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女儿做错事,我就经常笑她。她也总是很生气。我不停地和她解释:我是觉得搞笑啦。但解释的效果往往不太好,所以克制了几年,去了解她。
女儿对做错事的理解
通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才知道,当她做错事后,会不接纳自己、自我否定。所以,当我笑她时,她就给我扣帽子啦,觉得我不接纳她、否定她。
当下世界的标准化认知
做错事——难过——安慰难过——鼓励——重新开始。
似乎每个人都应该是这个流程,才是合理的。刚好两个女儿都属于这一类,所以中间好几年,我都条件反射:女儿一做错事,我就开始等待她的难过了。
我对做错事的理解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做错事是很平常的。谁说自己从来都不犯错,那是不可能的,是一种幻想。
当我做错事,会坦然接受,一笑而过。笑的里面是对自己的宽容、爱与理解。
这是在前几个月才突然觉察到本体自带的模式,幡然醒悟。这之后,发现好多人也是这个模式,并且公司、国家管理都遵循这个原则。
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说:接纳他们每一次失败,这是我们唯一正确的做法。
十多年前,华为公司出现一股离职潮,隔三差五,科研一线骨干就有人辞职。任正非想改变,却一时无力解决。如何破这个局,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深入调查了专家们的离职原因,任正非找到了问题症结。
原来,华为对技术专家设置了硬性考核指标,这一举动虽然保证了专家们的科研积极性,却也让他们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大干。
任正非转变了他的理念:技术导向型公司进行创新,就存在反复试错,失败在所难免。鼓励技术人员去创新,就要鼓励他们去试错。硬性考核指标取消后,公司技术骨干离职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安心工作,大胆试错,创新积极性大大提高,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不降反升,连续多年位于行业榜首。
允许犯错,犯了错不被惩罚。自己也不陷入情绪中难过、自责,害怕别人责备,而选择坦然面对。时间就留出来了,我们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总结经验阶段。
“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毛泽东,曾说过:“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也是我指挥的;还有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了。”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战争年代,无论是胜是败,每战必有总结,几乎成为一种习惯。每当一场战役或战斗结束,相关部门都会撰写战斗要报、战斗简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办法。
认知升级
犯了错以后,接纳和允许自己犯错,宽容、爱与理解这个错误。进入总结阶段,升级一些东西,让以后更好。
现在大女儿在这方面的心态好了许多,讲话也轻松多了。有时候说她傻不隆冬,她也不生气。她回应:“我说她傻又不代表真觉得她傻。”我加了句:“人都有犯傻的时候。”
我对她的肯定已经住进了她的心里。她对自己的肯定也越来越多。这是她潜意识底下的能量场。虽然看不见,但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