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8

      一眼千年,    谁又是谁的眼?

                                                              秋水盈湖

      年华向晚,偶遇机缘,得西津渡一游,匆匆间,恍恍然,一眼千年……

      所谓物性定人性,物境塑心境,走在青石板上,仿佛不是过客,而是归人。千年之前的风物,如今或静静地躺在地下三米至五米处,或默默的伫立在云台山麓边。一条不过千米的老街,成为这座城市的“文脉”,诉说着它曾经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老街历经六朝 ,渐至如今规模。徽派建筑风格,灰白色系,清朗疏淡,暮色中,染上层层光晕,古意深重。漫步于此,心思安然,即便独行,亦不觉感伤。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可使人驻足,品鉴,回味,畅想。店铺林立,游人三两,无喧嚷之声,只余时空的天设地造,成就它现实的佳话。偶遇一女子,着青灰色长衫,盘发,撑纸伞,虽非二八佳人,然身姿妖娆,韵致犹存,让人不禁回眸。又一小店,一青年端坐,神情肃然,正吹埙。埙声悠然,清扬,与此刻的秋色十分相宜。            虽说江水已遥远,像传说,然此刻若坐在待客亭内,想必也能打捞到几句诗文祭奠逝去的诗情画意。“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无论是唐诗人张祜的旅人的愁怀难遣,还是宋文人王安石自此北上为官的感念,一座亭,一江水,勾连起太多的情思与乡愁。自有文字诞生起,先民们便是踩在“诗经”的大地上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然,假若历史有眼,是否为这消失的诗意而叹恨?几千年的烟尘吹过,剩下了什么?是这枯石的寂寞,风化的煎熬,还是皴裂的沧桑……

        登至半山小亭,遥望蒜山,暮色苍茫,西北望,见蒜亭。因天阔,愈见其单,若注脚。笙歌散尽,寂寞如它。然,1700年前的两位智者为其做了最精彩的注脚:曹操百万精军南下,吴蜀联军不过五万 ,胜负一目了然。历史上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恰因这座蒜亭发生巨变,诸葛与周瑜在此筹谋,是电光石火,亦或研精覃思,不得而知。但二人心领神会,不约而同地于掌间写一“火”字,从而改变了历史却是不争事实。故,“蒜亭”亦为“算亭”。故有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瞬间。

    历史的风云已过,西津渡,既是鉴证,也是存在。容颜虽斑驳,沉郁,却也不失生机。林木葱郁,花草葳蕤,秋色正盎然。风落,有金属色味,浓郁了遗落的故事。若走进,端详,凝望,这千年,许借你一双眼,沿着历史的渡口,溯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绝榜 第一 咏史 / 作者:李梦唐 高阁垂裳调鼎时,可怜天下有微词。覆舟水是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第二 步韻...
    张成昱阅读 3,942评论 0 14
  • 要说酒驾,在当今社会,算是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了。可是在古代,因为都是马车的缘故,酒后驾车赶路相对要安全的多,反倒悠...
    满自龙阅读 1,911评论 1 2
  • 时间:2019年9月28日地点:上海松江新桥-上海外白渡桥天气:多云,温度19-23度行程:上午10点半出发,下午...
    Dane_Dong阅读 1,852评论 0 1
  • 原谅消极,恐惧,幻灭,以及命运论。 曾有人说过一切事物因果皆有定数。千年的齿轮注定悬挂在每一个宿命论的患者心中。 ...
    昏东东阅读 864评论 0 2
  • 官方给出了一些常用的样式,但是这些远不能满足日常开发的需要。因此笔者为了开发需要尝试一些开发中常用的属性。官方的文...
    cpu_driver阅读 6,41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