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3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草案)

齐红雨

【交流提问】

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

2.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就是文本阅读(解读),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做考试阅读题?

3.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学而低效”、“学而无用”呢?

如何阅读才收获大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不能单纯阅读,要阅读、品读、摘录、文评、思评、运用、写作,有针对地阅读、摘录、写作。

一、教材文本写作课程

从写作的角度认识,写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独立式写作;2.阅读式写作;3.观察式写作;4.思考式写作;

5.感悟式写作;6.模仿式写作;7.心灵式写作;8.应试式写作。

在“文本精读”的各种定义中,一般没有“写作式阅读”这个提法。“写作中心”阅读教程要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围绕写作进行阅读和写作。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要先把写作放在首位,以写作为中心。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分为:“写作式阅读”和“阅读式写作”。

“写作中心”阅读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解读文章和进行独立的写作。它们都围绕着写作,以写作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进行的相关阅读、文章解读和写作分析,或在阅读中进行相应的写作。

“写作中心”不是要代替阅读,而是要先围绕写作,突破写作,解决写作问题。接着才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阅读,进行专题阅读,拓展阅读,自由阅读,或考试阅读。

阅读时切忌只作写作方面的解读、分析、总结,停留于方法和概念上。切忌重在原文解读而忽视语言运用和独立的写作。

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又分“片段写作”、“全文改写”和“全文写作”(自由写作)两种形式。

(一)写作式阅读

写作式阅读:即为了写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分一文阅读和多文阅读等方式。

1.写作技巧式解读:读一篇文章,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学习文章的结构设计、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

2.写作任务式阅读:先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或写作专题,先已确定写作的内容、专题、主题和写作要求,再围绕这个内容、主题,再阅读相关的文章,确定写作内容,选取写作角度,确立文章中心,最后开始相应的写作。

3.写作角度式阅读。

【文章设计】

A.阅读与构思;含文章引子、背景、线索、主题设计与写作角度。

B.阅读与结构;C.阅读与开头;

D.阅读与结尾;E.阅读与过渡;

【文章内容】

A.阅读与选材取舍;B.阅读与内容安排;C.阅读与生活真实;

D.阅读与景物描写;E.阅读与人物描写;F.阅读与事件变化。

【主题思想】

A.阅读与情感;B.阅读与思想;C.阅读与主题;D.阅读与感悟。

【语言运用】

A.阅读与语言运用;B.阅读与细节运用;C.阅读与语言风格。

【写作技巧】

A.阅读与写作技巧;B.阅读与表达效果。

这里的写作技巧与上文“写作技巧式阅读”区别在于,这里只全文分析,细致到段落、句子,“写作技巧式阅读”多指平时对某一点进行总结概括。

写作技巧,比如:烘托(环境烘托、景物烘托)、渲染、衬托、反衬、铺垫、留白、点染、伏笔、对比、修辞、设置矛盾、设置悬念、粗笔勾勒、浓墨重彩、情节跳跃、细节刻画、立体描绘、引用、整散句结合、双线索设置、蒙太奇手法、多点构思、多头推进、虚实结合、“读者笔法”(生活笔法)等。

4.写作式阅读的要求。

现在学生对文章的学习,除了解读外,写作方面多停留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总结、概括,往往简单、随意,缺乏具体的运用和写作实践。

其实,写作也是阅读的基础,会写作一定善阅读,但会阅读不一定会写作。另外,写作本身更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善于阅读,快速地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把文章阅读的重心从“文本解读”拉回到“语言运用”和“文章写作”上来。

要做好写作式阅读,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必须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写作为先”,要求我们阅读的别人文章不能只站在阅读的角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积累、借鉴和简单的模仿。我们要把别人的文章当作写作的范例,而不是写作不可跨越的高度,一种不可复制的模式,最后成为束缚写作的藩篱。

学习文章的目的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欣赏、解读,而是要善于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进行综合解析,从文章构思、结构安排、内容选材、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积淀、文章解析、文章赏析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和提高。

第二,先设计再阅读文章。

阅读一般是直接阅读,很少思考自己会怎么写。我们看别人的文章之前,可以先看文章的题目,思考自己会怎么设计、立意、选材、表达,再对照阅读文章,发现对比差异,再参照提高。

第三,必须掌握文章学习的角度。

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文章,结构设计、文章选材、写作角度、主题表达、语言运用、写出细节、生活情调等。

第四,必须做到“一文而知天下写作”。

快速地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是学习文章基本的要求,甚至是学习写作的第一要求。

我们必须快速地通过“一文”或“几文”学习写作,在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量阅读,再融入自己的生活、人生感悟,写出更好的作品。

(二)阅读式写作

平时作文一般不会有“原文依托”,除非写作时需要模仿。

所谓“阅读式写作”就是带着一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去阅读、分析、解读别人的文章,再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去写一篇相近的文章。

解读、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写作是受到某篇文章的影响、启示而进行的。但最好不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和刻意的要求,最好没有写作内容、主题的限制,虽要“因文造文”,但要争取做到随意自如。“因文造文”它往往已经有内容的先后安排、写作方法的提示、结构的设计、主题的表达、语言的运用等,会让初学写作的人觉得轻松一些。

1.因文写作(仿写改写):带着写作的任务去阅读一篇文章,从写作的角度解读、分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可以选取文章的部分内容、添加自己的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组合或相关的写作。

2.循文写作(自由写作):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一篇文章,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过程、人生经历进行一次完全自由的写作,写作中不带有太多目的,尽可能不受所读文章的影响,替换完原文的内容。

写作时,根据原文的某个点(如题目、内容、语言、某句话),或借鉴文章结构、思路、开头、结尾、中心、抒情等,再确定写作的主题、标题、内容、角度。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案例

【课文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都属于写景散文。

【写作目标】学习文章设计、选材方法、景物描写、写作方法、语言表达。

【课程分析】景物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也是以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更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我们选择景物描写开发“文本写作”课程,就基于这几点。

一、自由写作:构思、立意优先

我们都写过有关春天的文章,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但为什么写不出别人那样的味道呢?很多时候找不到写的呢?

如何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春天呢?除了写景物之外,赞美春天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作春天呢?

我们读别人的文章,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分析、写作的模仿,而写得要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独到的表达,首先要设计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优先,植入自己的主题;其次,在阅读文章前只看题目,接着进行独立的构思、选材、立意,再进行独立的写作(心写);在对比文章,发现异同,对比分析、提高。

立意优先,无论是立意、内容,还是表达角度,会让我们的写作与所读的文章不同,意思是我们不读、不学习《春》这样的文章,也能写出好文章。

[示例一]: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旋律》,通过拟题,巧取角度,用“音乐的旋律”的角度去写春。

2.构思立意优先:

(1)(青春)用心去倾听,春天就会奏响寂寞的青春;

(2)(爱)最美的春天也会逝去,一如那心中最美的爱,只有那旋律还在耳边轻轻奏响;

(3)(母亲)母亲老了,无心去欣赏春天的旋律,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歌声;

(4)(离别)离别在春天,落花在雨后,我们还会重逢,在另一个春天,落花奏响的春之曲里依风聆听;

(5)(时间)时间会老去,春天也会变老,而那旋律不会改变,一如你的笑声;

(6)(长大)春天也在悄悄生长,经历曲折的过程,演奏生命的绝唱。

3.选材要有层次:

我们围绕“旋律”选取材料,可以选择“风、雨、落花、归鸟、流水”等角度(内容)去组织文章材料。

4.写作切口要小:拟写文章的写作角度、写作的线索(物或事),把它作为文章选材围绕的中心或表达围绕的中心。

5.添加生活味道:写一处具体的地点,几个具体的景物,一件具体的事情和看见的人。

6.大胆写出感受:

春花会在春风吹拂下,演绎一场盛大的生命之筵,把纯的颜色铺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嘀嗒的雨滴,会在春花落尽之时,演奏一场哀婉的春之曲,从枝头到窗前,从白鹤坡的小路到盛马大道的大桥(生活味道),从泛绿的叶子到急匆匆的脚步,一直到郪江(生活的真实)布满皱纹的江面……

“雨脚如麻三春地,流水东城寻落花。”你平平仄仄地念出来,那声音里,有了花的颜色,也有了爱的温度……

[示例二]: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文字》。用“文字”的角度去写作,可以选择“春花为封面”、“春雨为文字”、“春风在阅读”、“月光在谱曲”、“春鸟在演唱”等角度去组织文章材料,再去表达。

2.构思立意优先:

(1)(爱)最美为封面已经撕碎(花凋谢),残留的文字(枝头的雨水、露珠)里有我的感情的流动,涨满田野里的小河;

(2)(故乡)故乡已经远去,春天的记忆里保存了无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定格,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

(3)(生命)春天的花朵是文字,写满大地的枝头,写满人们的心;

(4)(田野)田野是春天的大书,我们去书写最美的春天吧;

(5)(寻找)春天在哪里?在枝头、流水、天空、大地,还是人的内心?春来了,春的文字写满了世界;

