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魏秀敏记录
本来师铭阳应该是个幸福的孩子,他的父母亲因在一起打工相识相爱,父亲河北人,母亲河南人,在河北农村老家欢天喜地筹备婚礼,一场从天而降的意外把这欢天喜地给粉碎了,父亲为了爱人能过更多的生活,干最累最脏的活意外坠入沼气池身故,父亲身故时,师铭阳的爷爷奶奶都还不知道有这个小生命的存在,孩子的母亲在爱人埋葬后回了娘家,生下孩子,养了三年,孩子的母亲为维持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送回爷爷奶奶家再也杳无音信,孩子跟着当时已是60多的爷爷奶奶也不会太受屈,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师铭阳7岁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听说有个亲姑姑,成色不够数,孩子跟着姑姑一阵子,饥一顿饱一顿的,姑姑也说出外打工,不见了人影。好歹孩子有个大爷爷,是明白事理的,把孩子接过来,孩子一日三餐才有着落。
大爷爷说孩子刚接过来,总是不离开大爷爷寸步,惊恐的眼睛每每怕大爷爷也抛弃他,每顿饭都是狼吞虎咽,急急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多,直到大爷爷买了两只小羊羔,交代清楚:师铭阳负责喂羊,什么青草树叶都是羊爱吃的,于是七、八岁的孩子就承担起喂羊的责任,我想是喂羊给了孩子安全感,起码大爷爷不会抛弃自己了,自己能干活了。
在大爷爷指导下师铭阳精心喂养了几个月后,小羊羔长成大羊了,又过了几个月大羊做妈妈了,看着两只小羊快乐的吃奶,师铭阳也会想起妈妈吧?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大爷爷为了锻炼孩子又交给了孩子一个任务,每天5点---无论酷暑寒冬风吹雨打---早起准时给羊挤奶,每天挤出三四斤奶等待村子里有小孩老人的订奶人来取,用卖奶是收入供养孩子上学。
我们志愿者摸排孤困儿童时,第一次来到家,师铭阳的眼睛是躲闪疑惑不解的,邀请师铭阳参加了几次集体活动,还有志愿者多次陪伴,指导作业,陪他一起包饺子,志愿者感觉到了师铭阳让人欣喜的变化,他的眼睛有神了,村里人反应走路不再低头溜边了。我想这就是爱的潜移默化,我们河北无孤的志愿者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需要帮扶的孤困儿童,帮扶一直是进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