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插入:没想到被推荐到了Startup News,修改一下加点自己的版权信息
本文原文地址为
罗磊的独立博客
自从走上前端路,人宅了,性格也慢慢在这种沉浸的过程中慢慢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追求简单、专一和专注,慢慢调整心态,少了些浮躁(虽说还是挺浮躁和飘飘然),20多岁的人了,这算是我性格中的一个硬伤。
2011年和2012年的我,是个十足的微博控,运营自己的微博,运营学校的草根微博@暨南大学第一饭堂,玩得不亦乐乎也算是小有影响力和成就,但2013年以来,刷微博的时间相比过去的2011和2012都少了很多,我的微博@罗罗磊磊 的微博的关注数从将近1000下降到了现在的640,几次清理,unfollow了一堆帐号,信息流现在已经干净多了。此外,开启了一个微博小号,仅仅关注几十个身边均相互认识的朋友。几个月下来,使用小号的微博次数越来越多,刷一下,知道身边的朋友干了些什么,跟朋友的social交流也多了,时不时也会去关心问候一下。
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科技带来效率的时候,也给我带来了十足的焦虑感,互联网每时每刻(在如今这个时代,微博、资讯,几乎真的就是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哪里有发生大事了,什么公司又推出什么产品了,又有什么新技术了,有又什么搞笑的了……
我们刷着微博,刷新着网页,刷新着朋友圈,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生怕自己不知道了什么,生怕自己落伍了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去尝试,结果呢?反就是那句古老的哲语:
All is nothing. You want everything, you lose everything.
间隔年之后的角色错位,过去的半年一段时间,带给我很大的压力,走上技术路,与技其他人的差距,不管是专业上的差距,还是时间和起步上的差距,在技术这个领域,自己就是一个菜鸟,虽说不算是从0开始,可的确也算是婴儿学步,经历过的事情,就是证明「自己的无能」,人嘛,面对让自己心理不好受的事情,防卫机制难免让人不能正面应对和逃避,有人拖延,有人克服。有人很好地处理了,有人就此陷入了青春的泥潭。
实话说,这半年甚至一年我所经历的(去年的今天,我骑行应该是到了理塘海子山脚下了),给我带来痛苦的同时,也让我反思了很多。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向其他人证明自己can,自己有能力,自己行,我们选择性地忽视自己的错误,给自己找借口和理由,但是,当旁观者看你的时候,当你终愿意面对自己的现状和实情的时候,几个月前,在一个高中同学的人人网上看到一条状态「临近毕业,大学四年,学会的就是: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可能答案也就是那句话「你不够聪明,你不够努力」,前者谈不上是理由,统计学上终究90%甚至99%的人智力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后者是我们大多数人失败和没有做好的原因,倒也真是有意思,我们这批人,的确算不上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一代,甚至压根没经历过苦难,没经历过爷爷奶奶政治动乱的年代,没经历过父母跳农门入城的年代,可能从懂事之后,基本就是享受着父辈给我们打造的安逸环境。。
现在回深圳,走在街上看到那群穿校服的初中、高中生,以前还特意去看过那群95后小妹妹小弟弟的微博,那个矫情,让我们这批90代生人不免一身鸡皮疙瘩,倒也不是反感,年轻人嘛,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正在青春这条路上继续走着。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微博这个话题,我就想「既然我的生活中挺焦虑,那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焦虑?」。于是,我开始跑步,开始强迫自己去图书馆code,开始强迫自己读书,强迫自己学会专注。
专注,是这个时代的稀缺词,浮华社会,大学教育之中一堆人涌向经管行业就是一个例子,那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再想去当工程师,当科学家(嗯,美国其实也是这样,之前还看过美国什么杂志批评华尔街毁了科学,资本主义看不见手的驱动下,优秀的人才注定是向能收益最大:大部分条件下就等同于赚钱最多 的行业涌动),就是因为「觉得」是个好专业或者赚钱的专业(至少当年我报志愿就是这么觉得的,觉得经济火,就报金融财经类院校和专业;初中高中当过些学校干部,就自以为自己适合当领导学管理),毕业后一堆人涌向体制又是一个例子。有时候我觉得搞技术真好,够简单,够纯粹,当然, 也挺赚钱……微博火了,商业上一堆人也去做微博营销,微信火了,一堆人又去做微信营销,产品方面,微博越来越重,越来越杂,我们渐渐地发现,我们被微博绑架了。