(6)(陪伴)请陪伴春花,凋落的不是落花,而是枝头的文字,春天的心。

这样,你写的春天就会与众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味道。

二、“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

有目的地阅读别人的文章,先批注、解析,再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阅读写景散文,我们围绕文章的结构、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等进行与例文有关的阅读,从中再次学习、掌握、完善“文章设计”、“文章选材”、“景物描写”、“材料安排”、“语言表达”。

“阅读式写作”分为两个阶段:批注解析、写作运用。

(一)朱自清《春》文章说明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轻松活泼,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阅读时我们对原文批注、解析,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写作”,或“模仿写作”。

(二)“阅读与自由写作”案例:摆脱原文束缚,自由构思、写作。

朱自清

[评注]文章题目,简洁明了。

比如拟写题目为《梅花的春天》,以梅花为中心景物来写作,写的应该是早春。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评注]总写春天来临。

从作者的角度写。“盼望”写自己的急切心情;“东风”选春天的代表事物;“脚步”用了拟人,属于虚写,写出了“春风吹拂”“春天快来了”的样子。

“春天”点季节、点题。

[问题]:文章开头总写春天,写心情、感受;所写内容剔除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景物、人事;总写和开头点题,学习采用此开头方式,容易与别人雷同。

[写作]改变原文句子结构、内容,进行自由写作。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评注]总写万物醒来。

从自然万物的角度写的。写春天苏醒的样子。“睡醒”、“张开眼”,写出春天的特点。以“睡醒”“张开眼”来写春天,别致而新颖。

“山”、“水”、“太阳”具体地交代了春天的三个景物,后文可能会围绕它们进行写作。但后写了田野、下雨,没有明确写山、水、太阳,不能统领全文,所以最好独立成段,或放下一段。

[问题]后文围绕“睡醒”“张开眼”,没有完全围绕“山”、“水”、“太阳”,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一致性。所以,最后把第二句放在下一段,作为第三段春天来临的大背景。第一句继续放第二段,作为统领全文的句子。

第一句总写,但仍然比较抽象,属于虚写,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写的时候尽可能避免,模仿的时候容易与别人雷同。

[调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写作]紧扣原文“睡醒”做文章,按照自己的生活情景设置内容。

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原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评注]分写。笼统地写园子、田野长出绿色。

写春草和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关键词为“钻”、“嫩”、“满”、“软”,写出春草的特点。用三个“的”句式,使语言充满童趣和自然的味道。

写法:总写草的动态、形态、颜色、范围、质地。但写作不可以简单模仿,或直接借用;创新是写作永远的主题。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两处写人的活动有重复。

[写作]前文写人的活动(包含其他内容),一定不与其他写人的内容重复。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绿色的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树下的草地,几个人坐着、躺着,仰望梅花。另外两个人,拍照,摆出各种姿势。路上的行人,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对身边的人说着、笑着,赶快拿出手机。

[调整]写比较复杂的景物,一定要有顺序,做到多而不乱。想想,是如何调整的?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新增加的内容)。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评注]分写。写各种春花。

虚写花,用了拟人、比喻;侧面接着写花的盛况、颜色、味道,自己的感受;写与花有关的蜜蜂、蝴蝶,间接写花;最后写草丛中花的神态、动态。

[总结]拟人动态描写,比喻对照颜色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写作必须变化,继续围绕梅花,回到梅花,本段加入儿歌,使文章更有味道。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原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评注]分写。围绕风和声音。

写了春风(味道)、鸟鸣、春笛;间接写风的特点,柔而温暖;直接风带来的味道,拟人化写鸟的鸣叫;简单写短笛的吹奏。

写法:触觉拟人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拟人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围绕春风、歌声写作,拓开后再回到写梅花。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评注]分写。

写春雨和雨中的房屋、树木草叶、夜晚、乡下、雨中的人。写春雨的形态、动态。

写法:雨的形态描写、动态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前文写了雨,后文对应“大了起来”。写作一定要做到:前铺设,后勾连。

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树枝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红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调整]本段没有提到梅花,与题目《梅花的春天》不吻合,要添加写梅花的内容。本段“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否定了前文的“春雨降临”,这里内容不勾连、矛盾。“红花着玉色”表达不恰当。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评注]分写。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

简单勾勒几幅画面,放风筝、散步、活动。

[问题]太过简略,画面感不强;与上文写人的活动重复。

[运用]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原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评注]总写。写春天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

写法:大胆写出自己的感受,多角度写。

[运用]“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自由写作】根据朱自清的《春》提示,再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写作。文章完整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三)“阅读与自由改写”案例

我们可以原文进行一种仿写、改写,一般要按照文章的句子结构特点、内容顺序进行相应的仿写或改写。

仿写是最难的,因为你没了自我。自由写作是“以我为景”,心中自生万物。仿写是“以人为景”,一如跟着导游看风景,往往有时间限制,步履匆匆而走马观花。所以,主张对文本进行改写,而不主张仿写。

我们改变上文(自由写作的文章)定时(某一天)、定点、定景以及再移步换景进行观察、写作的模式,改为多时、多点、多景的想象、写作的模式。

朱自清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批注]用’盼望”,写对春天的向往,抓住“东风”写“春的脚步”、春天的变化,很生动。仿写不能照搬,最好“以我为主”。我们可以抓住早春的“梅花”,以“歌唱”为核心来构思、写作文章。

[改写]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批注]总写。把第二句放下一段。

原文用“睡醒”很形象,可以保留这个写作角度。

仿写的文章要围绕“唱歌”写作。

[改写]一切都睡醒了,小河伸了个懒腰,草树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原文】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分写。土里、园子、田野的小草,和人的活动。

“钻”生动,“嫩”、“绿”写出草的质地、颜色。我们可以写具体的草,写草形、颜色、动态、声音(歌唱)。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

[改写]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树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了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分写。春花。写了三种花开得繁盛,颜色和花香,花树上的蜜蜂、蝴蝶,以及草丛里的野花。

我们可以围绕“歌唱”分别组织语言。

[改写]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背后,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情调的小曲,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她不停地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落花如雪花飞舞,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漂浮着花的气息、花儿的香味、阳光的味道,四处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几朵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原文】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批注]分写。春风和声音,写了花香、鸟鸣、春笛。

[改写]“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一阵一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香色声影。

小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随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批注]分写。春雨,写了雨中草、雨中夜、雨中人、雨中屋。

[改写]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挂枝前,如一支细笔写着得意的春曲。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悄悄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人们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有些遥远的村庄,那里的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批注]分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第二句和最后一句是总写,第一句和第第三句是分写。先看到风筝,再看到活动的人们,再虚写人们的希望。

可以把上写人的活动放在此。

[改写]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

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原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批注]总写春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写春天的活力,和自己的感受。

[改写]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改写】按照朱自清的《春》改写,紧扣“歌曲”(写作角度)。文章完整展示:

春之曲

齐红雨

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一切都刚醒来,伸了个懒腰,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月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里,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的曲调,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如雪花飞舞,她在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四处弥漫着花的气息、花儿的味道,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阵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色香声影。

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和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枝前挂,如一支笔写着得意的曲谱。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的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四)“自由写作”:《梅花的春天》第二次阅读

《梅花的春天》与《春之曲》都改变了原文《春》赞美春天的写作思路,分别以“梅花”和“歌声”为角度选取材料和进行表达,这是两文区别于原文《春》的关键。

所以,写作的关键是先选择写作角度或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意图,接着是选取几个材料,最后再是表达。

阅读别人的文章,它已经设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顺序,所以不需要刻意再去设计文章。做好了以上这些,剩下的就是语言表达和文章细节的问题。这些需要单需训练和锤炼。

1.《梅花的春天》的解读。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原文】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点评]以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串联文章,以梅花为中心描写周围环境,以景入文,细节描写,自然生动,画面清新美丽。“我推开窗户。”看似要以行踪变化来写作。

【原文】“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点评]一般学生会把这句放在文章开头,这叫先入情、入理,但似乎缺少必要的依托,少了入情入理的背景,显得突兀,或有些自作多情,在读者之前自我陶醉。

放在这里,就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延伸、感悟,显得自然。引用的诗句,是对后文下楼看花的铺垫。

【原文】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点评]“走下楼来”是行踪的交代,写寒意、站台下小草,单点描写。“寒意”和“裹紧衣衫”写出了早春的特点。顺势交代,让文章显得自然、真实,充满生活情调。学生写作,喜欢直接写要写的对象,容易忽视其他看似无关的内容(景物、天气、人物、事情)的交代。找不到话说,又不愿意多说,这是很矛盾的事情。

站台下的小草,其实很多地方都会冒出小草,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想到要拿来写作。“探”对应原文的“钻”,“绿色小虫”比喻新颖,写作时需要跳出别人的表达,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半滴露珠”写出叶子很小,露珠快干涸的样子,“躺”写出一种悠闲快意,“露珠是眼睛”顺势联想,使画面更美和富有生气。

