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这个命题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之前我也写过母亲,然而这次不同以往,多了些理性少了些热忱,但这并不是说我没有那么爱母亲了,相反,这会更好的促进我和妈妈的关系,帮不帮得到妈妈我无从知晓,那不是我的任务,但对我意义重大,对我女儿意义重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的文字总是无法足够表达我对母亲的热爱和心疼,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她,也没有质疑过自己,日子就这样毫无波澜的过了三十多年。但我对自己很陌生,不喜欢自己,甚至从来没有叫过自己的名字,也不喜欢听到别人叫我的名字。
让我开始质疑母亲的理念和做法始于我婚后的某些事情。以前总听别人说被伤害过痛过就会反思然后反击。可我不是,在被欺骗过伤害过之后我没有任何有效的分析思考,也就没有拯救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多次提及过她的奶奶给她说过“以忍为高”。她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怎样让自己高兴舒服,她总是在告诉我怎样做别人会高兴,当然并不是任何别人,主要是家人。以至于我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我的身体和内心也有需求,不是没有,是被我藏起来了。现在看来很可笑,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又如何真正的顾及他人,而且,从妈妈这些年的经历也能看出这样一味的舍己为人是行不通的。
母亲前些日子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多年前我一个姑姑回门时,全家人都在奶奶家吃饭,唯独不让妈妈上桌,妈妈当时的想法是,他们不让我一起吃饭肯定是我哪里做的不好。事实上,母亲的踏实能干任劳任怨是周遭的人有目共睹的。她从来就是发生冲突了退下阵来,干什么去呢?去想别人为什么跟她起矛盾呢?是因为自己还不够真心所以换不来别人的真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继续忍气吞声,即使有委屈也咽下肚,更和气的对别人。对于她这种做法,有时候她会跟我说,别太计较。她以为这样别人就会明白她的好。妈妈,你太天真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并不是被伤害过痛过就会吃一堑长一智,而是你平日里得多看多思考多总结,脑子里别干净的如真空,世间百态总有一出是你来演,多跟有思想有见地的人交流取经才会长见识。我的母亲就是太墨守成规,抱着她老祖宗“以忍为高”四字锦囊妙计小心翼翼过了这几十年,却也没有过好这一生。
我也是在婚后的日子打磨中慢慢觉察到自己的一些说话语气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简直就是母亲的翻版,这应该是潜意识发挥作用。但是刚生过孩子的我心理上很脆弱,在孩子一岁半以前妈妈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总是从她那里寻求支持,使我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所以,我爱妈妈。当我意识到我是母亲的影子的时候就开始刻意的抽身独立出来,以前真是觉得和妈妈没有任何距离,仿佛是我俩天生就粘在一起不该分离,但现在我能清醒的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她就是她,我们是彼此相爱的两个人。我可以反驳她。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多年后你身上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有时会很气恼。刚开始我也很气,跟母亲打电话时都会有些急躁,挂了电话会哭,生自己的气,心疼她。直到我带着女儿玩儿时,脑海里闪现了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小女孩,我知道,那是我的来时路,是属于母亲和她女儿的悠悠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