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高考是自己学习和自制力的巅峰,那时候每天都要做很多的题,学到很晚,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继续奋战,上大学之后时间宽裕,反而变得懒散,没有之前学习的动力和毅力,熬夜看剧,晚睡晚起,便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上班的时候,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能按时完成计划,周六日,小长假,便把做的计划抛到脑后,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哈佛大学Tal教授在他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给出了解释:
一,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不是自制力
想想我们起床刷牙的过程,穿衣服,去卫生间,拿杯子、牙刷,接水,挤牙膏,开始刷牙,可能你还睡眼萌惺忪,但依这一套流程下来,你仍能精准无比,毫不费力地执行下来,这个过程不需要自制力,而是被动的习惯,当你开始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需要自制力。
二,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自控力就像我们的肌肉一样。
我们生活中总要面对各种诱惑,像零食,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都需要反复抵抗,才能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而每一次拒绝诱惑,你的自制力就会消耗,面对的诱惑太多,我们总有一天会无力抵抗,任由这些坏习惯支配我们的生活,所以无论是校园的学霸,还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其实高效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像我们经常所认为的那样,依赖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三,看不见的敌人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有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正在阻挠我们的行动,那就是我们的大脑,人们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这种原始的满足感,使得大脑会时时刻刻地争夺着我们的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寻找即时的满足感。
那么如何培养自控力呢?
1.触机:即触发习惯的原因,你可以想象一把手枪,按下扳机子弹就飞出去。习惯地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像拿起手机就刷朋友圈,打开电脑就先看娱乐新闻一样,这是我们的惯性行为,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成新的习惯。
在更换坏习惯时,格外注意引发他的触机是什么,同时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2.奖励
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是因为奖励明显,好习惯难以形成,是奖励不够明显,这种反人性的事情就需要我们积极开放成长性思维去享受学习健身的乐趣,而不是怀疑自身能力的不足。
3.,信念
信念是支撑我们内在行动,你想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学会弹吉他,是为了在晚会上能一显身手,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信念能让我们养成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信念越强,就越能忍受过程中的痛苦和反复。
4.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认这一点并不可耻,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休息,不要一口气吃下一个胖子,对于一个一般人而言,一个月能建立一道两个习惯就已经很不错了,要循序渐进。
5.对自己少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与欲望和弱点搏斗,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在奋斗,没有队友,你只有你自己给自己打气。
6.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无论是你呵责还是鼓励自己,最后引发改变的是行动,想锻炼今天就蹦哒起来,哪怕只是一组四分钟的燃脂训练,只要你做了,无论多少,都是改变,比自己的昨天进步一点点。
最后想说的是:
懂得很多的道理只是前提,决定你能不能过好这一生的是你的选择和行动