【原文】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点评]“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再写行踪,以梅树为中心,写“树下小草”,单点描写。改变了《春》原文剔除具体的时间、地点、场景、树名、人物的“总描”写法(我们姑且叫“油画”的写法,不细腻、较空),改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法,细描。

再近距离写梅花,写树下的“铁线蓝”,“绿草是翡翠的镯子”想象奇特,用语大胆。

【原文】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点评]本段写小园周围环境、景物,多点描写,立体描写。

“水草站”、“小山的绿”在描绘和勾勒、田野长出“绿毛”、“河流笑”、“燕子衔绿”,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大胆地艺术创造。

但没有围绕“梅花”,或者没有以“梅花”为出发点,所写内容背离了文章标题《梅花的春天》。

[二次创作]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在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原文】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点评]写小园梅花。写梅花色彩、形状(略写),虚写人们的感受和想象(详写)。所写内容较少,最好能增加一些内容。

但先写周边,再写梅花,可能主次不分,与文章标题不符;且与前文所写的梅花是什么关系,前后不明,重复写作;且又如写作何回到梅花上,显得太突兀。

把本段放在“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后,先写梅花与文章开头“看到梅花下楼”这一内容相符,与人欣赏景物的心里相符,再写梅花周边景物,突出重点,也符合逻辑。

[二次创作]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原文】“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点评]诗句增色,诗情画意。写春雨中的梅花。写完小山、田野、河流,再回到梅花,使文章不游离于“梅花的春天”。其次,写雨中的梅花,写天气的变化,增加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这些,值得你注意和学习。

【原文】“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点评]诗句很美,但与后文所写没有联系,这反而是败笔。写春风和春味。虚写春风,写感受。本段写了阳光,与上段的“春雨”不符合,上下段缺乏交代、过渡,这也是问题。还有,本段没有写梅花,或者没有围绕梅花。

[二次创作]“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原文】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点评]再写梅花和周围的流水、小鸟,虚写自己的感受。继续承接上文,从树到“春曲”,变换角度写作,增加文章的层次和味道。

【原文】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点评]写雨中的梅花。

【原文】“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点评]诗句很美。写白梅花,植入乡村、故乡的主题,使文章由写景、抒情变换到“乡土”、“人情”的主题,增加文章的深度、广度。

【原文】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点评]变换时间,写夜色中的街道和感受。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笔墨宕开,显得自然和真实。其中“花事”也可以指梅花。

【原文】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点评]变换时间,写第二天放风筝。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梅树外”写了梅树,以梅树为背景,好像写“梅花带来了春天”,感染了梅花的精神,激起了人们活动的热情。

【原文】“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点评]与上段,增加叙事,使文章具有生活的味道,增加真实性。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

【原文】“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点评]虚写写春来临的景象。

【原文】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点评]“梅花开后与春住”再次扣题,回到“梅花”,写人们去享受春天。“弹奏”用词不妥,桃花比较软,用“谱写”最好。其次,文章写《梅花的春天》,可否换成“梅花”呢?

[二次创作]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学校(12月7日改写)

2.《梅花的春天》二次创作全文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12月7日改写)

【后注】整个课程还在编写之中,本部分呈现的内容只是局部,还没有仔细修改,有很多错误,敬请批评指正。“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草案)


齐红雨

【交流提问】

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

2.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就是文本阅读(解读),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做考试阅读题?

3.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学而低效”、“学而无用”呢?

如何阅读才收获大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不能单纯阅读,要阅读、品读、摘录、文评、思评、运用、写作,有针对地阅读、摘录、写作。


一、教材文本写作课程

从写作的角度认识,写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独立式写作;2.阅读式写作;3.观察式写作;4.思考式写作;

5.感悟式写作;6.模仿式写作;7.心灵式写作;8.应试式写作。

在“文本精读”的各种定义中,一般没有“写作式阅读”这个提法。“写作中心”阅读教程要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围绕写作进行阅读和写作。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要先把写作放在首位,以写作为中心。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分为:“写作式阅读”和“阅读式写作”。

“写作中心”阅读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解读文章和进行独立的写作。它们都围绕着写作,以写作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进行的相关阅读、文章解读和写作分析,或在阅读中进行相应的写作。

“写作中心”不是要代替阅读,而是要先围绕写作,突破写作,解决写作问题。接着才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阅读,进行专题阅读,拓展阅读,自由阅读,或考试阅读。

阅读时切忌只作写作方面的解读、分析、总结,停留于方法和概念上。切忌重在原文解读而忽视语言运用和独立的写作。

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又分“片段写作”、“全文改写”和“全文写作”(自由写作)两种形式。

(一)写作式阅读

写作式阅读:即为了写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分一文阅读和多文阅读等方式。

1.写作技巧式解读:读一篇文章,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学习文章的结构设计、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

2.写作任务式阅读:先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或写作专题,先已确定写作的内容、专题、主题和写作要求,再围绕这个内容、主题,再阅读相关的文章,确定写作内容,选取写作角度,确立文章中心,最后开始相应的写作。

3.写作角度式阅读。

【文章设计】

A.阅读与构思;含文章引子、背景、线索、主题设计与写作角度。

B.阅读与结构;C.阅读与开头;

D.阅读与结尾;E.阅读与过渡;

【文章内容】

A.阅读与选材取舍;B.阅读与内容安排;C.阅读与生活真实;

D.阅读与景物描写;E.阅读与人物描写;F.阅读与事件变化。

【主题思想】

A.阅读与情感;B.阅读与思想;C.阅读与主题;D.阅读与感悟。

【语言运用】

A.阅读与语言运用;B.阅读与细节运用;C.阅读与语言风格。

【写作技巧】

A.阅读与写作技巧;B.阅读与表达效果。

这里的写作技巧与上文“写作技巧式阅读”区别在于,这里只全文分析,细致到段落、句子,“写作技巧式阅读”多指平时对某一点进行总结概括。

写作技巧,比如:烘托(环境烘托、景物烘托)、渲染、衬托、反衬、铺垫、留白、点染、伏笔、对比、修辞、设置矛盾、设置悬念、粗笔勾勒、浓墨重彩、情节跳跃、细节刻画、立体描绘、引用、整散句结合、双线索设置、蒙太奇手法、多点构思、多头推进、虚实结合、“读者笔法”(生活笔法)等。

4.写作式阅读的要求。

现在学生对文章的学习,除了解读外,写作方面多停留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总结、概括,往往简单、随意,缺乏具体的运用和写作实践。

其实,写作也是阅读的基础,会写作一定善阅读,但会阅读不一定会写作。另外,写作本身更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善于阅读,快速地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把文章阅读的重心从“文本解读”拉回到“语言运用”和“文章写作”上来。

要做好写作式阅读,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必须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写作为先”,要求我们阅读的别人文章不能只站在阅读的角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积累、借鉴和简单的模仿。我们要把别人的文章当作写作的范例,而不是写作不可跨越的高度,一种不可复制的模式,最后成为束缚写作的藩篱。

学习文章的目的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欣赏、解读,而是要善于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进行综合解析,从文章构思、结构安排、内容选材、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积淀、文章解析、文章赏析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和提高。

第二,先设计再阅读文章。

阅读一般是直接阅读,很少思考自己会怎么写。我们看别人的文章之前,可以先看文章的题目,思考自己会怎么设计、立意、选材、表达,再对照阅读文章,发现对比差异,再参照提高。

第三,必须掌握文章学习的角度。

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文章,结构设计、文章选材、写作角度、主题表达、语言运用、写出细节、生活情调等。

第四,必须做到“一文而知天下写作”。

快速地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是学习文章基本的要求,甚至是学习写作的第一要求。

我们必须快速地通过“一文”或“几文”学习写作,在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量阅读,再融入自己的生活、人生感悟,写出更好的作品。

(二)阅读式写作

平时作文一般不会有“原文依托”,除非写作时需要模仿。

所谓“阅读式写作”就是带着一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去阅读、分析、解读别人的文章,再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去写一篇相近的文章。

解读、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写作是受到某篇文章的影响、启示而进行的。但最好不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和刻意的要求,最好没有写作内容、主题的限制,虽要“因文造文”,但要争取做到随意自如。“因文造文”它往往已经有内容的先后安排、写作方法的提示、结构的设计、主题的表达、语言的运用等,会让初学写作的人觉得轻松一些。

1.因文写作(仿写改写):带着写作的任务去阅读一篇文章,从写作的角度解读、分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可以选取文章的部分内容、添加自己的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组合或相关的写作。

2.循文写作(自由写作):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一篇文章,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过程、人生经历进行一次完全自由的写作,写作中不带有太多目的,尽可能不受所读文章的影响,替换完原文的内容。

写作时,根据原文的某个点(如题目、内容、语言、某句话),或借鉴文章结构、思路、开头、结尾、中心、抒情等,再确定写作的主题、标题、内容、角度。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案例


【课文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都属于写景散文。

【写作目标】学习文章设计、选材方法、景物描写、写作方法、语言表达。

【课程分析】景物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也是以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更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我们选择景物描写开发“文本写作”课程,就基于这几点。


一、自由写作:构思、立意优先

我们都写过有关春天的文章,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但为什么写不出别人那样的味道呢?很多时候找不到写的呢?

