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伪大叔看D音_2:我的沦陷与我的发现

【注】因全文过长,为方便阅读和讨论,分成四部分来发


3.沦陷

然而我还是陷进去了。

D音有毒,名不虚传。相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偶逛市场,非常感慨地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啊!”之前每次逛心爱的小破站,面对那么多的分区,面对全站前100的排行榜,我看着它们的标题也有同样的感慨:原来我不想打开的视频有这么多啊!D音则不然,轻轻一个下滑动作即可“下一个”,不用两秒钟就可以决定观看还是继续“下一个”。这样的机制,根本就是抠着人心来算计的嘛!

D音的内容也有毒,经过一番“磨合”,我的“软肋”还是被它背后深耕多年的算法给机智地识别出来了——我终究不能免俗,本质上我同样是个凡夫俗子,每天打开来看看“沙雕网友”们又有什么新花样成了我平淡日常的一大乐趣所在。像什么高速路口小汽车开成贴着杆子垂直于路面的样子的视频总能让人喷口大笑。当然,它推送给我的正儿八经的交通安全视频和老司机避险视频我也是认真学习的。这两方面的视频一刷起来,不知多少光阴飞速流逝了……换了新手机之后,我不得不启用了对单个软件的限制每日使用时长的功能。

4.知之

在深入了解D音的一年里,我的立场也渐渐产生了变化。这不是不是“变节”,也不是在给可笑的自己“洗白”,而是想表达一种新的见识。

一开始的“资本怪胎”、“喧嚣浮躁”的定性认知没有改变,但现在的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层面,具体可以分四点来说。

第一,大众化潮流不可阻挡。从小破站的精英创作模式到D音的全民“创作”模式,核心转变便是创作门槛的降低。曾经,我把这视作如同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式的倒退;曾经,我同孔老夫子一样忧心忡忡……如今,我看到了这一转变是有其历史进步意义的——文艺的天地掌握精英手里,弹奏出来的是精美的阳春白雪,掌握在大众手里,则可以迸发出无限的色彩。比如说,我刚刷到一条名为“小心驶得万年船”的视频,内容是一个穿着可爱小熊连体服的幼童站在广场中央,他面前是一道排水沟,相邻两块的大理石砖的缝隙可以过水,约摸成人两指半宽。此时的他高度紧张,一如《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只试探了一下,立马跑开,一直到有三块严实无缝的地砖的地方才跨过去,并释放出纯粹的笑容。评论区也很欢乐,普通网友留言说“我家同款衣服”,“沙雕”网友激动地说“我家同款宝宝”,还有暖心网友评论说“走路莫要大意,过桥要小心,过缝也不例外”。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D音机制的正面意义——不论你之前有没有粉丝积累,只要你有一个好的视频,你创作的内容就会展现在无数人的面前。至于摆拍、翻拍,不过是浮云,观众们心中自有明鉴。用孩子当演员的D音视频家,我见过许多,但这一个视频,我只想到了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二,短平快特质未必全是害处。相比其他网络内容,D音视频的时长是相当短的,因而产生了大量狗血雷人的东西,也正符合很多人所批判的现代社会喧嚣浮躁、静不下来的观点。不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慢慢地产生了一个新念头:把作文写好,跟拍好短视频不是同一个门道吗?在开场吸引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讲出一个有起伏的故事,并且给人一定的感受或感悟,这难道不是相通的吗?经受一定的熏陶,未必没有益处。像前一个例子里,作者用“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作为萌宝视频的标题,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特色“大咖”已然成势。前面我用小破站上关注已久的良心制作者跟初入D音时看到的“牛鬼蛇神”相比较实在有点不公平。在我深入体验D音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优秀作者不断增多,同时平台也在发展,入驻的实力派人物变得多种多样起来。我的关注列表越来越有含金量,关注的内容也突破小二次元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遇见导盲犬”让我津津有味地观看导盲犬的日常训练和工作,“陈先生和杜小姐”天天让我美滋滋地思考“今天吃点什么”的问题,各种民生频道号让多年不看电视的我又看起了生活二三事,“美少女小惠”让我窥见了一个“超级逗比”的欢乐日常,“懂车侦探”、“家有懂车妹”等告诉我各种小知识和小陷阱,“老五煲汤”的小记录和“跑腿界的彭于晏”、“云南昆明东岛托尼老师”的各种小剧场让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苦乐……

第四,红色旋律蔚然成风。我曾以为加强主旋律引导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可这一年来我在D音上面看到了不一样的官方:“四平警事”用东北方言演绎欢乐小品,寓教于乐;各种消防号用各种角度展现消防员的别样风采,“济宁消防”的“假如消防员不_____”系列视频在幽默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消防的尽心与敬业;央视主持人乃至新闻联播主持的入驻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可严肃可活泼,嬉笑怒骂皆是大国风度……

很自然地,我想起了去年春末夏初的一道作文模拟题:

假期里,同学们看了一部电影《头号玩家》。在那个世界里,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电影中的游戏“绿洲”里,人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此,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游戏和网络才是让我“回归”的地方,它比现实的关系更提供归属感。

乙:游戏是一时的,生活却是永远的,我还是选择在乏味但真实的世界里从容前行。

丙:未来已来,我们已不能再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以开放的心胸拥抱这个世界不也很好吗?

关于这些,你有何经历或感受?有何疑问或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2018年绍兴调研卷)

一年半之后重新看这道题目,心中所想已是全然不同。但要划的重点句没变——

“未来已来,以开放的心胸拥抱这个世界不也很好吗?”

“未来已来,以开放的心胸拥抱这个世界不也很好吗?”

“未来已来,以开放的心胸拥抱这个世界不也很好吗?”

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我想我已经做到了一半——对于未知的事物,尽可能地去了解它,理解它;如果东西不坏,那就拥抱它——虽然,有点来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