那我能改变什么吗?要不我试着删掉一些人,眼不见为净,于是我就这么去做了。
1.unfollow营销类微博:星座、心理学、本地资讯
首先删除的(大概一年前我就这么做了),就是类似冷笑话精选、心理学之类的微博帐号,毫无营养,一群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年轻人,坐在一个办公室,一天10+h小时面对显示器,通过一堆现成的营销工具,找几个语录、找几个段子,配几张好看的图片(嗯,很多糖水图),定时发送。嗯,当年我干过类似的活。
2.unfollow经常谈论政治性话题的名人:孔庆东,司马南,薛蛮子,李承鹏,历史袁老师,历史真相balbalba
刚入大学的时候,自持博览群书(也就是各种通史、各国近代史、一些政治学、社会学的经典),关注社会时政,喜欢评论(嗯,我现在依旧喜欢评论),关注了不少微博上有影响力人的帐号,我这人不喜欢打标签和站队,当然为了方便理解,举例依旧还是五毛圈和公知圈,五毛圈的孔庆东、染香之类首先unfollow,公知圈的薛蛮子、李承鹏,也被我取消关注,这群名人,的确是有影响力的人,的确是基本天天都在发有影响力的事情,可是,不好意思,做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我觉得我暂时可能更需要沉淀和提升自己,的确,取消关注他们之后,我不能再第一时间知道哪里发生了什么冲突,哪里又发现了什么冤情,但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传统的新闻依旧会说的,我不会因为取消关注了他们而觉得out了。
取消关注政治圈名人,还有一个好处,不会再看那么多的灰色消息(就是那些负能量的东西),自己的心情能好点,这个倒还别说,社会学有研究,媒体本来就是喜欢报忧和报极端,整天看那些灰色消息,对读者心情是会有影响的。
3.unfollow我的某些朋友(这好面子的我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我之所以开小号,就是因为大号关注了不少「人情粉」,各种同学、一面之缘的朋友,可是,我亲爱的有些朋友啊,能不能不要再整天转发星座、心灵鸡汤的微博了,那种感觉,真的不那么好受。
学会unfollow朋友,需要勇气,在这里,我们自己也可以反思,我们能提供给我们的朋友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或者,我们能不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unfollow他们?可以的,因为,「我们其实没那么重要」,少了一个朋友粉丝不会死。
那我现在关注了哪些人?
1.国际国内著名媒体
所谓的媒体大号,类似南都、新周刊之类的媒体,他们的微博运营很专业,基本都有专门的内容团队,每条微博基本就是一条新闻。
2.IT业内人士和资讯
这个也是我觉得不能放弃微博的原因,自己必须要知道有些专业资讯,职业圈子内,还是有很多人使用新浪微博,可以分享也可以获取到其他人的分享,另外可以保持人脉联系(我觉得这才是社交网络的本质)。
3.朋友们
小号专门关注了。
4.有些有意思的帐号
果壳网、性情之类的。
今天有点离题,说了下自己如何用微博,没怎么组织博文逻辑和结构,算是白话文随心谈,大家也就不要挑太多刺了。
最后再跟自己mark,今天跟朋友说了一句不那么合适的话,虽说知道没什么,但是自己的确是应该注意了,对了,说到说话这个,还是得说一下微博。
自己现在也少在微博上谈自己的私人东西,也不喜欢跟人争论,说话是艺术,说不说话,说什么话,怎么说话,都是需要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博这140字,从脑到文字的过程中首先就出现一个表达误差、看到的人又会有理解误差,一句可能漫不经心的话,在其他人那看来就是傻逼甚至二逼。
微博可以给你可以很方便说话的机会和自由,但是他可能不会给你解释和道歉的机会,你删除掉的可以是一条微博,但是你很难能删掉其他人心中的隔阂。
最后再汇报一下微信app开发进度:后台用python写的,基本调试已经搞好,前端要写写一个移动端界面,一个桌面端界面,涉及到数据交互等等,也算是新鲜尝试,移动端这几天稍微研究了一下webapp开发,目前思考用什么模块开发方法,yeoman还是挺强大的,但用得还不是很熟,CSS转成了SASS,另外发现了Jade这个好东西,语法依旧不熟,总归还是挺多东西要学的。
今天是周日,又得忙了,争取今天上线吧。现在是凌晨将近4点,看样子又是中午起床的节奏了。
再宣传一下自己的微信公共帐号
以后会断断续续地保持博客更新的频率,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共帐号「罗磊啰嗦」,扫扫下面二维码就能关注了,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直接交流。
罗磊啰嗦
微信号: speakl (意为speak loud)
「坚持优质原创内容,致力于传播美好的思想,分享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