如何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春天呢?除了写景物之外,赞美春天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作春天呢?

我们读别人的文章,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分析、写作的模仿,而写得要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独到的表达,首先要设计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优先,植入自己的主题;其次,在阅读文章前只看题目,接着进行独立的构思、选材、立意,再进行独立的写作(心写);在对比文章,发现异同,对比分析、提高。

立意优先,无论是立意、内容,还是表达角度,会让我们的写作与所读的文章不同,意思是我们不读、不学习《春》这样的文章,也能写出好文章。

[示例一]: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旋律》,通过拟题,巧取角度,用“音乐的旋律”的角度去写春。

2.构思立意优先:

(1)(青春)用心去倾听,春天就会奏响寂寞的青春;

(2)(爱)最美的春天也会逝去,一如那心中最美的爱,只有那旋律还在耳边轻轻奏响;

(3)(母亲)母亲老了,无心去欣赏春天的旋律,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歌声;

(4)(离别)离别在春天,落花在雨后,我们还会重逢,在另一个春天,落花奏响的春之曲里依风聆听;

(5)(时间)时间会老去,春天也会变老,而那旋律不会改变,一如你的笑声;

(6)(长大)春天也在悄悄生长,经历曲折的过程,演奏生命的绝唱。

3.选材要有层次:

我们围绕“旋律”选取材料,可以选择“风、雨、落花、归鸟、流水”等角度(内容)去组织文章材料。

4.写作切口要小:拟写文章的写作角度、写作的线索(物或事),把它作为文章选材围绕的中心或表达围绕的中心。

5.添加生活味道:写一处具体的地点,几个具体的景物,一件具体的事情和看见的人。

6.大胆写出感受:

春花会在春风吹拂下,演绎一场盛大的生命之筵,把纯的颜色铺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嘀嗒的雨滴,会在春花落尽之时,演奏一场哀婉的春之曲,从枝头到窗前,从白鹤坡的小路到盛马大道的大桥(生活味道),从泛绿的叶子到急匆匆的脚步,一直到郪江(生活的真实)布满皱纹的江面……

“雨脚如麻三春地,流水东城寻落花。”你平平仄仄地念出来,那声音里,有了花的颜色,也有了爱的温度……


[示例二]: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文字》。用“文字”的角度去写作,可以选择“春花为封面”、“春雨为文字”、“春风在阅读”、“月光在谱曲”、“春鸟在演唱”等角度去组织文章材料,再去表达。

2.构思立意优先:

(1)(爱)最美为封面已经撕碎(花凋谢),残留的文字(枝头的雨水、露珠)里有我的感情的流动,涨满田野里的小河;

(2)(故乡)故乡已经远去,春天的记忆里保存了无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定格,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

(3)(生命)春天的花朵是文字,写满大地的枝头,写满人们的心;

(4)(田野)田野是春天的大书,我们去书写最美的春天吧;

(5)(寻找)春天在哪里?在枝头、流水、天空、大地,还是人的内心?春来了,春的文字写满了世界;

(6)(陪伴)请陪伴春花,凋落的不是落花,而是枝头的文字,春天的心。

这样,你写的春天就会与众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味道。


二、“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

有目的地阅读别人的文章,先批注、解析,再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阅读写景散文,我们围绕文章的结构、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等进行与例文有关的阅读,从中再次学习、掌握、完善“文章设计”、“文章选材”、“景物描写”、“材料安排”、“语言表达”。

“阅读式写作”分为两个阶段:批注解析、写作运用。

(一)朱自清《春》文章说明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轻松活泼,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阅读时我们对原文批注、解析,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写作”,或“模仿写作”。

(二)“阅读与自由写作”案例:摆脱原文束缚,自由构思、写作。


朱自清

[评注]文章题目,简洁明了。

比如拟写题目为《梅花的春天》,以梅花为中心景物来写作,写的应该是早春。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评注]总写春天来临。

从作者的角度写。“盼望”写自己的急切心情;“东风”选春天的代表事物;“脚步”用了拟人,属于虚写,写出了“春风吹拂”“春天快来了”的样子。

“春天”点季节、点题。

[问题]:文章开头总写春天,写心情、感受;所写内容剔除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景物、人事;总写和开头点题,学习采用此开头方式,容易与别人雷同。

[写作]改变原文句子结构、内容,进行自由写作。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评注]总写万物醒来。

从自然万物的角度写的。写春天苏醒的样子。“睡醒”、“张开眼”,写出春天的特点。以“睡醒”“张开眼”来写春天,别致而新颖。

“山”、“水”、“太阳”具体地交代了春天的三个景物,后文可能会围绕它们进行写作。但后写了田野、下雨,没有明确写山、水、太阳,不能统领全文,所以最好独立成段,或放下一段。

[问题]后文围绕“睡醒”“张开眼”,没有完全围绕“山”、“水”、“太阳”,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一致性。所以,最后把第二句放在下一段,作为第三段春天来临的大背景。第一句继续放第二段,作为统领全文的句子。

第一句总写,但仍然比较抽象,属于虚写,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写的时候尽可能避免,模仿的时候容易与别人雷同。

[调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写作]紧扣原文“睡醒”做文章,按照自己的生活情景设置内容。

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原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评注]分写。笼统地写园子、田野长出绿色。

写春草和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关键词为“钻”、“嫩”、“满”、“软”,写出春草的特点。用三个“的”句式,使语言充满童趣和自然的味道。

写法:总写草的动态、形态、颜色、范围、质地。但写作不可以简单模仿,或直接借用;创新是写作永远的主题。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两处写人的活动有重复。

[写作]前文写人的活动(包含其他内容),一定不与其他写人的内容重复。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绿色的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树下的草地,几个人坐着、躺着,仰望梅花。另外两个人,拍照,摆出各种姿势。路上的行人,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对身边的人说着、笑着,赶快拿出手机。

[调整]写比较复杂的景物,一定要有顺序,做到多而不乱。想想,是如何调整的?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新增加的内容)。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评注]分写。写各种春花。

虚写花,用了拟人、比喻;侧面接着写花的盛况、颜色、味道,自己的感受;写与花有关的蜜蜂、蝴蝶,间接写花;最后写草丛中花的神态、动态。

[总结]拟人动态描写,比喻对照颜色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写作必须变化,继续围绕梅花,回到梅花,本段加入儿歌,使文章更有味道。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原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评注]分写。围绕风和声音。

写了春风(味道)、鸟鸣、春笛;间接写风的特点,柔而温暖;直接风带来的味道,拟人化写鸟的鸣叫;简单写短笛的吹奏。

写法:触觉拟人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拟人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围绕春风、歌声写作,拓开后再回到写梅花。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评注]分写。

写春雨和雨中的房屋、树木草叶、夜晚、乡下、雨中的人。写春雨的形态、动态。

写法:雨的形态描写、动态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前文写了雨,后文对应“大了起来”。写作一定要做到:前铺设,后勾连。

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树枝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红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调整]本段没有提到梅花,与题目《梅花的春天》不吻合,要添加写梅花的内容。本段“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否定了前文的“春雨降临”,这里内容不勾连、矛盾。“红花着玉色”表达不恰当。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评注]分写。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

简单勾勒几幅画面,放风筝、散步、活动。

[问题]太过简略,画面感不强;与上文写人的活动重复。

[运用]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原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评注]总写。写春天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

写法:大胆写出自己的感受,多角度写。

[运用]“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自由写作】根据朱自清的《春》提示,再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写作。文章完整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三)“阅读与自由改写”案例

我们可以原文进行一种仿写、改写,一般要按照文章的句子结构特点、内容顺序进行相应的仿写或改写。

仿写是最难的,因为你没了自我。自由写作是“以我为景”,心中自生万物。仿写是“以人为景”,一如跟着导游看风景,往往有时间限制,步履匆匆而走马观花。所以,主张对文本进行改写,而不主张仿写。

我们改变上文(自由写作的文章)定时(某一天)、定点、定景以及再移步换景进行观察、写作的模式,改为多时、多点、多景的想象、写作的模式。


朱自清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批注]用’盼望”,写对春天的向往,抓住“东风”写“春的脚步”、春天的变化,很生动。仿写不能照搬,最好“以我为主”。我们可以抓住早春的“梅花”,以“歌唱”为核心来构思、写作文章。

[改写]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批注]总写。把第二句放下一段。

原文用“睡醒”很形象,可以保留这个写作角度。

仿写的文章要围绕“唱歌”写作。

[改写]一切都睡醒了,小河伸了个懒腰,草树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原文】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分写。土里、园子、田野的小草,和人的活动。

“钻”生动,“嫩”、“绿”写出草的质地、颜色。我们可以写具体的草,写草形、颜色、动态、声音(歌唱)。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

[改写]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树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了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分写。春花。写了三种花开得繁盛,颜色和花香,花树上的蜜蜂、蝴蝶,以及草丛里的野花。

