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上面的是《孟子》开篇的第一章,一般来说著书立说的都会把自己的主要思想放在开头,好让人一目了然,自然,从这一章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孟子的主体思想——仁义。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用仁义还是用法律,乃至于是天理人欲还是心外无物,如果真的把儒家的派别一个个分开论述,估计其混乱程度可以和神之子和神的使者两者创立的教派的一较高下,而且别以为这个内斗是温和的,学术的,杀人以笔与刃,何以异也,如果是一手拿笔,一手拿刀的文人,呵呵,狄青死的真是冤啊。而且更糟糕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好歹算是各占一块地方,打的和热炕一样的毕竟是在交界处,加上还有新月旗的威胁,还能偶尔合作一把。但是儒家就不是这样了,三千年来一直就在一块地方,派别多如牛毛,结果硬生生的把内斗变成了传统文化,生命不息,内斗不止,斗到大家一起灭亡,真是可悲。
其实儒家早就不是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儒家了,巴拉巴拉下儒家的经典名著,里面都是个修订本,盗版本,还有些鬼都不知道的版本,比如南海圣人的维新变法用儒学,这玩意如果拿到孔子面前,估计孔子不会说: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而是抄起车辕子当场就能干起来。有人说这是近代的,那好吧,我们来说下有点历史的,董仲舒天人三策,有名吧;子不语怪力乱神,听过吧,来来来,打一架,拳头大是道理,至于宋朝那些个融合了连自己的发祥地都保不住的宗教思想的不知道什么东西的儒家思想,还是和八股文一起,有多远死多远的好。
回过头来说,儒家在治理国家上还是有作用的……你脑袋被墨水堵住了吗,历史上唯一傻乎乎按着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的原教旨主义者王莽同学生前为儒家鞠躬尽瘁,死后那些个儒生是怎么评价他的,完全是落井下石,背后捅刀的事例说明嘛,彻彻底底的虚伪和恶毒。
秦汉时期的法家,道家,唐朝的道家,元的草原文化,清朝的奴才文化,至于宋和明,一群除了生理特征就没一个地方像男人的儒生自诩为国之栋梁,天之骄子,结果一代不如一代,陆秀夫尚且以身许国,钱谦益连自杀都要温水,我呸,儒家以前是张皮,披在王朝统治阶级身上,结果年久失修,最后算是脸皮都不要了,一个个都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到了一张嘴上,和珅好友纪晓岚,复辟圣人康有为,汉奸文人周作人,见风使舵郭沫若,这几号人现在都还簇拥无数,按照儒家自己的标准,这几个人连人都不能做了,还想立言不朽……
所以说我们就先不说仁义治国有没有这个可能,反正三千年来我们一直在这么做,或者说我们一直在装作自己是在这么做,结果请看上文,这么说起来其实春秋时代的君王还是很清醒的嘛,你看,那时候的“大道”就没有“行”过嘛。
扯回来说这个开篇,孟子的辩论读起来气势磅礴,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有的时候胡编乱造习惯了也会出现乞人娶二妻,邻居养鸡场,战场逃命还带计步器这种风大闪舌头的话, 所以这里孟子又大言不惭的代表了一把,不言利而言仁义,子贡赎人白给孔夫子给训了,国家,就是为了保护人民而诞生的,不言利的国家就是对人民犯罪,一个连子民也无法保护的国家必然会被抛弃,没有内涵的空泛的仁义只会招致灾祸,春秋时期徐国是怎么灭亡的,难道还不是仁义吗?至于上古时代的执干戚舞,拜托,就没用脑子想想那TMD真是跳舞吗?这和现在的军事演习不就是一个意思吗,分明就是整军备战三年多,谁不服就灭谁,所以说,不言利而言仁义,只能算是美好的想象,在现实面前碰的头破血流也就是题中之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