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直播助农,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今天我学习当地特色的“勾花”手工艺,并尝试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更让我见证了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注入的鲜活力量。

一、初识勾花:指尖上的非遗传承在参观完当地的第二天我们又拜访了村里的勾花技艺传承人万阿姨。她手中翻飞的钩针与彩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便在指尖绽放。万阿姨告诉我们,勾花是当地妇女代代相传的手艺,但如今因销路狭窄,逐渐面临失传风险。看着她家中堆积的精美作品,我门暗自下定决心要帮她们找到新出路。

二、直播初体验: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为了推广勾花产品,我们团队决定尝试直播带货。首播当天,面对镜头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讲解结巴、镜头对焦不准、订单处理混乱……然而,评论区一位网友的留言点醒了我:“手艺这么美,慢慢讲,我们愿意听。”此后,我们调整策略:先讲述勾花背后的文化故事,再演示制作过程,最后介绍实用价值。当直播间人数突破500人,看到不断跳出的订单提示时,我和乡亲们激动得击掌相庆。

三、感悟:乡村振兴需要“新农具”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创新思维。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就能让深山里的手艺与外界产生联结。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持续——我们帮助村民建立了短视频账号,培训基础运营技能,临走时万阿姨笑着说:“以后咱自己也能直播啦!”

结语三下乡的时光短暂却厚重。当我回望那片土地,终于明白“赋能”二字的真谛: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火种。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愿继续做这座桥梁,让更多“勾花”在数字时代绽放异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