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门别类是件繁琐却又能提高生活效率和个人感受的一门技术。不幸的是,知易行难,懂的多,做到的却很少。不过物品或者学习的分门别类只是给我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些麻烦外,其他的影响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可人际交往的混乱却让我“受伤”颇深。
其实我一直隐隐约约察觉的自己的性格不同于其他人,似乎是有点“缺陷”(就姑且称为性格缺陷吧)。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从小到大我没有一个能真正称为朋友的朋友,或者一个让我非常热爱的兴趣。这意味着我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不能投以非常强烈的感情!大学以前对此的认知尚不清晰,或者说是对人与人之间交往体验不深,总是觉得与人相交当留下一份心。别人留的这份心也许最多就三成,可我交出去最多却只有三成。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性格,逢人只说三分话嘛,中国优良传统呀!可后来我渐渐发现,随着我只说三分话的与人交往,得到的也只是三分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想进一步与人深交,要比两个陌生人深交更为艰难。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多次后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习惯,最怕的不是吐十分心,而是交浅言深!读一些人际交往的书,书或许会对这种交往方式赞叹不绝。的确要是一个三四十的人有这种性格或许当称为老谋深算,然而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青年深谙此道当为性格缺陷了!
当然这种性格缺陷带来的不是实质性的损失,一般有如此性格的人或许更为的聪明,不过带来的却是别人不能理解的孤独。这种孤独不是缺乏交往能力的孤独,也不是没有朋友的孤独。而是一种繁华落尽皆是空的寂寞,别人看来或许是高朋满座,然而那种与所有人都有一种冷漠的距离感的孤独是难以体会的。后来,看的书多了,才明白这种“性格缺陷”叫刻薄。“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句话是形容黛玉的,初看来,以为是在夸赞黛玉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可后来慢慢看原来这里就已经暗示黛玉的结局了。聪明伶俐于常人固然是好,若是黛玉父母健在,我想最后黛玉也是一个才女,遇得良人,留下一段风流佳话。然而不幸的是黛玉父母双亡,更是寄人篱下,聪明伶俐再加上多愁敏感,如何能过得开心,活的愉快。在贾府一言一行如履薄冰,生怕做错什么遭人诟病。我想这也是她多次对宝玉无理取闹的原因,在黛玉的人生中,我想剩下的只有宝玉这一个陪她走下去的人了,可宝玉又生性风流,黛玉总怕失去了她生命中唯一的光辉。生性薄凉的人注定是悲哀的。
慢慢的,不应该生性薄凉的我,在长久的与人只谈三分话后,也不得不薄凉了;慢慢的,我明白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