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大的敌人是“忙”,忙是心灵死亡,对周遭没有感觉的意思。
有段时间一直关注一个公众号的读书节目,每天一本书的节奏。文章都是组成社群里的成员所写,一天一篇。今天是成为高手的秘诀,明天是赢者的法则,后天是聪明人该做的事,不然就是成功者的密码。从书中截取某一方面引申谈论一二三,语音读起来最多七分钟以内。也许这很对现在时代发展的节奏,也许这也对其它要了解书本是否具有可读性的人的胃口。可是我始终认为一本好书是需要花时间细读的。这样的读书节奏,这样的引读方式还是代出我的接受范围,后来就默默地不看了。
因为不管他成功还是高手还是赢者,这样的标题和背后如此密集的读书推广方式,让我看到荐文写作背后的单薄和零碎,觉得恐慌和焦虑。恐慌的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取向;恐慌的是你听到无数声音跟你这说,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恐慌的是所有的书籍价值观被这样挤压成薄薄的一片。越来越少的人会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阅读一篇文章,如此匆匆而过的阅读有多少是转化为我自己所拥有的气质还是素养?看到这样的引导和下面的点击率,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阅读方式出了问题,找不到信心,感到茫然,这样读书意义何在?
美,并不是“多”,美是你懂得选择。
我不知道在各种知识、自媒体抱团轰炸的今天,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困惑,一样慌张 ,看到无数野心勃勃的各种"家";看了无数成功,一夜暴起的神话;看到每条荐文不过数天时效性的慌乱。如果生活、学习不是一个塞满的状态;一年不读n本书,N小时学不会N种技能、没有被这些野心挟裹而走、不是这种刺激着拼命追赶的一种状态,就是失败的。以各种数字量化做输赢,不知是该赞叹还是该长叹?
是我笨吗?是我不够努力吗?是我思考方式有问题吗?我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越来越被媒体牵着鼻子走,愈来愈怀疑自己,要排队站。朋友圈、微信传递价值观的单一和个体意见嚣张的无限扩大,不知道是不是舆论暴力的另一种转移?
美,是回来做自己。虽然它背后隐藏着生存的艰难。
直到看到蒋勋老师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我才解脱这种要站队的折磨。在蒋勋老师的书里我找到答案,找到安慰,找到信念——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保留自己心灵空间,可以容纳美的事物。
每一个思考中感到孤独的人都去看看蒋老师的文章吧。在那里,会等到一个可以让你哭4个小时然后等你说一句话的人。会看到一个深具灵性的度和广度的智者是如何用自己清丽流畅的文字分享他的,处处慈悲,处处觉悟。
美不一定跟艺术有关,但它里面包含的东西远比知识和资讯丰富。这个美可能你不知道它在多少年后才会起作用。但是在生命的某种状态里,从一个高度跌倒生命的最底层,当一个受到磨难时,在极度的孤独和寂寞时,能成为一种对生命可贵的感知力,一种能淬炼出生命中最耀眼的花朵的能力。或者是看到社会中某个残忍不堪、堕落的东西时,自己不会去侮辱、践踏他,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尊重。
美其实不一定是要跟艺术结合在一起,而常常是跟另外一种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是创造。
画画很可能会变成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思考问题的试。
我相信美是在人类生存艰难困苦当中,使你发生信仰的那种东西。
生命怎么活都有遗憾,如果没有习惯把美放到生命里去面对遗憾的状态,常常会觉得要不断地去填塞遗憾,使得遗憾没有机会转换成美好的情操。如果不经由一个智慧的方法,变成美,就会让人很痛苦,甚至抓狂。
美最后终会回归到个体全身,回到每一个个体自身。在每一个人心里,像一般暗流一样,真正变成一种长久可以拿出来使自己安定下来的力量。
蒋勋老师的文章、书籍有多好,这里就不一一引用了。
拥抱他的力量吧,感受他用布道的心情传播美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