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竟让一个城市变得繁荣!她之后的命运会怎样呢?战争让人亢奋,可究竟有什么好亢奋的呢?什么时候她才能摆脱寡妇的身份呢?没有比这更艰难的困境了吧!直到最后,我都在期盼白瑞德的出现。
读《飘(上)》时,我好像有些太过投入,思绪不断随着郝思嘉的境遇飘离。
而现在《飘(下)》在我手边,还没开始看。前一天熬夜看完看完了上,忽然不看下了,或者说不敢看了。大概因为我偷偷看了结局,白瑞德再次弃她而去,这听上去似乎在说瑞德的不好,可我知道,这一切绝大多数是因为郝思嘉,所以我才不想看了。但又有点想看,想知道郝思嘉十年来又和那些人结婚离婚。书最后的最后郝思嘉竟然才28岁,依然还是那个年轻美丽的塔拉姑娘。
《飘》有很多种译本,我所看的是李美华翻译的。我想,这本已足够让我动情。还有些别的版本,大概因为电影的缘故,称之为《乱世佳人》,叫郝思嘉为斯佳丽,明明原名是《Gone with the wind》,真不可思议。我就这般随意翻了翻,发现竟然将嬷嬷叫黑妈妈,真是无礼。而亚历山德拉所写的续作名字都叫《斯佳丽》,这倒也没什么好苦恼的,英文名的中文叫法而已,也不知道我在乱扯些啥。不过据说亚历山德拉是被选出来写续集的,我依然只偷偷看了结局,一下子就没了兴趣——只有些缠绵的情话。或许她真的只是为读者写的续集,满足绝大多数人所期望的happy ending。
看完上部,我一直在想最高潮是哪里呢?是郝思嘉十六岁未能如愿与卫希里在一起,就匆匆忙忙的嫁给了韩查理,又很快当上了寡妇。还是战争后期思嘉回到塔拉扛起恢复种植园的重负。这两段都让我紧张万分、内心焦虑。思嘉匆忙嫁给韩查理这段,我总是无缘无故想起她的母亲埃伦,总猜想思嘉会不会婚后也像埃伦一样,尽管我知道这不可能。而事实上,韩媚兰才更像埃伦一点,善良,大方,总能稳重镇定的掌控局面。虽然在丈夫方面有些不同,媚兰崇拜卫希里,埃伦只爱她的菲利普。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长相真的与我想象中的埃伦很相似,尽管绝大多数人都说米切尔是郝思嘉的一部分。我总爱瞎想,这似乎已经改变不了了。
大概是书里描绘的场面太过于形象、鲜活,致使我总想把他画出来。郝思嘉在晚会上和她的男朋友们调情的场景;郝嘉乐和他的女儿们在马车上与塔里顿一家闲聊赶路的场景;郝思嘉和白瑞德在义卖会上跳华尔兹的场景;北方佬第二次洗劫塔拉和种植园的场景……这一幕幕仿佛在我眼前发生了一般,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只可惜现如今我的绘画水平还远不能画出我头脑里的图景。我想总有一天,我能画出来。
思嘉从围城中逃回塔拉后,本以为马上既可以摆脱媚兰和韦德的负担,结果因为母亲的去世和父亲惊吓过度生病背上了更重的负担。从一个一直被溺爱的女儿变成了甚至要干农活的当家人。而这个当家人一开始一无所有,还得管十几口人的吃饭问题。
仿佛这里真正幸福的只有黑奴了,我想。他们只需要等待主人的号令,去做就行。甚至因为曾经浓重的等级观念,农活都拒绝去干。什么都不用想,不用担心。即便做不好,也就是挨一顿打、一顿饿罢了。没有什么痛苦比精神上的更难熬了。
郝思嘉几乎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那个自私、傲慢的郝思嘉。当她决定恢复塔拉的那刻起,我就开始以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待她。我想,没有比这更艰难的困境了吧!
至于她的感情生活。她一直口口声声的说自己爱希里,可我并没有感受到。甚至我都不知道希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印象中只是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正直、会玩却不贪玩。大概,希里按照现代姑娘的审美就是我们小时候梦想中的白马王子。而白瑞德才是长大之后想要结婚的对象。有些坏,有些体贴,还很浪漫。多金又尊重爱情的大叔,男友力MAX。这样的人无论对于郝思嘉还是我们未来的婚姻生活定不会无趣。他一步步地恢复思嘉本来的个性,让她脱掉陈腐的教条,却一点点让郝思嘉失去对追求真爱的热情,变得现实主义,只为自己的利益。
大概是思嘉还太年轻,毕竟到最后也就才28岁,还未能体会身边需要人陪伴,就像曾经的白瑞德。或许等思嘉到了白瑞德的年纪,就会像他回到查尔斯顿与家人和解一样,慢慢找回曾经丢弃的人……
不知为何,听到这句“明天再想想办法吧”真的好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