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下了一整天,没有一丝迹象要停。本应出去狂欢的时分,我却独自坐在桌前,听着雨声,看看书,偶尔闭目沉思,和书中的人物神会一番,内心十分平安,却也应了今夜的主题。平安夜一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新的一年便会来临。每个人在这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都会感慨万分吧。
小孩子热切期盼新年的到来,嫌时间过的太慢。我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殷切的盼望过年,一则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日较少做的美食;二则可以有一点零花钱;再则可以回老家和幼时的伙伴重逢。
憧憬在前,等待的时间既痛苦又幸福。痛苦是觉得时间如蜗牛在爬行,恨不得第二天就不用上学了。幸福则是期盼其本身。真正到了过年的那天,所有愿望都实现了,反而显得有些失落,因为离别的感伤开始慢慢萦绕心头。
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在众多事情上也都是如此显现。想想现在每逢回家探望渐老的双亲,临行前的几日他们总是欢喜雀跃,如孩童一般,再三嘱咐叮咛旅途小心。人未到,却仿佛已然在他们身边。然后便是相见甚欢,再之后便是依依不舍离别。相逢总是短暂,离别却是长久。
大人们则觉得时间过的太快。走上社会,开始承担责任,面对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和众多应接不暇的任务及挑战,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太少,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于冥冥之中感觉自己被命运的绳索不自然的牵引,朝广袤而未知的未来前行,去往一个我们并非想去的地方。
途中,我们想要拥有一点私密的时间和空间竟成奢望。真正内心平安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我自己亦不能幸免。此刻我心中的平安也只是短暂驻留,尽管我希望未来可以长时间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平安。
各种专车快车的迅速占领市场以及日益臃肿不堪的城市交通网络引发的长时间、大面积的堵车让出租车司机们叫苦不迭,抱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各种明目繁多的人才计划让大学青年老师无心学术,因为他们根本挤不出时间静心科研,而如果不去争取这些人才计划,在北上广,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不堪重负;中小学老师劳苦终日,其辛苦程度完全不亚于大学老师;基层的公务员们看似四平八稳,生活却及其单调,待遇也远不及以前;领导们也是忧心忡忡,虽然其表面依然风光。
几乎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抱怨,都在念叨。所以,我有点搞不懂这个世界。仔细想想,好像还不如我幼时生活的那般单纯,那般幸福,那般平安。我们在社会急速发展上升的浪潮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一切值不值得?每个人答案不同,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也不同。
或许是这个时代的脚步迈的太快,大部分人都无法跟上它的节奏,在一个个众多的漩涡里失去了平衡。各种竞争,各种成功学都扑面而来。
罗素先生说,我们不幸福 (因而内心不平安) 的原因之一是过于将在竞争中获胜看作是幸福的主要源泉,而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个人造成的,我们凭一己之力也无法阻止它,问题出现在了被普遍接受的生活哲学上。这种哲学认为,生活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只有赢家才会受人尊敬。然而赢家究竟能有多少呢?大多数只能是炮灰,成为所谓赢家的垫脚石而已。
因此即使每个个体都清晰问题所在,我们却无能力改变之。我觉得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的悲哀。
悲哀归悲哀,作为个体,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和这个社会对抗,那就暂时去适应它, 尽量培植内心的幸福吧。罗素先生部分建议如下。
其一,兴趣范围要尽可能地广,尽可能善意地而不是敌意地对待你感兴趣的人和物。
其二,生活的情趣是幸福,安康的秘诀,男人如此,女人亦是如此。譬如,同样的旅行,有人会抱怨出门就是花钱买罪受,另外的人则会惊讶于旅途中的种种发现,如有特色的东西,当地的风俗文化,历史和社会趣闻,品尝当地的食物,然后满载着愉快的想法回家。因此有情趣的人在各种情形之中比没有情趣的人有优势,即使不愉快的经历也是有益的。
其三,要有爱。太强的自我就是一所监狱,如果一个人想尽享世界的快乐就必须逃离这所监狱。能够得到真爱是一个人已经逃离了自我这所监狱的标志之一。只接受爱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释放出给予的爱来,只有当这两种爱平等地存在时,爱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先生的全部建议,请君参考他的幸福之路一书。虽成书于1930年,现在读来却依然亲切,每每觉得他早就预见了现代社会的弊病。他开出的药方,虽不适合任何人,譬如某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是不屑一顾的,但仍然具有一些普世意义。一些寻求内心幸福的建议,在我看来,永不过时。
平安夜,道平安。愿今夜还在旅途奔波的人们一路平安。也愿新的一年,每个人都寻求到自己内心的喜乐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