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透出无数星光般的光芒……
最早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乌克兰教育家的名字,是在关于教育行业的多次考试中,他的相关信息和著作作为一个考试题目出现,因此我被动地了解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心灵献给儿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等。这次有幸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深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将其作为我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荡涤人的灵魂。我觉得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一本书,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惑,都能从书中找到缘由和答案。书中用了很多具体的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的生动、明白,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它可以做为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他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阅读、品味、反思。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最近,我更坚定了阅读非常重要这一认识。在阅读中,我努力寻找与数学教育相契合的教育理论,我越来越发现我这种想单独把数学学习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割裂开来的想法格局不够高,其实各个学科都相互联系,离不开阅读、绘画、写作,离不开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对生活经验的加工。故在以往都将学科知识放在重要地位,认为将本门专业课学好即可,数学不需要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和阅读自由时间,那是语文的事儿。其实不然,阅读不是立竿见影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它的效果具有长期性,它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读的越多,懂得越多,知识储备也就越丰富,思维也就变得更积极,更加敢于表达了。
元旦的机会,我问几个学生喜欢听什么歌曲,一个个绞尽脑汁,想不出来,一个平时快言快语,在纪律上不太受控制的学生却脱口而出自己所喜爱的歌曲。这种现象引起我的沉思,挺可怕的,我把孩子们教成了听话的“三好学生”,却感觉不到他们的好奇心和个人兴趣,时间被学习占据,阅读也只是碎片式的,对于学习以外的娱乐活动和科普阅读不甚了解,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我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我的这一群孩子们不应该是这样的,我慢慢地改变着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谈一些四大名著、自然之美等等,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闪亮的光芒。特别是,有一次我试着跟不受约束的学生谈心,把同学之间的吵闹当做兄弟姐妹之间的小矛盾,重新认识学生的小错误,换种语气去沟通交流,几个调皮的对学习灰心丧气的孩子重新“活了”过来,我很开心。想起了在今年暑假参加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习中,以为教授说的话“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想让孩子爱读书,自己要先热爱起来,想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自己要先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如此,书籍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度。此时此刻,我在做的这件事,我尤为骄傲,阅读匮乏的自己希望从比坚持下去,与学生一起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从本门课程研究起,还要从读书开始。一个途径是教室的读书角,要给该学段的学生推荐该读的科普读物或与即将要学习的课程相关联的读物。另一个是课堂中教师组织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两个兴趣的发源地。学校图书室若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合理有计划地利用,也能积累不少的知识财富。这也是我下一阶段的一项计划。
如果说阅读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读物是一种积累,一种见识的广度,那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自主探索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对之前阅读后的知识整合、提取、迁移和进一步探索,学生在学知识时,会主动投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就会边听边思考,思维得到应用,智力得到培养。在我上的复习课《多变形的面积》中,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有了之前学习的基础,我先把时间给同学们,让他们根据平面图形的面积的互相推导关系制作思维导图,知识脉络在学生的脑袋中初步成型,并有了一定合理性。大家在相互分享中摸索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自然而然地提取出以前旧知,通过互动电子白板实现图形的贴补、切割、拼接、平移、旋转等操作,实现了利用面积来测量面积的本质,学生兴趣高涨,使过程和结论更明了,理解更透彻。我又设计了精彩的游戏竞赛口算面积,并利用当时正在圣诞节时期这一生活情景,设计制作圣诞树、装扮圣诞雪橇等设计面积环节,巧妙地将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课堂在同学们的分享、讨论、完善中进行,教师也是参与者。这节复习课大家热情异常,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思维活跃了,成果才更喜人。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教师应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钻研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意志,做一个有头脑、爱思考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靠自修,依靠个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而首先是提高思维素养。教师要在自我检查和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教学思想,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学科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有听课研讨学习,也要有自修内醒尝试。不止学其形,而是运用其思想。教师的个人成长是引领学生进步,提升学生兴趣,触碰学生心灵的首要前提。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前篇,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路很远,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