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至5日,得知在郑州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阅读写作培训研讨会”活动,我第一时间自费购置门票前去学习,短短三天的培训研讨会,收获颇丰,这次培训研讨会让我不仅有思想上的影响,更有方向上的引领和方法上的提高。
这次培训研讨会,享受文化大宴的同时被各位大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学者功底深深折服。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做的讲座是《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
朱教授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文体,文体就是文学体裁,有成人文学,又有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等。不管教材怎么变,儿童文学作品都占有很重的位置。
朱教授说,教课文既要教内容又要教形式,教内容就是让孩子们懂得文本意思,教形式就是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及文本形式。
他说,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搞清文本体裁,体裁不同,方法不同。小说和散文,小说重虚构,客观;散文重真实,主观性较强。虚构的东西在教学中切记和真实生活混淆。诗歌又分为童谣和童诗,童谣低年级居多,阅读教学时读要多于分析。
至于诗歌和小说,朱教授讲得很风趣,他说诗歌如恋爱,小说如婚姻。恋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应少分析,多感受,用好的朗读去感悟;婚姻是柴米油盐,一清二白,要重视对人物、情节、结构的分析。
最后朱教授还讲到了绘本的教学,绘本是语言和绘画二者取长补短的一种文体,语言具有抽象性,而绘画具有明确性。针对绘本教学,朱教授提到推演教学法。朱教授所谓的推演教学法,是指针对一个儿童文学的阅读文本,不让学生知道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进行预测,即推演出后面的叙事内容,在此之后,将阅读文本与学生的推演文本进行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或者确认“猜测”,或者修正“猜测”,以完成对文本的阅读。
运用推演教学法的前提是需要选用可预测性比较强的阅读文本。
彭俐,北京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出版很多人物传记和诗集。他给我们分享的是《阅读是一种选择,写作是一种分享》。他说:“教育,使人成为人;读书,使生命成为生命。”他讲到了教师的八种身份,又讲到了读书的两个层面、两个平衡和一个忠告。
彭老师说,阅读有两个层面,读与职业相关的书籍,是平面阅读;曾国藩说,唯读书可变换骨相也,提升气质的阅读是立体阅读。他说,读书要做到中西平衡,古今平衡,中西平衡是中国的书、外国的书都要读。读古文读现代文才能做到古今平衡。一个忠告就是:读书要读时间和空间离自己最远的书。
彭俐老师在写作上讲到了三点:
1、文无定法乃是法。
2、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淡的人才能写出不平淡的文,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文。
3、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即人品。文史哲是一篇好文章的支撑点,它决定一个人能否写出有厚度的文章。
最后他建议:读古文的《论语》,读英文的《圣经》。
王士祥,《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为我们传授了《传统文化与诗歌》,用系列具体事例、人物典籍佐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在河南,不是在陕西。他给国学定义,国学乃国家之学、也是国人之学,国学不光是儒家文化,而是百家争鸣。
他把古诗词进行整理归类,即:
德育功能,如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
美育功能,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志和的《鱼歌子》等;
人情美,如孟郊的《游子吟》等。
关于孟郊的《游子吟》,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所学校进行传统文化展示时,一个学生站在舞台上,手拿扇子,身穿古装,面带微笑,有节奏地诵读《游子吟》。他满怀遗憾地讲到指导老师对传统文化诠释的非常不到位。
然后他把孟郊的科考经历和写这首诗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剖析,孟郊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家里很穷,常靠别人接济而生活。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为42岁,而他一直考到45岁才考上,接着又待业了五年,才被朝廷派往浙江的溧阳做个小县令,此时他的老母亲已经70多岁了。当他把母亲接到溧阳,看到老母亲衣衫褴褛,从破船上下来,满头银丝在风中杂乱无章的飘,禁不住跪下抱住老母亲的腿,失声痛哭,随后便写下了这首诗。
读诗、解诗,必须要明白诗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王教授还着重强调: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应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内容。
薛瑞萍,合肥市62中语文教师,自称“布衣”“草根”,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专业素养和人文视野。她给我们交流的是《真实的写作与真实的成长》。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就是教会人正确的呼吸,诵读、阅读是吸,言说、写作就是呼。”
孩子需要在他们的年龄段,读适合他们的书,我们要带着童心,和孩子一起变温软。孩子们捧起自己喜欢的书,我们也要捧起孩子的书,一起读,一起体验,一起成长;让孩子拿起写作的笔,我们也拿起写作的笔,一起写,一起交流,一起丰盈。
王崧舟 ,我们不陌生,光名字就如雷贯耳,但人很谦虚,他说:我们没有童子功,我们没有文化,我们只是有一点点信息而已!
现在的文化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孩子们赶上了多读书、多接触文言经典的大好时代。应该教育孩子多读书,苦练童子功。他说,现在文化已经复活了,但是要想文化真正复活,就要复活文言,文言才是名族文化的根源。文言是汉语发源之母体。
最后他讲到如何编写校本教材,选文标准为:人文性:导向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趣味性:关切儿童的心灵体验。典范性:积淀精致的文言语感。
王老先生对校本教材的作用解读为:
1、作为专门课程。
2、作为语文拓展课程。
3、作为亲子阅读课程。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延古迄今,喜欢诗书的人,久而久之必然储蓄了颇多丰厚的斐文,既提高了自身气质,又汲取了文字中的不同营养。
“多读书,润思想、陶情操、增智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读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意境文字,进而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博百家之长,以滋养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内涵更加灵秀,个人的修养指数更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