我们可以围绕“歌唱”分别组织语言。

[改写]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背后,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情调的小曲,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她不停地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落花如雪花飞舞,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漂浮着花的气息、花儿的香味、阳光的味道,四处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几朵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原文】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批注]分写。春风和声音,写了花香、鸟鸣、春笛。

[改写]“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一阵一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香色声影。

小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随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批注]分写。春雨,写了雨中草、雨中夜、雨中人、雨中屋。

[改写]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挂枝前,如一支细笔写着得意的春曲。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悄悄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人们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有些遥远的村庄,那里的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批注]分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第二句和最后一句是总写,第一句和第第三句是分写。先看到风筝,再看到活动的人们,再虚写人们的希望。

可以把上写人的活动放在此。

[改写]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

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原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批注]总写春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写春天的活力,和自己的感受。

[改写]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改写】按照朱自清的《春》改写,紧扣“歌曲”(写作角度)。文章完整展示:


春之曲

齐红雨


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一切都刚醒来,伸了个懒腰,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月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里,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的曲调,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如雪花飞舞,她在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四处弥漫着花的气息、花儿的味道,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阵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色香声影。

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和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枝前挂,如一支笔写着得意的曲谱。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的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四)“自由写作”:《梅花的春天》第二次阅读

《梅花的春天》与《春之曲》都改变了原文《春》赞美春天的写作思路,分别以“梅花”和“歌声”为角度选取材料和进行表达,这是两文区别于原文《春》的关键。

所以,写作的关键是先选择写作角度或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意图,接着是选取几个材料,最后再是表达。

阅读别人的文章,它已经设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顺序,所以不需要刻意再去设计文章。做好了以上这些,剩下的就是语言表达和文章细节的问题。这些需要单需训练和锤炼。


1.《梅花的春天》的解读。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原文】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点评]以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串联文章,以梅花为中心描写周围环境,以景入文,细节描写,自然生动,画面清新美丽。“我推开窗户。”看似要以行踪变化来写作。

【原文】“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点评]一般学生会把这句放在文章开头,这叫先入情、入理,但似乎缺少必要的依托,少了入情入理的背景,显得突兀,或有些自作多情,在读者之前自我陶醉。

放在这里,就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延伸、感悟,显得自然。引用的诗句,是对后文下楼看花的铺垫。

【原文】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点评]“走下楼来”是行踪的交代,写寒意、站台下小草,单点描写。“寒意”和“裹紧衣衫”写出了早春的特点。顺势交代,让文章显得自然、真实,充满生活情调。学生写作,喜欢直接写要写的对象,容易忽视其他看似无关的内容(景物、天气、人物、事情)的交代。找不到话说,又不愿意多说,这是很矛盾的事情。

站台下的小草,其实很多地方都会冒出小草,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想到要拿来写作。“探”对应原文的“钻”,“绿色小虫”比喻新颖,写作时需要跳出别人的表达,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半滴露珠”写出叶子很小,露珠快干涸的样子,“躺”写出一种悠闲快意,“露珠是眼睛”顺势联想,使画面更美和富有生气。

【原文】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点评]“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再写行踪,以梅树为中心,写“树下小草”,单点描写。改变了《春》原文剔除具体的时间、地点、场景、树名、人物的“总描”写法(我们姑且叫“油画”的写法,不细腻、较空),改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法,细描。

再近距离写梅花,写树下的“铁线蓝”,“绿草是翡翠的镯子”想象奇特,用语大胆。

【原文】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点评]本段写小园周围环境、景物,多点描写,立体描写。

“水草站”、“小山的绿”在描绘和勾勒、田野长出“绿毛”、“河流笑”、“燕子衔绿”,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大胆地艺术创造。

但没有围绕“梅花”,或者没有以“梅花”为出发点,所写内容背离了文章标题《梅花的春天》。

[二次创作]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在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原文】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点评]写小园梅花。写梅花色彩、形状(略写),虚写人们的感受和想象(详写)。所写内容较少,最好能增加一些内容。

但先写周边,再写梅花,可能主次不分,与文章标题不符;且与前文所写的梅花是什么关系,前后不明,重复写作;且又如写作何回到梅花上,显得太突兀。

把本段放在“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后,先写梅花与文章开头“看到梅花下楼”这一内容相符,与人欣赏景物的心里相符,再写梅花周边景物,突出重点,也符合逻辑。

[二次创作]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原文】“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点评]诗句增色,诗情画意。写春雨中的梅花。写完小山、田野、河流,再回到梅花,使文章不游离于“梅花的春天”。其次,写雨中的梅花,写天气的变化,增加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这些,值得你注意和学习。

【原文】“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点评]诗句很美,但与后文所写没有联系,这反而是败笔。写春风和春味。虚写春风,写感受。本段写了阳光,与上段的“春雨”不符合,上下段缺乏交代、过渡,这也是问题。还有,本段没有写梅花,或者没有围绕梅花。

[二次创作]“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原文】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点评]再写梅花和周围的流水、小鸟,虚写自己的感受。继续承接上文,从树到“春曲”,变换角度写作,增加文章的层次和味道。

【原文】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点评]写雨中的梅花。

【原文】“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点评]诗句很美。写白梅花,植入乡村、故乡的主题,使文章由写景、抒情变换到“乡土”、“人情”的主题,增加文章的深度、广度。

【原文】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点评]变换时间,写夜色中的街道和感受。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笔墨宕开,显得自然和真实。其中“花事”也可以指梅花。

【原文】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点评]变换时间,写第二天放风筝。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梅树外”写了梅树,以梅树为背景,好像写“梅花带来了春天”,感染了梅花的精神,激起了人们活动的热情。

【原文】“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点评]与上段,增加叙事,使文章具有生活的味道,增加真实性。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

【原文】“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点评]虚写写春来临的景象。

【原文】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点评]“梅花开后与春住”再次扣题,回到“梅花”,写人们去享受春天。“弹奏”用词不妥,桃花比较软,用“谱写”最好。其次,文章写《梅花的春天》,可否换成“梅花”呢?

[二次创作]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学校(12月7日改写)


2.《梅花的春天》二次创作全文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草案)


齐红雨

【交流提问】

1.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写作?

2.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的主线就是文本阅读(解读),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依然不会做考试阅读题?

3.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学而低效”、“学而无用”呢?

如何阅读才收获大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我们不能单纯阅读,要阅读、品读、摘录、文评、思评、运用、写作,有针对地阅读、摘录、写作。


一、教材文本写作课程

从写作的角度认识,写作有以下几种方式:

1.独立式写作;2.阅读式写作;3.观察式写作;4.思考式写作;

5.感悟式写作;6.模仿式写作;7.心灵式写作;8.应试式写作。

在“文本精读”的各种定义中,一般没有“写作式阅读”这个提法。“写作中心”阅读教程要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围绕写作进行阅读和写作。学校语文教学,一定要先把写作放在首位,以写作为中心。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分为:“写作式阅读”和“阅读式写作”。

“写作中心”阅读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解读文章和进行独立的写作。它们都围绕着写作,以写作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进行的相关阅读、文章解读和写作分析,或在阅读中进行相应的写作。

“写作中心”不是要代替阅读,而是要先围绕写作,突破写作,解决写作问题。接着才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阅读,进行专题阅读,拓展阅读,自由阅读,或考试阅读。

阅读时切忌只作写作方面的解读、分析、总结,停留于方法和概念上。切忌重在原文解读而忽视语言运用和独立的写作。

阅读过程中进行的写作,又分“片段写作”、“全文改写”和“全文写作”(自由写作)两种形式。

(一)写作式阅读

写作式阅读:即为了写作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分一文阅读和多文阅读等方式。

1.写作技巧式解读:读一篇文章,站在写作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学习文章的结构设计、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

2.写作任务式阅读:先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或写作专题,先已确定写作的内容、专题、主题和写作要求,再围绕这个内容、主题,再阅读相关的文章,确定写作内容,选取写作角度,确立文章中心,最后开始相应的写作。

3.写作角度式阅读。

【文章设计】

A.阅读与构思;含文章引子、背景、线索、主题设计与写作角度。

B.阅读与结构;C.阅读与开头;

D.阅读与结尾;E.阅读与过渡;

【文章内容】

A.阅读与选材取舍;B.阅读与内容安排;C.阅读与生活真实;

D.阅读与景物描写;E.阅读与人物描写;F.阅读与事件变化。

【主题思想】

A.阅读与情感;B.阅读与思想;C.阅读与主题;D.阅读与感悟。

【语言运用】

A.阅读与语言运用;B.阅读与细节运用;C.阅读与语言风格。

【写作技巧】

A.阅读与写作技巧;B.阅读与表达效果。

这里的写作技巧与上文“写作技巧式阅读”区别在于,这里只全文分析,细致到段落、句子,“写作技巧式阅读”多指平时对某一点进行总结概括。

写作技巧,比如:烘托(环境烘托、景物烘托)、渲染、衬托、反衬、铺垫、留白、点染、伏笔、对比、修辞、设置矛盾、设置悬念、粗笔勾勒、浓墨重彩、情节跳跃、细节刻画、立体描绘、引用、整散句结合、双线索设置、蒙太奇手法、多点构思、多头推进、虚实结合、“读者笔法”(生活笔法)等。

