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书目: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
页数:176页
阅读法:精读+跳读
推荐人群:在忙碌中找寻生活意义的人群
作者介绍:一行禅师是越南人。20世纪六十年代,他在越南创立社会服务青年学校,推动“入世佛教”,以慈悲精神切实地投身社会运动。作为佛教徒,他们在社会运动中推行非暴力反战理念。后来北越政府把一行禅师驱逐出境,辗转来到法国,一行禅师创立了梅村,用卖梅子的收入用来帮助越南贫困饥饿的儿童。梅村在每年的夏天,都会开放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修习正念的访客。这本书来自他写给友人的信。
01
正念就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念。
那么,什么是正念呢?
一行禅师说,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我们经常在做着一件事时会惦记着其他很多事,比如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脑子里可能全是下午即将进行的某次会议、亟待完成的工作,我们可能连怎么吃完这碗饭的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饭菜的滋味;
上网的时候,明明是打开网页准备搜索某个问题,却突然间被弹出来的各种信息不知道带到哪里去了。结果本来是查找资料,最后搞半天刷了几个新闻,接着又好像准备要看起电影来了。陷入茫然的思绪中,一时忘了自己身在哪里,到底要干嘛?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思散乱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正念”的状态。如果你的心处在这种散乱的状态,就会像一个被浪花左右拍击的瓶子一般,毫无觉知的被抛来抛去。
那到底什么是正念?正念来源于时时刻刻对身心状态保持清醒的觉察。
举一个“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都不喜欢洗碗,也从来不曾专注认真的洗过碗
你有体会过油腻滑过手掌再被泡沫冲走的感觉吗?
你有认真掂量每一个碗的重量、质感吗?
你感受过被洗涤一清后水珠在碗里外跳跃的喜悦吗?
估计没有。大多数洗碗时我们都在神游四方。有的在想凭什么今天让我洗碗。有的在想等下我要干嘛干嘛……还有的会想,每天做家务的都是我,孩子他爸太懒了……
当我们升起一个个评判的念头,心神就散乱了,容易陷入情绪的波动。我们经常陷入一个令人心神散乱的句式中:“快点做完……我就可以……了”
但是一个保有正念的人,不会心思涣散,不会有这么多的心理波动。他会把心安放在当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当中,心态平和的把眼前的碗洗干净。如此而已。
一行禅师说,“如果洗碗时,我们只想着接下来要喝的那一杯茶,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更进一步来说,洗碗时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事实上,我们站在洗碗池边,心思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完全体会不到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们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时,我们会只想着其他事,几乎觉察不到自己手中的这杯茶。就这样,我们被未来吸走了——无法实实在在地活着,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所以,正念的第一个要素是“觉察”,觉察当下的每一点细微动作。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洗碗、拖地、做家务。做一事,训练将心念集中,心无旁骛,久而久之,即使再简单的事情,只要做到极致,自然能与“道”相应。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正念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人永远就是那个当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为谁也不知道将来你是否会与他人共处。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身旁的人快乐,因为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正念的时间流:这一刻,我只属于一件事。这本书反复告诉我们,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修习,而不只是在禅修时。
吃饭是修行,睡觉是修行,走路也可以是修行。只要你拥有正念,平日的行住坐卧都可以是修行。无论是泡茶还是吃饭,都保持专注于当下,不让任何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滑了过去,心中要了了分明,念念专注。
每一个时间段,不管是3分钟,还是半小时,都让自己的全部感官沉浸。这一刻,我只属于一件事。
同样,我们也可以什么也不做,只专注于呼吸。保持正念的深呼吸三次,就能初步平复紧张焦躁的情绪。
在正念中,过好真实的这一刻。不要做未来的俘虏,不要被未来吸走,不要想着开始或摆脱什么,不要想着“离开”当下。
这一刻,就是生活本身。
★
延伸阅读:《冥想五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有更多通过冥想锻炼大脑的方法。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