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情感文会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女人一生有三个重要的男人:父亲,丈夫和儿子。父亲给予宠爱,丈夫呵护与携手前行,儿子贴心温暖。倘依此来判断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与否的话,我的母亲最终在她的儿子身上得到了幸福。
记忆中的外公帅气,温和有几分愤青,与外公外婆的亲近是母亲反复教导和耳濡目染的,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自然视母亲的言语为真理。因为母亲和爷爷奶奶关系不好,原因估计也就是那千百年来遗留的问题,至今千千万万的婆媳之间仍在继续,于是她会不时说到外公外婆人多么和善,明事理,又是如何疼爱我们,尽管我们是他们的外孙,在青春期以前,我们几个孩子心显然都在外公外婆那里,放假了也更愿意去他们家里,表达了对他们最大的亲密和尊重。随年龄增长,读了一点书,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的萌芽,母亲强调的父亲似乎与我看到的和母亲自己回忆中的有太多不同。他像现在网络上批的男人一样,除了上班,家里一应杂事全是外婆操劳,地里农活,红白事,子女照顾等等他全部粘手,而地主家享受的习气却保留的完整整的,想吃啥了,跟外婆说一声必须得做出来。女儿们稍一大,就开始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各色活儿,母亲说她十几岁的时候累的躺在地头起不来,当然这也是时代造就并非完全外公的错,后来到了嫁人的年纪,那时信息不如现在发达,有人介绍了父亲,外婆让外公打听打听家境怎样,外公不耐烦,媒人不都说了,女孩子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母亲就这样嫁了,虽说外公家条件也不怎么好,至少吃饱肚子,逢年过节还能改善生活,但是父亲三代贫农,吃饱都是问题,据说我出生后外婆还偷偷接济母亲粮食。除了大姨有想法随军了,母亲姐妹三个都稀里糊涂的嫁的人。记得网上有个帖子说有一对广州夫妻把三套房产都给了儿子,只给女儿30万人民币,下面有个留言说十年之后儿子和女儿那是不同的阶层啊!帖子里的一双儿女将来的发展我不知道,但我从小就知道三个舅舅家远比我们家富裕,直到我大学毕业,家里还在租房,舅舅家都多套房产,父母多年不舍得添置新衣,当别人都穿羽绒服,妹妹十七八还穿着棉花袄,妗子当街见面远远躲着。为了让三舅顺利参军,劝告守寡的三姨先不要改嫁,等三姨那边的人给舅舅安排好了再考虑。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是的,那不爱呢?外公在那个全国都不富裕的年代,是村里的会计,正是这点也给了母亲背后的资本。她口中总是说自己年轻时如何如何厉害,吵架不饶人,没有人敢惹他,那有怎样?她只不过自己父亲众多女儿中一个,何况她嫁给了父亲。
父亲温吞水的性格,虽天资一般,倒也勤奋踏实,错过了参军,错过了推荐上大学,他愣是靠着自学拿下了医师证,听母亲说,为了背医条目,他有阵子都跟呆了一样,那时我们几个孩子已经陆续出生了。我不知道家庭缘故,还是性格造就,父亲一生小心翼翼,靠着诊所微薄收入勉强糊口,母亲没有工作,除却照顾我们饮食起居,便依赖家中的几亩地,我想母亲一定是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的,但我们几个皮孩子的存在超乎她对生活的想象,她一边要强拼命干活,一边严格试图维持着自己未嫁时的讲究状态,显然她高估了生活的磨难,也高估了自己消化劳累的能力,童年的记忆里,母亲脾气暴躁,我们姐弟没少挨打,这些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她经常性发疯一般,大哭大闹,说着胡话,那一刻她再也不顾及干净不干净,体面不体面,不是这个过世的附身了就是那个过世的附身了,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每每看到母亲鼻涕一把泪一把说着唱着,周围几个亲戚围着给他对话,跟真的一样,这极大激发了我探究的欲望。最后,母亲总是在几个时辰的嚎哭后停止想得到了放松,有时是被父亲用银针扎后安静下来。这种情形是周期性出现的,直到我翻翻父亲医书,忽然找到一个合适的名词“癔症”。我对特别抠,我的安全感特别低,大抵跟童年父亲母亲一年四季的为钱发愁脱不开关系。为此,工作之前,我不敢恋爱,与要好的异性也是怯怯的,虽然我表现出了最大的淡然,不在意,谁也不曾知晓我内心深处的自卑,卑微。记得有次跟同事聊天,我说到我有个最大的优点,同事很是吃惊,平常我都是特别谦虚的,用张爱玲的话都愿意自己低到尘埃里,如果可以隐身,估计我也去学了。我说我特别能忍耐,对贫穷的忍耐,对身体各种不舒服的忍耐,对别人歧视打压的忍耐。不忍,我又能怎么办?
09年10月,父亲骑摩托车摔倒了,撞到了头部,在住了一个月院后,他最终离开了。母亲的天塌了,父亲在回到老家开诊所后,他与母亲变得很亲密了,他很理解母亲了,再也不让母亲干地里那些最重的,也会为了母亲说教他的父母,收入也慢慢增多了,我已经工作三年,两个妹妹也相继参加工作,弟弟在那年考上了重点大学,父母计划努力攒点钱买套房子,一切似乎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切随着父亲过世戛然而止,弟弟的学费,她今后的生活费,我和妹妹虽然参加工作,也只是刚顾着自己,一个月一千出头的收入,生活好难!半年后,三舅的二女儿出生了,以照顾孩子的名义母亲北上,还好,三舅还记得当年姐姐在自己读高中时的照料,每月除了付给母亲工资,还全部负责了弟弟的学费,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