4.写作式阅读的要求。

现在学生对文章的学习,除了解读外,写作方面多停留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总结、概括,往往简单、随意,缺乏具体的运用和写作实践。

其实,写作也是阅读的基础,会写作一定善阅读,但会阅读不一定会写作。另外,写作本身更是写作的基础。

我们要善于阅读,快速地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把文章阅读的重心从“文本解读”拉回到“语言运用”和“文章写作”上来。

要做好写作式阅读,有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必须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写作为先”,要求我们阅读的别人文章不能只站在阅读的角度,也不能仅仅停留于积累、借鉴和简单的模仿。我们要把别人的文章当作写作的范例,而不是写作不可跨越的高度,一种不可复制的模式,最后成为束缚写作的藩篱。

学习文章的目的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欣赏、解读,而是要善于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进行综合解析,从文章构思、结构安排、内容选材、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积淀、文章解析、文章赏析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和提高。

第二,先设计再阅读文章。

阅读一般是直接阅读,很少思考自己会怎么写。我们看别人的文章之前,可以先看文章的题目,思考自己会怎么设计、立意、选材、表达,再对照阅读文章,发现对比差异,再参照提高。

第三,必须掌握文章学习的角度。

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文章,结构设计、文章选材、写作角度、主题表达、语言运用、写出细节、生活情调等。

第四,必须做到“一文而知天下写作”。

快速地掌握文章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是学习文章基本的要求,甚至是学习写作的第一要求。

我们必须快速地通过“一文”或“几文”学习写作,在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大量阅读,再融入自己的生活、人生感悟,写出更好的作品。

(二)阅读式写作

平时作文一般不会有“原文依托”,除非写作时需要模仿。

所谓“阅读式写作”就是带着一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去阅读、分析、解读别人的文章,再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去写一篇相近的文章。

解读、分析、学习别人的文章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写作是受到某篇文章的影响、启示而进行的。但最好不带着特定的写作任务、目的和刻意的要求,最好没有写作内容、主题的限制,虽要“因文造文”,但要争取做到随意自如。“因文造文”它往往已经有内容的先后安排、写作方法的提示、结构的设计、主题的表达、语言的运用等,会让初学写作的人觉得轻松一些。

1.因文写作(仿写改写):带着写作的任务去阅读一篇文章,从写作的角度解读、分析,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可以选取文章的部分内容、添加自己的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组合或相关的写作。

2.循文写作(自由写作):带着写作的目的去读一篇文章,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有了写作的冲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过程、人生经历进行一次完全自由的写作,写作中不带有太多目的,尽可能不受所读文章的影响,替换完原文的内容。

写作时,根据原文的某个点(如题目、内容、语言、某句话),或借鉴文章结构、思路、开头、结尾、中心、抒情等,再确定写作的主题、标题、内容、角度。


“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案例


【课文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都属于写景散文。

【写作目标】学习文章设计、选材方法、景物描写、写作方法、语言表达。

【课程分析】景物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功,也是以论文写作的基本功,更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我们选择景物描写开发“文本写作”课程,就基于这几点。


一、自由写作:构思、立意优先

我们都写过有关春天的文章,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但为什么写不出别人那样的味道呢?很多时候找不到写的呢?

如何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春天呢?除了写景物之外,赞美春天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写作春天呢?

我们读别人的文章,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分析、写作的模仿,而写得要有自己的味道,有自己独到的表达,首先要设计自己的文章,做到立意优先,植入自己的主题;其次,在阅读文章前只看题目,接着进行独立的构思、选材、立意,再进行独立的写作(心写);在对比文章,发现异同,对比分析、提高。

立意优先,无论是立意、内容,还是表达角度,会让我们的写作与所读的文章不同,意思是我们不读、不学习《春》这样的文章,也能写出好文章。

[示例一]: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旋律》,通过拟题,巧取角度,用“音乐的旋律”的角度去写春。

2.构思立意优先:

(1)(青春)用心去倾听,春天就会奏响寂寞的青春;

(2)(爱)最美的春天也会逝去,一如那心中最美的爱,只有那旋律还在耳边轻轻奏响;

(3)(母亲)母亲老了,无心去欣赏春天的旋律,她的心中只有儿子的歌声;

(4)(离别)离别在春天,落花在雨后,我们还会重逢,在另一个春天,落花奏响的春之曲里依风聆听;

(5)(时间)时间会老去,春天也会变老,而那旋律不会改变,一如你的笑声;

(6)(长大)春天也在悄悄生长,经历曲折的过程,演奏生命的绝唱。

3.选材要有层次:

我们围绕“旋律”选取材料,可以选择“风、雨、落花、归鸟、流水”等角度(内容)去组织文章材料。

4.写作切口要小:拟写文章的写作角度、写作的线索(物或事),把它作为文章选材围绕的中心或表达围绕的中心。

5.添加生活味道:写一处具体的地点,几个具体的景物,一件具体的事情和看见的人。

6.大胆写出感受:

春花会在春风吹拂下,演绎一场盛大的生命之筵,把纯的颜色铺满大地的每个角落;嘀嗒的雨滴,会在春花落尽之时,演奏一场哀婉的春之曲,从枝头到窗前,从白鹤坡的小路到盛马大道的大桥(生活味道),从泛绿的叶子到急匆匆的脚步,一直到郪江(生活的真实)布满皱纹的江面……

“雨脚如麻三春地,流水东城寻落花。”你平平仄仄地念出来,那声音里,有了花的颜色,也有了爱的温度……


[示例二]:

1.拟题巧取角度:《春的文字》。用“文字”的角度去写作,可以选择“春花为封面”、“春雨为文字”、“春风在阅读”、“月光在谱曲”、“春鸟在演唱”等角度去组织文章材料,再去表达。

2.构思立意优先:

(1)(爱)最美为封面已经撕碎(花凋谢),残留的文字(枝头的雨水、露珠)里有我的感情的流动,涨满田野里的小河;

(2)(故乡)故乡已经远去,春天的记忆里保存了无数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定格,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

(3)(生命)春天的花朵是文字,写满大地的枝头,写满人们的心;

(4)(田野)田野是春天的大书,我们去书写最美的春天吧;

(5)(寻找)春天在哪里?在枝头、流水、天空、大地,还是人的内心?春来了,春的文字写满了世界;

(6)(陪伴)请陪伴春花,凋落的不是落花,而是枝头的文字,春天的心。

这样,你写的春天就会与众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味道。


二、“写作中心”文本写作课程

有目的地阅读别人的文章,先批注、解析,再围绕文章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阅读写景散文,我们围绕文章的结构、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等进行与例文有关的阅读,从中再次学习、掌握、完善“文章设计”、“文章选材”、“景物描写”、“材料安排”、“语言表达”。

“阅读式写作”分为两个阶段:批注解析、写作运用。

(一)朱自清《春》文章说明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轻松活泼,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阅读时我们对原文批注、解析,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写作”,或“模仿写作”。

(二)“阅读与自由写作”案例:摆脱原文束缚,自由构思、写作。


朱自清

[评注]文章题目,简洁明了。

比如拟写题目为《梅花的春天》,以梅花为中心景物来写作,写的应该是早春。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评注]总写春天来临。

从作者的角度写。“盼望”写自己的急切心情;“东风”选春天的代表事物;“脚步”用了拟人,属于虚写,写出了“春风吹拂”“春天快来了”的样子。

“春天”点季节、点题。

[问题]:文章开头总写春天,写心情、感受;所写内容剔除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景物、人事;总写和开头点题,学习采用此开头方式,容易与别人雷同。

[写作]改变原文句子结构、内容,进行自由写作。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评注]总写万物醒来。

从自然万物的角度写的。写春天苏醒的样子。“睡醒”、“张开眼”,写出春天的特点。以“睡醒”“张开眼”来写春天,别致而新颖。

“山”、“水”、“太阳”具体地交代了春天的三个景物,后文可能会围绕它们进行写作。但后写了田野、下雨,没有明确写山、水、太阳,不能统领全文,所以最好独立成段,或放下一段。

[问题]后文围绕“睡醒”“张开眼”,没有完全围绕“山”、“水”、“太阳”,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一致性。所以,最后把第二句放在下一段,作为第三段春天来临的大背景。第一句继续放第二段,作为统领全文的句子。

第一句总写,但仍然比较抽象,属于虚写,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写的时候尽可能避免,模仿的时候容易与别人雷同。

[调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写作]紧扣原文“睡醒”做文章,按照自己的生活情景设置内容。

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原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评注]分写。笼统地写园子、田野长出绿色。

写春草和人在草地上的活动。关键词为“钻”、“嫩”、“满”、“软”,写出春草的特点。用三个“的”句式,使语言充满童趣和自然的味道。

写法:总写草的动态、形态、颜色、范围、质地。但写作不可以简单模仿,或直接借用;创新是写作永远的主题。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两处写人的活动有重复。

