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光的流失,一些人逐渐从记忆深处的抹去,变得有些模糊了,但是也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变得有些厚重和沉淀,尽管他们已经被岁月爬满了灰尘。本期我带领大家回到过去那些记忆,追忆父亲跟那些长辈之间的故事,一起追忆那些过去美好时光。
父亲和爷爷
爷爷这个词语,似乎再次跃入我的眼帘的时候,好像有些遥不可及了,因为爷爷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在我看来,他去世至少也有四十个年头了,其实,我之所以提前爷爷,我觉得父亲跟爷爷性格似乎有些截然相反,父亲性格比较暴躁,易怒,而爷爷比较柔和,在我很小的时候,农村都是用柴火烧火做饭,当时父亲和母亲成家不久,跟爷爷一家住在对面,所以我当时就看见,爷爷在这边烧火,父亲在另一面烧火,他们父子之间似乎并没有过得话可说。大概多半是爷爷性格好的缘故,我多半是喜欢跟爷爷坐在一起,我看见从灶坑里映出的火苗映红了我,还有爷爷的脸,当然还有那边父亲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的那种面庞。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父亲和爷爷到底交流是什么场景,或许那时候还小,也并不懂得大人们之间的交流,在孩子们看来是另外一种世界。
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应该是他们父子的共识,就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是最好的,对于长辈足够的孝顺,后来当父亲自立门户的时候,每次父亲做好吃的时候,包括包子,饺子,馅饼,都嘱咐我去给爷爷送去一碗,或者一盘子,不过,爷爷家的大公鸡却并不是一个省心的主,她没有爷爷家那只大黄狗那么友善,而且每次都是带着敌意奔着我来,所以每次一边拿着碗里的食物,一边还需要跟大公鸡战斗。
爷爷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去世了,但是大概是太小的缘故,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临终去世的模样,也不知道爷爷到底是什么病去世的。
父亲和大姑
其实,大姑比父亲去世要早很多,我的大姑比父亲去世早了7年,我的记忆里,大姑似乎跟父亲在性格上还是颇相似的,就是他们哥俩都是那种火爆的脾气,我小的时候,领教过父亲的脾气,当然也接触过大姑跟人吵架的情景,我听老李家一些老辈人跟我讲,我的父亲,还有大姑多半是继承了奶奶的性格和秉性,我没有见过奶奶,但是我的印象,奶奶应该很有才能,但是脾气应该并不好,而父亲和大姑骨子里应该流淌着奶奶的基因。
其实,谈到父亲和大姑,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似乎这对兄妹应该并不算和谐,因为大姑是早年的自由恋爱,跟姓苏的大姑父恋爱了,但是当时这门婚事,好像引起了我的爷爷,四爷,当然也包括父亲在内的亲戚的反对,至于家长,还有长辈反对的理由,我无从得知,我小的时候,好像记得当时大姑似乎没有得到亲友们足够的祝福,甚至我猜测,她的订婚,或者结婚仪式未必有多少李家本家的参加,但是我着实佩服大姑那时候的勇气和魄力,直到后来大姑有了两个孩子,我的表妹,还有表弟,我觉得这段感情终于得到了老辈人的认可和和解,自然父亲和大姑的感情也缓和了许多,我也经常看到大姑来我们串门,跟母亲坐在炕沿上聊天的那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父亲和二姑
二姑是爷爷三个女儿中,唯一一个远嫁的,而且远离我们的老家阜新的,嫁到本溪的,而且在我小的时候,我觉得三个姑姑中,也应该是嫁人嫁的最好的那个,毕竟脱离了农村,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二姑的婚事,与二姨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二姨夫的弟弟还没有谈婚论嫁,所以经过说和,就索性同意了这么婚事,这样,我的父亲大冬天的,带着我的二姑坐上绿皮的火车,赶往了本溪,我听我的李家本家的叔叔说,当时雪下的很大,但是还是难以阻挡父亲领着二姑订婚,还有一切婚姻大事的历程,毕竟那个时候,爷爷身体不好,所以家里的一切大事,也都由父亲来做主,所以自然而然,二姑的婚姻大事,父亲得出面了,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后来远嫁到本溪的二姑,跟父亲来往的时候,明显少了许多,毕竟没有大姑,还有老姑,以及老叔来往的密切,道理比较简单,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再加上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一切非常不方便,但是为了自己妹子的婚姻大事,父亲也是毫无怨言的,而且兄妹之间的感情也是深厚的。
父亲和二叔
父亲属兔,二叔属马,我在二叔去世之间前,并不知道他俩相差几岁,直到去年一生未婚的二叔去世,我才把记忆的闸门拉开,原来父亲和二叔兄弟俩之间相差了三岁,其实,大概是后来读书的原因,我长期不在老家,或许是因为后来二叔去本溪发展的缘故,在我的记忆里,很少看见二叔和父亲的交流,或许是二叔话不多,或许是父亲不苟言笑的缘故。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年,作为大哥的父亲给二叔训了一顿,原来我的二叔呢,突发奇想,想要在老家阜新那边买一栋房子,但是具体在哪里还没有选好,理由是可能要回阜新养老,但是一向以脾气不好的父亲却把二叔劈头盖脸的给说了一顿,父亲说出的理由,也是比较简单,二叔作为一个终身未婚的,在农村买房子,一个是花钱不说,以后的这房子的处理也是个问题,说白了,这是在做的无用功,其实父亲说的是大实话,而且我们这些后辈人,都在场,显然让二叔有些尴尬,而且很理亏。从那以后,二叔从本溪回来,基本上都去大姑,或者老叔家,偶尔也来我们家吃饭,但是却做很少的停留,我那时,以为二叔和父亲已经生分了,不来我家,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想多了,亲情有的时候,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父亲五年前的3月10号去世了,二姑在父亲的灵前痛哭流涕,我悄悄的发现二叔也偷偷的抹了抹眼泪,人死为大,或许几十年前,我的父亲,二叔,还有二姑他们一起见证了爷爷的故去,七年前见证了大姑的去世,无论是生前的多少恩怨,都早已烟消云散了,他们都是一家人。
桔彤,原名李彪,辽宁阜新人,现居沈阳,桔彤工作室创始人,策划总监兼新媒体运营总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和平区作家协会会员,榕树下和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燕京诗刊签约诗人,小红书,抖音,视频号时尚博主,知乎情感博主!
1999年考入锦州师范学院(渤海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兼教务处干事。2006年考入沈阳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季红真先生。
作品先后发表于《参花》,《九仙湖文学》,《当代汉诗》,《呼伦贝尔日报》,《生活周刊》,《精短小说》,《辽宁青年》,《青年文学家》,诗歌《和盘托出》、《爱不释手》、《情书》先后在“南风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骑士杯”全国诗歌大赛、“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迄今为止发表诗歌450余首,散文400余篇,热点时评300余篇,长篇小说1部《恬静安然,不染悲伤》(分上、下两部,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