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 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

学习《道德经》还需要具备两个“超能力”。

为什么“小鲜肉”看不太懂《道德经》?

1折

《道德经》就是一件打了一折的商品。

1、思想在形成语言时,打七折

《道德经》开篇就说了:“名,可名,非常名。”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语言本身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100%还原你的思想,思想在转换成语言时,相当于打了七折。

2、语言转化成文字,打三折

春秋时期记录文字的主要介质是简牍,这种介质曾经介绍过,非常笨重,能够记录的文字非常有限。现在随便拿一本几十万字的数,如果用简牍来记录,就得用牛车来拉,“汗牛充栋”可不是说说而已。哪像现在呀,随便瞎扯一通都能凑出几千字。

当时的人不能想现在一样任性的挥霍,必须把文字压缩到最精炼的程度,《道德经》一共才5284个字,与其说是一本著作,不如说是一套提纲更准确。

语言在转化成文字时,相当于打折到三折。

3、千年的时空变化,打一折

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400多年,社会在不停的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两个时空之间的差距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对于当时的语言、文字、社会现状都非常陌生,在理解这些文字的时候,和老子要表达的本义已经相去甚远。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道德经》就相当于一件打了一折的商品。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

1、老子本人解读《道德经》,也不敢说自己是权威。

凡写过文章的人都有个过这样的感觉:几天之后,回过头再看自己写的文章,会感觉相当陌生,看完后还会怒赞一句:这谁写的?有才!写得真特么好。嘎嘎,然后自己美得不行。

同样的,如果某人用同一个发言提纲,每过几天讲一次,你会发现,每次和每次讲的都不一样。就是老子本人解读《道德经》,每次讲肯定会有新体会、新变化,他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权威。

2、对于道的理解,所有的人都是《盲人摸象》。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因为,道是由“有”和“无”两部分组成的,对于“有”的部分,人们尚且会产生《盲人摸象》一类的偏见,对于“无”的部分,人们看不到、想不到、感知不到,是否存在都无法确定,只能通过想象来体会其中的奥妙。

这,得有多不靠谱哇。所有人,包括老子本人,对于“道”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都是《盲人摸象》。

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有的人说大象就像一堵墙;有的人说大象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有的人说大象跟柱子差不多;有的人说大象和粗绳子一模一样。

在解读《道德经》时,你也会发现,谁和谁解读的都不一样,有点观点甚至截然不同,这很正常,每个人说得都对,但是,说得都不全面。因为有“无”的存在,人们对于道的解析进度都无法确定,是达到了二分之一呢?还是十分之一呢?亦或是亿万分之一呢?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道德经》的解读怎么可能全面呢?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凡是说自己精通《道德经》的,都是吹牛。

学习《道德经》还需要具备两个“超能力”

1、时空穿越能力。

很多句子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必须要跨越2400多年的时空,回到春秋时期,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2、时空切换能力

我们的思维还得具备时空切换能力,随时在2400多年前的想象时空中,瞬间来回切换,用2400多年前的理论,来指导今天的言行和实践。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觉得很玄(不靠谱)?是不是玄之又玄(相当不靠谱)?

小朋友

为什么“小鲜肉”看不太懂《道德经》?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个因素,使得小朋友阅读《道德经》有难度。

1、自身阅历不足

根据记载,老子西出函谷关,著《道德经》时,年龄大约在45岁左右,已过不惑之年,是一位红尘中滚了又滚的成熟男性(老油条)。老子又当过图书管理员,在那个时代的人当中,老子的阅读量,是出类拔萃的。

最重要的,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大把大把的时间都干嘛呀?总得找点事儿干吧。估计,老子没事儿就爱琢磨事儿、琢磨人儿、琢磨这些句子。《道德经》中的每一句话,都凝结了老子的智慧,都是斟酌了无数遍的精华,要理解这些句子,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和足够的阅历积累。

2、作品本身的局限

老子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自身认识水平的局限,对“道”的认识程度是有局限的,撰写的《道德经》自然也是有局限的。

比如,老子在《道德经》第80章中,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是这样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理想国看起来挺美的:每个国家不大,和一个村儿差不多。国家的人口也不多,都不用当房奴。各种各样的家伙什儿都挺全乎,一般也用不着;能够自给自足,人们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远远走他乡,苦苦求生;虽然有船、有车,但是,就屁股大点儿的国家,根本用不着乘船、坐车;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小孩子爽很,不用上学,人民还像远古一样,以结绳记事。每个国家治理得都不赖,人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过得都很Happy。国与国之间举目可见,鸡鸣狗叫声都清晰可闻。国家离得这么近,可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串个门儿。

看起来,如同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美丽画卷。

可惜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按这个套路治理国家,呵呵,绝对是第一个被灭掉。

2400多年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老子这套治国理政的方针不沾,行不通。谁如果按这个来,谁就悲剧了。

不过看到老子的理想国,似乎和被殖民之前印第安人很像哦。你们说,老子西出函谷之后,会不会兜了一圈儿,然后跑到美洲去,把印第安人给忽悠“瘸”了?这个脑洞略大……

所以,《道德经》只是试图揭示、描述绝对真理,但,《道德经》本身并不等同于绝对真理,需要每个阅读者加以甄别,这也进一步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小朋友和小鲜肉就不用急着和《道德经》死磕,刚开始,可以和我当初一样,把第一章背过,能忽悠外行就够了。然后,再慢慢读、慢慢悟。

如果真得很想学《道德经》,有什么窍门没有?

嗯嗯,咱们下回再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