[写作]前文写人的活动(包含其他内容),一定不与其他写人的内容重复。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绿色的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树下的草地,几个人坐着、躺着,仰望梅花。另外两个人,拍照,摆出各种姿势。路上的行人,走走停停,指指点点,对身边的人说着、笑着,赶快拿出手机。

[调整]写比较复杂的景物,一定要有顺序,做到多而不乱。想想,是如何调整的?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新增加的内容)。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评注]分写。写各种春花。

虚写花,用了拟人、比喻;侧面接着写花的盛况、颜色、味道,自己的感受;写与花有关的蜜蜂、蝴蝶,间接写花;最后写草丛中花的神态、动态。

[总结]拟人动态描写,比喻对照颜色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写作必须变化,继续围绕梅花,回到梅花,本段加入儿歌,使文章更有味道。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原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评注]分写。围绕风和声音。

写了春风(味道)、鸟鸣、春笛;间接写风的特点,柔而温暖;直接风带来的味道,拟人化写鸟的鸣叫;简单写短笛的吹奏。

写法:触觉拟人描写、味觉描写、听觉拟人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围绕春风、歌声写作,拓开后再回到写梅花。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评注]分写。

写春雨和雨中的房屋、树木草叶、夜晚、乡下、雨中的人。写春雨的形态、动态。

写法:雨的形态描写、动态描写;关联景物描写。

[写作]前文写了雨,后文对应“大了起来”。写作一定要做到:前铺设,后勾连。

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树枝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红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调整]本段没有提到梅花,与题目《梅花的春天》不吻合,要添加写梅花的内容。本段“春雨在不经意间来临”否定了前文的“春雨降临”,这里内容不勾连、矛盾。“红花着玉色”表达不恰当。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评注]分写。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

简单勾勒几幅画面,放风筝、散步、活动。

[问题]太过简略,画面感不强;与上文写人的活动重复。

[运用]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原文】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评注]总写。写春天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

写法:大胆写出自己的感受,多角度写。

[运用]“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自由写作】根据朱自清的《春》提示,再按照自己的构想进行写作。文章完整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外语学校



(三)“阅读与自由改写”案例

我们可以原文进行一种仿写、改写,一般要按照文章的句子结构特点、内容顺序进行相应的仿写或改写。

仿写是最难的,因为你没了自我。自由写作是“以我为景”,心中自生万物。仿写是“以人为景”,一如跟着导游看风景,往往有时间限制,步履匆匆而走马观花。所以,主张对文本进行改写,而不主张仿写。

我们改变上文(自由写作的文章)定时(某一天)、定点、定景以及再移步换景进行观察、写作的模式,改为多时、多点、多景的想象、写作的模式。


朱自清


【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批注]用’盼望”,写对春天的向往,抓住“东风”写“春的脚步”、春天的变化,很生动。仿写不能照搬,最好“以我为主”。我们可以抓住早春的“梅花”,以“歌唱”为核心来构思、写作文章。

[改写]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原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批注]总写。把第二句放下一段。

原文用“睡醒”很形象,可以保留这个写作角度。

仿写的文章要围绕“唱歌”写作。

[改写]一切都睡醒了,小河伸了个懒腰,草树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原文】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分写。土里、园子、田野的小草,和人的活动。

“钻”生动,“嫩”、“绿”写出草的质地、颜色。我们可以写具体的草,写草形、颜色、动态、声音(歌唱)。

问题:人的活动可以放到文章后面,与其他写人的内容合并。

[改写]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树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了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分写。春花。写了三种花开得繁盛,颜色和花香,花树上的蜜蜂、蝴蝶,以及草丛里的野花。

我们可以围绕“歌唱”分别组织语言。

[改写]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背后,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情调的小曲,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她不停地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落花如雪花飞舞,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漂浮着花的气息、花儿的香味、阳光的味道,四处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几朵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原文】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批注]分写。春风和声音,写了花香、鸟鸣、春笛。

[改写]“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一阵一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香色声影。

小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随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原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批注]分写。春雨,写了雨中草、雨中夜、雨中人、雨中屋。

[改写]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挂枝前,如一支细笔写着得意的春曲。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悄悄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人们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有些遥远的村庄,那里的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原文】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批注]分写。人的活动和对春天的期盼。第二句和最后一句是总写,第一句和第第三句是分写。先看到风筝,再看到活动的人们,再虚写人们的希望。

可以把上写人的活动放在此。

[改写]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

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原文】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批注]总写春的感受。从娃娃、小姑娘、青年三个角度写,写春天的活力,和自己的感受。

[改写]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改写】按照朱自清的《春》改写,紧扣“歌曲”(写作角度)。文章完整展示:


春之曲

齐红雨


等待着,等待着,梅花开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的歌谣开始依次唱响了。

一切都刚醒来,伸了个懒腰,揉揉眼睛,跟着一阵春风,一起唱了起来。

远山好像穿上绿色的风衣,唱得绿云如浪;小溪泛清波,唱得白云坠入水中;太阳也红着脸,站在山头,扯着喉咙,在田野上唱了起来。

“不道春来早,月下听花语。”最早唱响春之歌的是街角的梅花。梅花谱上新曲,树下、路边满是陶醉、欣赏的人们。

园子里,几棵小草钻出被窝,站在了泥土之上,她望了我一眼。风拉住她单薄的衣衫,摇动着她细细的腰。她清清嗓子,怯生生地唱响了第一支曲子,我们听到了娇嫩的、浅绿的弦音。

远处的田野里,绿草一片,挤在一起,占领了冬天翻过的泥土。她们很沉默,好像是最好的听众,听着河岸这边梅花的歌唱,或在背诵着即将参赛的春之歌。

小溪岸边,桃树、杏树、梨树,在比赛歌唱。桃花得意,唱得朝霞满天,溪水涨潮。杏花低调,躲在嫩叶里,哼着小曲,走近才能听见那乡村的曲调,和放牛娃的短歌、笛音。梨花不服输,站在高处,一身洁白,如雪花飞舞,她在清唱古人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动人的诗篇。

你可以闭上眼睛,四处弥漫着花的气息、花儿的味道,弥漫着春花的合唱。蜜蜂是不安分的听众,在花间嗡嗡不停。蝴蝶不听春曲,只比花美,在花间飞来飞去。

岸头野草也不安分,探出头了,听流水婉转歌唱,露珠在叶尖悄悄滑落。草丛里,小白花,镶嵌在绿衣里的,抑或是花朵们撒落在绿草里的音符。

“摇红听春曲”、“吹面杨柳风”。微风阵阵,抚摸你的脸,亲吻你的心,注入你的耳朵。风翻动着泥土、小草和花朵,把泥味、草味、花香、鸟鸣调合,做成一道色香声影。

鸟在嫩叶中甚是欢喜,穿花衣,跳舞步,唱清脆悦耳的春曲,与风应和,和着流水的拍子。田野尽头,小山下,牧童骑牛背,穿蓑衣,横吹短笛,悠长的弦音如天外仙音,此景只合在诗词歌赋里去寻找。

春雨跟着春花,打着变化不定的拍子。雨如牛毛枝前挂,如一支笔写着得意的曲谱。雨如薄雾披远山,从高处垂下,如音乐剧的帷幕合上。春雨嘀嗒也不紧不慢,没人躲避,观花如潮,品雨如乐。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农人披着蓑,戴着笠,犁田,除草,拖着悠长的调子吆喝,或唱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山歌。村庄在雨里静默着,它听惯了牛咩狗吠、鸡唱鸟鸣、燕呢水响。

在城市的一角,一只红色的风筝浮起在远处的天空。河滩外,很多人携家带小,来到空地上,活动、溜达、说话,或弯腰、踢腿、跑步。每个人都是春天的一个音符,或是一支移动的笔,谱写着最美的春曲。

春天像一个音符,写满远山、田野、小园。春天像一首歌,被梅花起头,桃花演唱,梨花伴奏,流水传唱。春雨像一曲轻音乐,在我们的乡村、城市,在人们的心底,不时地响起。


(四)“自由写作”:《梅花的春天》第二次阅读

《梅花的春天》与《春之曲》都改变了原文《春》赞美春天的写作思路,分别以“梅花”和“歌声”为角度选取材料和进行表达,这是两文区别于原文《春》的关键。

所以,写作的关键是先选择写作角度或确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写作意图,接着是选取几个材料,最后再是表达。

阅读别人的文章,它已经设定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写作顺序,所以不需要刻意再去设计文章。做好了以上这些,剩下的就是语言表达和文章细节的问题。这些需要单需训练和锤炼。


1.《梅花的春天》的解读。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原文】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点评]以自己真实的生活环境串联文章,以梅花为中心描写周围环境,以景入文,细节描写,自然生动,画面清新美丽。“我推开窗户。”看似要以行踪变化来写作。

【原文】“梅花春色早,晨风看花忙。”梅花总是充满诗意,包含一种崇高的精神。

[点评]一般学生会把这句放在文章开头,这叫先入情、入理,但似乎缺少必要的依托,少了入情入理的背景,显得突兀,或有些自作多情,在读者之前自我陶醉。

放在这里,就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延伸、感悟,显得自然。引用的诗句,是对后文下楼看花的铺垫。

