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每个人每天都要花钱。出门坐车需要花钱,饭店吃饭需要花钱,上培训班需要花钱,买张彩票也需要花钱。花钱这件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平常到人们会产生“花钱很简单”这样的错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在看到《学会花钱》这本书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怎么还有人出书教人花钱呢?花钱人人都会,这本书销量应该不会好吧。
可我们真的天生就会花钱吗?那为什么在购物时还会犹豫不决陷入选择困难症?为什么在买房、买股票时会忐忑不安,害怕自己选择错误?答案可不仅仅是价格高或者不够有钱这种表面原因,而是我们心里没底,担心选错。怎样算是选错呢?初中政治课上我们都学过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而在市场中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这样,如果我们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觉得自己赚到了,反之如果买到价高质次的商品就会感到受骗上当。那么花钱时判断的关键就在于衡量出商品的价值,而如何判断价值才是学习花钱的重点。
野口真人提出了简单的“三个钱包”法来区分花钱的类型。表面上看同样是花钱,可根据花钱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消费、投资和投机三类。日常的衣食住行属于消费,报培训班、买股票买理财产品属于投资,买彩票、赌场赌博则属于投机。
消费钱包中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由其效用来决定,它主要用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欲望;投资钱包中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由将来创造出的现金流量决定,它主要用来增加将来的资产;投机钱包中商品或服务的价值由分红决定,投机算是投资中的一种,只是不确定性要大得多。
一、学着将现金流量作为价值的衡量标准
我们通常考虑一个商品或服务值多少钱时倾向于从成本角度出发。我们会估算原材料的价格、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等,将这些成本加起来之后如果和现在价格差不多,我们就认为可以接受。然而很多时候,成本并不是一个好的衡量标准,学着用现金流量来估值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用买卖房屋来做比方的话,在二手房市场,卖方总想以高于当初买进的价格卖出房屋。这种想法在房产市场利好时还比较现实,可如果房产市场出现泡沫破灭这样的情况卖方就会永远卖不出房了。那么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在交易房屋时,用卖方当初的买进价格(成本)给房屋定价就是不科学的。这时我们可以考虑“收益现值法”来估算房屋价值,也就是通过房屋将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推导出这间房屋值多少钱。房屋值钱是因为它能创造价值,每个月的房租就是它的挣钱能力。而它的挣钱能力就是我们对其定价的标准。
知道了这个方法以后在面临买房这种人生“重大投资”时就不再会被中介或地产商轻易忽悠,而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其实不止是买房,买卖股票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买进一只股票是看好它的赚钱能力,对它的估值也就应该基于它能创造的现金流量多少。
二、时间、概率、直觉,那些我们常掉进的花钱坑
现在就给你100元和明年给你200元,你会选哪个?如果这时你想参考著名的“棉花糖实验”选择明年拿200元这个选项,那么恭喜你,选错了。关于金钱有一个常被我们忽视的定理,那就是今天的钱最值钱。这其实是由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方式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重视现在,未来的现金流量带来的效用会逐渐减少。因此在考虑将来的金钱时,我们得用上折现率计算下这笔钱放在当下值多少钱。
如果你连着扔了五次硬币,每次硬币都是正面向上,那么你认为下一次硬币会是哪一面向上呢?你或许或觉得“这枚硬币只会正面朝上”或者“下一次总该是反面朝上了吧”。可我们都知道扔一枚硬币,正反面向上的概率是各为50%。每一次扔硬币都是一次独立的行为,即使重复再多次也不会影响下一次的概率。可我们还是会不小心跌入这样的陷阱。所以说,人并不擅长概率,而我们的直觉常常与实际的概率相反。
三、别让金钱腐烂,培养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野口真人说:“存入存在的金钱是不会流动的,它们如同一潭死水,马上就会腐臭。”现金在你拥有的一瞬间就开始腐烂,原因不仅在于折现率的存在,还在于它的效用在降低却没有带来现金流量。这还不算,更糟糕的是现金还会不断产生看不见的利息。如果拥有一个亿的现金,明明需要创造出一千万的现金流量,实际却连1块钱都创造不出来,那么就等于亏损了一千万。这一千万就是看不见的利息。
对于舍不得花钱的人来说,他们一直弄错了金钱和人的关系,也从来没有意识到现金流量的重要性。钱是不断流动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水一样的银行存款,而是能不断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而我们来说,自己就是创造现金流量最重要的资产。我们需要学会对自己投资,花钱去学习新的技能,在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到商业活动中去,从而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量。当你有能力带来现金流量时,你就不会担心现金不够这个问题了。钱没了,再赚就好。可赚钱的能力没了,那就没办法了。
有人说,不会背叛你的只有你的财产。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不会背叛的财产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