¹⁾:有以“二十时”作词牌者,当以魏晋陆机《百年歌·二十时》为始词。 今备一体。

格律对照:

二十时。肤体彩泽人理成。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美目淑貌灼有荣。被服冠带丽且清。

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酒将炙奈乐何。清酒将炙奈乐何。

【丁香结】⁽¹⁾

西园渐冷。暗香沉度,伴看萤火游停。

东风欺静湖,眷秋色、闲扯墙上睡菱。

鸳鸯枕犹在,帘慢卷、弃掷未应。

相对无言,浮萍寞寞只若此情。

邀酒。记最销魂时,对月同看花影。

杜鹃已凋,茉莉开萎,残剩紫荆。

谁念向晚寂阁,飞琼谢雨亭。

不怨笛声远,那更尘昏先行。

注⁽¹⁾:调始见北宋周邦彦《片玉集》,古诗有“丁香结恨新”,调名本此。《清真集》及吴文英《梦窗词稿》注商调(夷则商)。以周邦彦《丁香结·苍藓延阶》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格律对照:

苍藓延阶,冷萤粘屋,庭树望秋先陨。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渐雨凄风迅。澹暮色、倍觉园林清润。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汉姬纨扇在,重吟翫、弃掷未忍。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登山临水,此恨自古销磨不尽。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牵引。记醉酒归时,对月同看雁阵。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谁念留滞故国,旧事劳方寸。

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惟丹青相伴,那更尘昏蠹损。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词前序』 钦定词谱《渔歌子》属于小令,通过历史的演变发展,此词牌目前通行主要有六种词体。其来源于唐教坊曲名。按...
    瑾字翁阅读 5,830评论 83 251
  • 霜天晓角 双调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
    青颜珠珠阅读 491评论 0 1
  • 昨晚听这首《儿时》有感所作。 云隐月,雾生烟。忆童年。闲戏水,静观天。跳皮筋,集卡片,醉心田。 花萎谢,梦阑珊。悴...
    婵月舞罗衣阅读 715评论 3 18
  • 一夜雪,雁人行。引归情。 山隐隐,水空明。月晨霜,西颰烈,号连营。 烽火动,干戈重。陇山雄。 乡愿起,柳折声,待闺...
    白丁平民阅读 340评论 1 12
  •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此调...
    日月同辉张阅读 7,67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