【原文】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点评]“走下楼来”是行踪的交代,写寒意、站台下小草,单点描写。“寒意”和“裹紧衣衫”写出了早春的特点。顺势交代,让文章显得自然、真实,充满生活情调。学生写作,喜欢直接写要写的对象,容易忽视其他看似无关的内容(景物、天气、人物、事情)的交代。找不到话说,又不愿意多说,这是很矛盾的事情。

站台下的小草,其实很多地方都会冒出小草,我们只是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想到要拿来写作。“探”对应原文的“钻”,“绿色小虫”比喻新颖,写作时需要跳出别人的表达,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半滴露珠”写出叶子很小,露珠快干涸的样子,“躺”写出一种悠闲快意,“露珠是眼睛”顺势联想,使画面更美和富有生气。

【原文】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点评]“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再写行踪,以梅树为中心,写“树下小草”,单点描写。改变了《春》原文剔除具体的时间、地点、场景、树名、人物的“总描”写法(我们姑且叫“油画”的写法,不细腻、较空),改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法,细描。

再近距离写梅花,写树下的“铁线蓝”,“绿草是翡翠的镯子”想象奇特,用语大胆。

【原文】小溪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旁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归燕衔着嫩嫩的绿色到处炫耀。

[点评]本段写小园周围环境、景物,多点描写,立体描写。

“水草站”、“小山的绿”在描绘和勾勒、田野长出“绿毛”、“河流笑”、“燕子衔绿”,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大胆地艺术创造。

但没有围绕“梅花”,或者没有以“梅花”为出发点,所写内容背离了文章标题《梅花的春天》。

[二次创作]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在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原文】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几树梅花,织成一片,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

[点评]写小园梅花。写梅花色彩、形状(略写),虚写人们的感受和想象(详写)。所写内容较少,最好能增加一些内容。

但先写周边,再写梅花,可能主次不分,与文章标题不符;且与前文所写的梅花是什么关系,前后不明,重复写作;且又如写作何回到梅花上,显得太突兀。

把本段放在“来到桥头的小花园”后,先写梅花与文章开头“看到梅花下楼”这一内容相符,与人欣赏景物的心里相符,再写梅花周边景物,突出重点,也符合逻辑。

[二次创作]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原文】“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点评]诗句增色,诗情画意。写春雨中的梅花。写完小山、田野、河流,再回到梅花,使文章不游离于“梅花的春天”。其次,写雨中的梅花,写天气的变化,增加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这些,值得你注意和学习。

【原文】“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草味、泥土味、阳光的味道混在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点评]诗句很美,但与后文所写没有联系,这反而是败笔。写春风和春味。虚写春风,写感受。本段写了阳光,与上段的“春雨”不符合,上下段缺乏交代、过渡,这也是问题。还有,本段没有写梅花,或者没有围绕梅花。

[二次创作]“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原文】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点评]再写梅花和周围的流水、小鸟,虚写自己的感受。继续承接上文,从树到“春曲”,变换角度写作,增加文章的层次和味道。

【原文】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点评]写雨中的梅花。

【原文】“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点评]诗句很美。写白梅花,植入乡村、故乡的主题,使文章由写景、抒情变换到“乡土”、“人情”的主题,增加文章的深度、广度。

【原文】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点评]变换时间,写夜色中的街道和感受。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笔墨宕开,显得自然和真实。其中“花事”也可以指梅花。

【原文】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点评]变换时间,写第二天放风筝。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梅树外”写了梅树,以梅树为背景,好像写“梅花带来了春天”,感染了梅花的精神,激起了人们活动的热情。

【原文】“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点评]与上段,增加叙事,使文章具有生活的味道,增加真实性。没有写梅花,如何理解。

【原文】“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点评]虚写写春来临的景象。

【原文】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桃花弹奏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点评]“梅花开后与春住”再次扣题,回到“梅花”,写人们去享受春天。“弹奏”用词不妥,桃花比较软,用“谱写”最好。其次,文章写《梅花的春天》,可否换成“梅花”呢?

[二次创作]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于成都石室学校(12月7日改写)


2.《梅花的春天》二次创作全文展示:


梅花的春天

齐红雨


我推开窗户。郪江路与小溪桥转角处有一个小花园,靠近花园大道有两株梅树开出一片红色的花,稀稀疏疏的像燃烧的火苗,浸染着有些冷清的街道。

走下楼来,风还带寒意,我赶紧裹紧了厚厚的衣衫。我走过花园大道,来到维多利亚公寓公交站台下,水泥缝里有一棵小草探出头来,像刚睡醒的绿色小虫。半滴露珠躺在叶的臂弯里,是小虫子张开了的一只小眼睛。

来到桥头的小花园。梅树下,铁线蓝发出了几片绿绿的小芽,手拉着手快连成一条长线;不知名的绿草,围着梅树的脚,稀稀的,柔柔的,要给梅树打造一只翡翠的镯子。

梅花在高高的枝头,像无数的红色火星,点燃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在光秃秃的枝头,含苞的梅花像是被谁贴上去的,整齐地排列着,像古色古香的小灯笼,又是一串串穿着小红衣的炮竹。几树梅树枝丫交叉,含苞的、绽放的梅花织成一片,甚是热闹,让人充满无数的幻想:红花娘,穿花衣,提灯笼,出嫁去。那含苞的梅花,是春雨吻过留下的春心;绽放的梅花,是春风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你,就是梅树下正在迎娶新娘的新郎。

靠近岸边,梅花倒映在清澈的河里。微风把印水面的树干、花朵和附近的景物揉碎、调色,画成了一副绝美的油画。离梅树几丈远的地方是小溪桥,桥下鱼腥草一大片,站在岸边浅浅的水里,成为欣赏油画的观众。

小园隔着小溪,对面是一片田野,背后立着一排小山,绿色似乎在描绘山的轮廓,勾勒树的线条;它们都作了梅花和春天的背景。

田野里,收割过后的稻田,稻桩枯瘦,稻桩周围的湿地上似乎长出一层若有如无的浅绿茸毛;田野的清寂,与梅树的热闹、美丽形成对比。

田野里一条郪江蜿蜒流过,小溪小园外百米的地方与郪江汇合。郪江水宽平展,淡淡的水波,是浅浅的笑。江上双燕衔着嫩嫩的绿色、水波、梅花到处炫耀。

“梅花一片红雨,春风三道涟漪。”春雨降临,那棵站在路边的梅树,有红的衣衫,挂满珍珠,是眨着眼睛的美人。

“清风摇红听春曲”。微风一起,像一曲轻柔而悠长的歌,耳边像茸毛,拂过你的脸,熨过你的心。梅花像一排排音符被谁不小心触碰,在你身边轻轻弹奏。你脸靠近梅花,花味、树味、雨味、草味、泥味混在一起,与春之曲一起把你一层层包围。

梅树甚是开心,枝头摇动起来,像开步的新娘,纤纤细步向你走来。流水谱上金曲,小鸟清清喉咙,躲在水边的树上小心地清唱。

雨开始大了起来。稀稀疏疏的雨,偶尔从高处坠下,斜斜地划过梅树枝丫间,打湿了梅花的新衣。没人躲避,细细的雨,如薄雾,浮在田野上,披在远山上。

“白花着玉色,流水煮炊烟。”你站在桥上,望着桥下角落里的一树白梅花,不打雨伞,望着青山,缓缓地用悠长的调子说着自己能懂的话,离开了很久的村庄那几缕炊烟一定听得懂游子说话的姿势和腔调。

夜色降临,灯光穿过雨帘,被细雨打湿。好像周遭的一切开始吵吵闹闹的,窸窸窣窣说着话,在议论着春雨花事。

第二天上午,天放晴了。梅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12月7日改写)


【后注】整个课程还在编写之中,本部分呈现的内容只是局部,还没有仔细修改,有很多错误,敬请批评指正。树外的河滩,有一个风筝浮在天空上,像一条不停摆动的鱼。风太小,风筝一折一折,落了下来,掉进了河里。小孩跑到岸边,使劲跺脚,哭吵着要风筝。年轻的父亲追过来,从孩子手里抢过风筝的线,不停地摇摆着线,一腾一拉,风筝被水草牵绊着,似乎不再愿意上岸。

“我们不要了,再买一个好吗?”转身对面孩子的父亲似乎绝望了。散步的人围了过来,放风筝的孩子多了起来。……

“春色满园”,春天开始了新一次回归之旅,会长满你家的小院。“红雨随心”,细雨中的田野会翻起绿色的波浪,覆盖静静的田野和涌上远处的山坡。

请记住“梅花开后与春住”。用温润的月光作被子,裁几片晚霞挂在窗前,用满树梅花谱写春曲,夜夜不停,让流水和风为你歌唱……


2017年11月28日(12月7日改写)


【后注】整个课程还在编写之中,本部分呈现的内容只是局部,还没有仔细修改,有很多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