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游记

韩城素有花椒之都的美称,它的羊肉饸烙无膻味,红油香浓,口感糯滑。我们在美团的指导下选择了××羊肉饸烙。品尝后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羊膻味重但是依然感受到了这里的美食特色。抚慰了饥肠辘辘的肚子我们向党家村驶去。

羊肉饸烙

党家村也称党圪崂(ke lao),它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地处黄土高原的塬畔之下,北靠悬崖,南临河道,依塬傍水避风向阳,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圪崂指的是一个狭窄而长的小空间,比较偏僻的地方;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提及到的田家圪崂。

党家村

党家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它主要由党、贾两族组成,现有320户人家,1400余人。村中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踏上党家村的青石板路,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历史文化名村

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村落,静静地矗立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向世人诉说着它七百余年的沧桑。

党家村包括四合院、祠堂、庙宇、文星阁等建筑,以及许多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走进村口,一座座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次第展开。这些院落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间,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门楣上的“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等匾额,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书香气息。我轻轻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耕读

跟随众多游客,我们走进了一座保存完好的院落。推开厚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方正的天井,四周是雕梁画栋的房屋。正房的门楣上,“忠厚传家“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屋内陈设古朴,八仙桌、太师椅、雕花床,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品味与地位。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家训:“勤俭持家,耕读传世“,这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党家村世代相传的治家之道。

诗礼传家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的拴马桩、上马石,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明清时期,党家村的先祖们以经商致富,在河南、湖北等地开设商号,积累了巨额财富。他们将财富带回家乡,修建了这座气势恢宏的村落。然而,他们并未因富而骄,而是始终秉持着“耕读传家“的理念,培养出了一代代名人。

新春花馍

党家村家家户户都有在春节前蒸花馍、礼馍的传统。无论婚丧嫁娶还是生子祝寿也都会蒸花馍。你看他们蒸的花馍栩栩如生。韩城花馍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牡丹盛开

例如,在订婚时,女方会带老虎馄饨,结婚时母亲会给女儿蒸陪嫁糕子,孩子满月时娘家会送圈圈子,孩子百日时会送猫虎等。这些花馍不仅展示了韩城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麒麟送子

今年68岁的赵文花是韩城剪纸渭南市级传承人,她从9岁就开始跟着母亲、祖母学习剪纸,在春节前做成窗花赶集售卖。如今,生活已经不需要她再卖窗花,但剪纸这个爱好却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余生相伴。

八骏图

剪刀跟随指尖腾挪,在红艳艳的纸上留下手艺人的巧思。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程婴救孤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闯神楼、韩城行鼓等民间社火,五龙壁、毓秀桥等韩城本地建筑……她用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剪子,创作出一副副独具地方文化魅力的剪纸作品。

如今的党家村,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喧嚣。村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在一处院落里,我遇到了一位正在打扫院落的老奶奶。她告诉我,她的儿子儿媳都在城里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虽然生活清贫,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每天都会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文星阁

夕阳西下,我站在村口的高地上,俯瞰整个村落。炊烟袅袅升起,给古老的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气。我不禁感慨,这座见证了七百年风雨的古村落,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虽然容颜已老,但精神永存。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勤俭持家、耕读传世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

离开党家村时,我回头望了望这座古老的村落。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砖灰瓦上,给整个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色。我知道,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村落,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那些世代相传的家训,也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党家村人的心中,指引着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余晖下的古村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